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李鐵紅出診記:如果你出現心慌、胸悶、心跳加速等,可能是心悸

心悸包括驚悸與怔忡, 以自覺心慌、心跳、驚恐不安, 甚則不能自主為主的臨床現象, 一般與情志因素或勞累過度而誘發或加重,

常與失眠、健忘、胸悶、胸痛、眩暈、耳鳴等併發。

心悸常見的是心率加快, 患者可感到心臟跳動, 甚至可感到心前區振動, 就是心臟要跳出來的感覺。 但還有一種情況, 是心率緩慢, 感到自己心臟的搏動強烈, 這也是心悸之感。 很多人在情緒激動、強烈體力活動、喝濃茶或咖啡、大量吸煙喝酒、應用某些藥物時也會有心悸的感覺, 但時間不長, 通常症狀就會消失。

中醫辨證方面, 大致分為十種類型。 心虛膽怯者, 多與精神因素有關, 易驚恐;心血不足者, 常見面色不華, 倦怠乏力;心陰虧虛者, 必有心煩少眠, 舌紅少苔;心陽不振者, 則表現為形寒肢冷;心氣不足者, 則見神疲懶言, 自汗懶言;陰陽兩虛者, 以上症狀皆見;肝腎陰虛者, 兼見頭暈目眩, 腰膝酸軟;水氣淩心者, 多有眩暈, 胸脘痞滿;痰火擾心者, 煩躁口苦;氣滯血瘀者, 多見胸悶胸痛, 舌質紫。

我一個患者, 52歲, 女, 主訴數月前突感心慌, 胸悶, 心跳加速, 脈快。 此後一段時間上述症狀時常發作, 時間長短不定, 對於緊張、勞累、氣候變化等情況下發生。

曾經有次發作長達6天之久。 目前時感心煩, 失眠, 食欲欠佳。 面色紅無光, 兩眼下發青, 舌質淡紅, 舌苔白厚, 氣息淺短。

臨床上, 這個患者屬於典型的心神虛弱、痰瘀內阻型心悸。 治療方法以滋腎養肝、溫陽健脾、益氣霍痰為主。 方藥為超酸棗仁、枸杞子、菟絲子、白術、雞內金、麥冬、鉤藤、柏子仁等。

第一次時, 我給他開了7劑藥後, 他反映睡眠較好, 心慌發作次數減少, 時間縮短, 仍有煩躁不適, 舌苔厚略黃。 原東加龍齒、山梔皮、燈心等服用, 又7劑。 後又回饋煩躁逐漸減輕, 陣發性心悸已數月沒有發作。 偶爾疲勞, 緊張時小發。 我又追加半月湯藥, 現在告訴我已經沒有症狀了。

此外, 我給予針灸治療, 刺內關、三陰交, 或以手厥陰心經、足太陽膀胱經穴為主, 交替進行。

對於心悸的治療, 除了按不同的類型給予不同的方藥, 還應注意病在心和重在調節兩個方面。 應該保持心情舒暢, 避免情志刺激和驚恐等, 防止和減少心悸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