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方人的眼中最傑出的中國君王有哪些?

歐美人對傑出君主有四個評價標準, 他們將歷代君王的榮譽分為四等, 分別為:

1、開國之君, 創立江山社稷

2、立法之君, 創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律和制度

3、救國之君, 解決內戰之長期困苦, 或從異族、暴君束縛下救國於危難之中的君主

4、開疆擴土之君, 在原有的基礎上, 進行對外戰爭, 擴大領土

在這五個標準中, 如果有一個就能稱作好皇帝了, 兩三個就足以稱作偉大, 但是如果要在其中占到四或五個, 那非得是橫掃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的開國之君不可, 這就不僅是個人素質能夠決定得了,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可見在西方人的眼中, 評價一位君主從明君到偉大, 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不可, 不僅要文治還得要武功。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好皇帝如漢文帝、漢宣帝、宋仁宗、明孝宗等, 只能算治國明君, 很難躋身此榜單。 那麼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盤點, 在這個榜單中排進前幾名的皇帝。

8、明成祖 朱棣 3星

立法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治國明君

發動靖難之變, 奪取侄子皇位後, 永樂大帝將首都遷至北京, 修永樂大典, 在他統治的時期, 五次親征蒙古、三次南下征服交趾、派遣鄭和下西洋, 在維護中國領土完整的同時, 擴展了疆域範圍, 揚大明之國威, 是名副其實的開疆拓土之君, 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 在對外戰爭的同時,

國內經濟也再不斷恢復發展, 國力強盛, 百姓安居樂業, 史稱“永樂盛世”。

7、劉宋高祖 劉裕 3.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半)、治國明君

劉裕是劉宋的開國之君, 在他當皇帝之前, 在當時的亂世就已經為漢人收復了大量的失地, 即位之後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重用寒門,

發展生產, 輕徭薄賦, 廢除苛法, 親自聽訟, 振興教育, 策試諸州郡秀才, 舉善旌賢, 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 , 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 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 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為後世永嘉之治打下基礎。 然終其一生未能統一全國, 且在位兩年多即去世, 所以評價也止於此了。

6、宋太祖 趙匡胤 3.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半)、治國明君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之後, 留給趙匡胤一對孤兒寡子和已經打下一半的江山,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滅後蜀、南漢、南唐, 完成了中國的初步統一。 即位之後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等一系列的改革, 對宋朝統治的延續、經濟的富庶、文化的繁榮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然而趙匡胤終其一生都沒有收復北方, 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未能“拯救”北方的人民, 留下了不少歷史後遺症。

5、漢光武帝 劉秀 4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治國明君

新朝末年, 天下大亂, 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 先後平滅關東、隴右、西蜀等地, 結束了新朝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建立東漢。 在位時期, 改革中央管制, 精簡結構, 經濟上休養生息, 文化上推崇儒學, 歷史進入了光武中興的時代。 和劉邦一樣, 劉秀統治時期為建國之初, 所以採取柔和的對外政策, 且就統一難度與當時格局的混亂程度上說, 與劉邦還有一點差距,故排在第六位。

4、秦始皇 嬴政 5.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開疆擴土之君、治國明君(半)

秦始皇的功績無須贅述,但因其實行嚴苛的法律制度以及稅收制度,導致秦王朝的統治不穩,後期反抗勢力不斷,所以若說秦始皇為治國明君有些牽強。但因始皇帝作為統一天下第一人,為中華民族奠定了大一統思想,此等統一意義遠非後世能比,所以加一顆星,在這個榜單中排名第一。

3、明太祖 朱元璋 4.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救國之君、治國明君(半)

朱元璋起兵之後,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建立明朝後,收復了中華民族失去400年之久的燕雲十六州,統一北方,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制度上廢宰相制度,頒佈大明律,開言官制度等;經濟上與民休息,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朱元璋在位時也是積極開拓疆域,曾八次對北元進行了北伐。對外上,他也採取積極地對外方式,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但受小農思想的束縛,很多政策具有偏激性,而且統一之後對待功臣的態度令人心寒,所以只能算半個治國明君。

2、唐太宗 李世民 4.5星

開國之君(半)、立法之君、救國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治國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是大唐大片江山都是秦王打下來的,他即位後吸取隋亡教訓,安人甯國,削減繁苛,開言官之路,積極制定、執行法律,開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吐谷渾,將唐朝的領地擴大到西域,被奉為天可汗。

1、隋文帝 楊堅 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治國明君

令人意外的是,在國內一直“低調”的隋文帝竟然五個標準全占了。他結束了中國400年的分裂統治,趕走外族勢力,統一北方,完成民族融合;滅陳實現了中華民族又一次大一統;實行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頒佈《開皇令》;征服突厥,被奉為聖人可汗。本人也推行仁政,使得隋朝在統一之後迅速富庶起來,為之後的隋唐盛世奠定基礎。

如對此榜單有其它任何質疑,歡迎到評論區留言、拍磚,言之有理小編定虛心接受。

與劉邦還有一點差距,故排在第六位。

4、秦始皇 嬴政 5.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開疆擴土之君、治國明君(半)

秦始皇的功績無須贅述,但因其實行嚴苛的法律制度以及稅收制度,導致秦王朝的統治不穩,後期反抗勢力不斷,所以若說秦始皇為治國明君有些牽強。但因始皇帝作為統一天下第一人,為中華民族奠定了大一統思想,此等統一意義遠非後世能比,所以加一顆星,在這個榜單中排名第一。

3、明太祖 朱元璋 4.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救國之君、治國明君(半)

朱元璋起兵之後,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建立明朝後,收復了中華民族失去400年之久的燕雲十六州,統一北方,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制度上廢宰相制度,頒佈大明律,開言官制度等;經濟上與民休息,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朱元璋在位時也是積極開拓疆域,曾八次對北元進行了北伐。對外上,他也採取積極地對外方式,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但受小農思想的束縛,很多政策具有偏激性,而且統一之後對待功臣的態度令人心寒,所以只能算半個治國明君。

2、唐太宗 李世民 4.5星

開國之君(半)、立法之君、救國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治國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是大唐大片江山都是秦王打下來的,他即位後吸取隋亡教訓,安人甯國,削減繁苛,開言官之路,積極制定、執行法律,開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吐谷渾,將唐朝的領地擴大到西域,被奉為天可汗。

1、隋文帝 楊堅 5星

開國之君、立法之君、救國之君、開疆拓土之君、治國明君

令人意外的是,在國內一直“低調”的隋文帝竟然五個標準全占了。他結束了中國400年的分裂統治,趕走外族勢力,統一北方,完成民族融合;滅陳實現了中華民族又一次大一統;實行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頒佈《開皇令》;征服突厥,被奉為聖人可汗。本人也推行仁政,使得隋朝在統一之後迅速富庶起來,為之後的隋唐盛世奠定基礎。

如對此榜單有其它任何質疑,歡迎到評論區留言、拍磚,言之有理小編定虛心接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