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寶失竊奇案:守護李世民1000年的戰馬,被盜賣美國,成為民族的悲劇

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 創造了璀璨的文明, 遺憾的是, 一千多年後的亂世中國, 卻守不住這些瑰寶。

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落在海外,

今天要講的“昭陵二駿”, 只是無數個讓人心寒、心碎、心痛故事中的一個。

昭陵六駿浮雕

1914年的中國, 正逢亂世, 外有列強環伺, 內有軍閥割據。 國弱民窮, 任人宰割。

此時發生了一起舉國震動的大案——國寶昭陵六駿浮雕被盜, 運往海外了!

昭陵

昭陵六駿浮雕, 是唐太宗李世民墓中的珍貴石刻。

唐貞觀十年, 與李世民相濡以沫多年的長孫皇后病逝, 李世民十分傷心, 與此同時也開始考慮自己的身後事。 他在駕崩之後是要和長孫皇后合葬, 而中國人一直“視死如生”, 因此他開始對自己駕崩之後將要長眠的墓穴進行精心佈置。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大唐開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軍功, 輝煌的戰績中離不開胯下的駿馬, 他先後有過六匹戰馬, 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 這幾匹駿馬輔助他贏得了最為重要的六大戰役, 因此他決意要讓戰馬在自己死後繼續追隨自己於地下。

為了更好地展現六駿的雄偉身姿, 李世民請來了著名畫師閻立本和工藝家閻立德。 這兄弟倆精誠合作, 閻立本用丹青妙筆擬定了畫稿, 再由其兄長閻立德選用上好的青石, 將六駿的體態雕刻得栩栩如生。

昭陵六駿石刻

六駿雕刻在高2.5米, 寬3米的石板上, 分兩組東西排列, 每一匹駿馬的造型都十分精緻, 真實再現了它們在戰爭中的卓越風姿。

李世民十分滿意, 下令將這六塊石刻立在昭陵門前。 經過一千多年的歲月洗禮, 這件大唐瑰寶依然靜靜地立在那裡, 展現著太宗皇帝的雄風和大唐帝國的崢嶸。

魯迅先生也曾經讚美六駿的獨特:“漢人墓前石獸多半是羊、虎、天祿、辟邪,

而長安的昭陵上, 卻刻著帶箭的駿馬, 其手法簡直前無古人。 ”

國難財

然而, 一千多年後的清末民初, 中國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變革, 曾經雄踞東亞的帝國已經消逝, 新生的民國在列強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中華已經危如累卵。

國家衰敗, 遭難的不僅是黎民百姓,還有我們的先祖留下來的無數歷史瑰寶。國外的文物販子紛紛來到中國尋寶,勾結國內一些發國難財的古董商,將大批的文物倒賣出國。

歷史價值極高的昭陵六駿,自然也是讓外國人垂涎不已,意圖奪寶。

昭陵六駿後來遭遇的一系列險境,一個人難逃其咎,那就是盧芹齋。

盧芹齋

盧芹齋,1880年出生於浙江湖州,是我國近現代史上有名的古董商和文物販子。

他出身貧寒,自幼喪父,由堂叔撫養長大之後進入張靜江家中當僕人。張靜江是後來的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家中財力雄厚,珍藏有許多古董珍玩。

1902年,張靜江前往法國,將很多古董變賣,以便能夠有資金支援反清革命。盧芹齋作為他的僕人,幫他打理平時販賣古董的事務。

不得不承認,盧芹齋是一個極其聰慧刻苦的人,他勤奮學習各種關於古董的知識,很快成為張靜江的左膀右臂。

張靜江

在為張靜江效力多年之後,由於辛亥革命成功,張靜江進一步投入革命,盧芹齋也離開了張家,開始創辦屬於自己的古玩公司。

由於多年的用心揣摩,此時的盧芹齋已經在古董鑒定這個行當裡混得風生水起了。然而此時的他作為一名商人,逐利的本性也很快暴露了出來。

在跟隨張靜江期間,盧芹齋學了流利的英語和法語,這為他和外國商人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歐美各國有很多古董商大量購買中國的珍貴文物,盧芹齋為了賺錢,大肆網羅奇珍異寶,轉手賣到國外牟利。

有才無德之人,乃是國家之大害。這句話在盧芹齋身上得到了驗證。

盧芹齋

盧芹齋非常有才華,在古董鑒定行業是數一數二的人才,他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哪些文物最具有收藏價值,哪些文物是稀世珍寶。

這種出眾的鑒定能力,對於盧芹齋個人而言是種幸運,對於中國而言卻是天大的不幸。

盧芹齋很快把貪婪的目光放在了昭陵六駿身上。由於昭陵六駿造型精美,又是一千多年前大唐帝國的歷史文物,很多歐美古董商不惜重金求購。

只是當時的中國雖然貧弱,關中人民卻不乏熱血兒郎,如果想在當年李唐王朝的腹地把太宗皇帝的珍寶運走,必然會遭到關中人民的反抗。在1912年,法國商人格魯尚曾派人前往昭陵盜走六駿,盜賊砸下了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在離開的路上卻被許多昭陵附近的村民團團圍住。

陝西督軍陸建章

盜賊情急之下,把兩駿推下山崖,殘片在不久之後被交到了陝西督軍陸建章的手裡。

“颯露紫”殘片

“拳毛騧”殘片

外賊易擋,家賊難防

陸建章沒有對這些殘片加以保護,在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對他施加壓力之後,很快把這兩駿送給了袁克文。

袁克文

這時候,盧芹齋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大好的發財機會要來了!

經過一番周折之後,他從袁克文那裡買到了兩駿的殘片。兩駿雖然被摔碎了,但是殘片拼接之後依然是完整的,價值依然是不可估量的。

盧芹齋迅速開始尋找買主。他聯繫了一位美國商人。1914年,兩駿被運往美國,不久之後賣給了一位名叫詹森的美國商人,後來被這位美國商人捐贈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白蹄烏

特勒驃

青騅

什伐赤

剩下的四駿也險遭厄運。

1917年,一位美國學者畢士博來到中國,企圖盜走餘下的四駿。在賄賂了陝西督軍陳樹藩之後,四駿被打成碎塊,以便掩人耳目順利運出陝西。

然而,這一次,陝西民眾提前聽到了風聲。愛國民眾張貼佈告,自發阻截運送四駿的船隻。在陝西人民的強烈反抗下,陳樹藩害怕進一步引起眾怒,只好命人將四駿運到陝西圖書館保存。

陳樹藩

經過一番盜寶、護寶的鬥爭之後,昭陵六駿保住了四駿,現在珍藏在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其餘兩駿卻流失海外,永遠留在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民族之恥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為後世留下了諸多珍貴的文物,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千多年後的亂世中國,根本守不住這些珍貴文物。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據統計,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落在海外。

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量大概在數十萬件,其中以甲骨片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萬片。日本文化廳正式認定為國寶的14件瓷器中,有6件來自中國。

唐摹本王羲之《喪亂帖》 現藏于日本宮內廳

由於歷史和市場現狀等客觀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沒有正常的回流管道。

遭難的不僅是黎民百姓,還有我們的先祖留下來的無數歷史瑰寶。國外的文物販子紛紛來到中國尋寶,勾結國內一些發國難財的古董商,將大批的文物倒賣出國。

歷史價值極高的昭陵六駿,自然也是讓外國人垂涎不已,意圖奪寶。

昭陵六駿後來遭遇的一系列險境,一個人難逃其咎,那就是盧芹齋。

盧芹齋

盧芹齋,1880年出生於浙江湖州,是我國近現代史上有名的古董商和文物販子。

他出身貧寒,自幼喪父,由堂叔撫養長大之後進入張靜江家中當僕人。張靜江是後來的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家中財力雄厚,珍藏有許多古董珍玩。

1902年,張靜江前往法國,將很多古董變賣,以便能夠有資金支援反清革命。盧芹齋作為他的僕人,幫他打理平時販賣古董的事務。

不得不承認,盧芹齋是一個極其聰慧刻苦的人,他勤奮學習各種關於古董的知識,很快成為張靜江的左膀右臂。

張靜江

在為張靜江效力多年之後,由於辛亥革命成功,張靜江進一步投入革命,盧芹齋也離開了張家,開始創辦屬於自己的古玩公司。

由於多年的用心揣摩,此時的盧芹齋已經在古董鑒定這個行當裡混得風生水起了。然而此時的他作為一名商人,逐利的本性也很快暴露了出來。

在跟隨張靜江期間,盧芹齋學了流利的英語和法語,這為他和外國商人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歐美各國有很多古董商大量購買中國的珍貴文物,盧芹齋為了賺錢,大肆網羅奇珍異寶,轉手賣到國外牟利。

有才無德之人,乃是國家之大害。這句話在盧芹齋身上得到了驗證。

盧芹齋

盧芹齋非常有才華,在古董鑒定行業是數一數二的人才,他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哪些文物最具有收藏價值,哪些文物是稀世珍寶。

這種出眾的鑒定能力,對於盧芹齋個人而言是種幸運,對於中國而言卻是天大的不幸。

盧芹齋很快把貪婪的目光放在了昭陵六駿身上。由於昭陵六駿造型精美,又是一千多年前大唐帝國的歷史文物,很多歐美古董商不惜重金求購。

只是當時的中國雖然貧弱,關中人民卻不乏熱血兒郎,如果想在當年李唐王朝的腹地把太宗皇帝的珍寶運走,必然會遭到關中人民的反抗。在1912年,法國商人格魯尚曾派人前往昭陵盜走六駿,盜賊砸下了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在離開的路上卻被許多昭陵附近的村民團團圍住。

陝西督軍陸建章

盜賊情急之下,把兩駿推下山崖,殘片在不久之後被交到了陝西督軍陸建章的手裡。

“颯露紫”殘片

“拳毛騧”殘片

外賊易擋,家賊難防

陸建章沒有對這些殘片加以保護,在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對他施加壓力之後,很快把這兩駿送給了袁克文。

袁克文

這時候,盧芹齋敏銳地察覺到:一個大好的發財機會要來了!

經過一番周折之後,他從袁克文那裡買到了兩駿的殘片。兩駿雖然被摔碎了,但是殘片拼接之後依然是完整的,價值依然是不可估量的。

盧芹齋迅速開始尋找買主。他聯繫了一位美國商人。1914年,兩駿被運往美國,不久之後賣給了一位名叫詹森的美國商人,後來被這位美國商人捐贈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白蹄烏

特勒驃

青騅

什伐赤

剩下的四駿也險遭厄運。

1917年,一位美國學者畢士博來到中國,企圖盜走餘下的四駿。在賄賂了陝西督軍陳樹藩之後,四駿被打成碎塊,以便掩人耳目順利運出陝西。

然而,這一次,陝西民眾提前聽到了風聲。愛國民眾張貼佈告,自發阻截運送四駿的船隻。在陝西人民的強烈反抗下,陳樹藩害怕進一步引起眾怒,只好命人將四駿運到陝西圖書館保存。

陳樹藩

經過一番盜寶、護寶的鬥爭之後,昭陵六駿保住了四駿,現在珍藏在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其餘兩駿卻流失海外,永遠留在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民族之恥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為後世留下了諸多珍貴的文物,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千多年後的亂世中國,根本守不住這些珍貴文物。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據統計,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落在海外。

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量大概在數十萬件,其中以甲骨片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萬片。日本文化廳正式認定為國寶的14件瓷器中,有6件來自中國。

唐摹本王羲之《喪亂帖》 現藏于日本宮內廳

由於歷史和市場現狀等客觀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沒有正常的回流管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