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自作孽不可活,“打嘴仗”要了這個女王的命

文/艾栗斯

在伊莉莎白二十五歲那年, 她終於從戰戰兢兢的黑暗人生中熬出頭,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成為英格蘭女王。

而她在面對另外一個二十五歲女王——蘇格蘭瑪麗.斯圖亞特的求救時,

予以的回應是將其囚禁、終身, 耗盡了瑪麗青春和生命的光彩, 再給她一記砍頭終結。

所以伊莉莎白一定對蘇格蘭的瑪麗恨之入骨了?儘管之前兩人頻頻往來的書信可能超過她們給任何一個人,

在信中她們互稱“姐妹”(其實真正的輩分應該是姑侄), 給對方贈送戒指和項鍊等信物, 信誓旦旦兩人“情同手足”、“血脈相連”, 並且無數次約定見面, 卻都被伊莉莎白以各種理由拖延。

因為伊莉莎白一直恐懼著瑪麗會搶走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王冠。 而大咧咧的瑪麗.斯圖亞特卻總是藏不好自己的野心。

蘇格蘭的瑪麗前半生太好命了, 一出生就自帶蘇格蘭女王的王冠、從小在法國宮殿撫養長大 , 十四歲獲得法蘭西的皇太妃的皇冠、十七歲獲得法國王后的皇冠。 這些冠冕一個比一個璀璨珍貴, 並且得來得全不費功夫, 所以當一頂新的王冠在她面前飄閃時, 這個被命運寵壞的少女以為自己伸手便可摘下, 卻不知道自己由此得罪了未來歐洲最有權勢的女人, 伊莉莎白一世。

當然, 彼時的伊莉莎白一世也只是個二十五歲面色白淨(還沒有開始受到天花的侵蝕)、身形消瘦的年輕女子。 還在鄉間別墅讀書的她被簇擁的貴族一路護送到倫敦, 從倫敦塔(上一次她在倫敦塔里還是以囚犯的身份)到威斯敏斯, 狂喜之下也心有竊竊。

伊莉莎白最大的恐懼和不安來自歐洲:歐洲天主教並不認為新教徒伊莉莎白的王位繼承合法:誰讓她自己的親爹亨利八世曾經砍了自己親媽的腦袋, 還找了一幫人證明這場婚姻不合法, 所生下的伊莉莎白也是非婚生子女的身份?

雖然後來亨利八世在死前把伊莉莎白拉進了繼承人清單, 但是未給自己的這段婚姻正名, 所以伊莉莎白其實一直背負著私生子的污點, 而作為私生子, 就沒有資格登上英格蘭的王位;在法國人看來, 真正正統的繼承人不是伊莉莎白,而是他們的法國兒媳、英格蘭都鐸王朝創始人亨利七世的外曾孫女瑪麗.斯圖亞特。歐洲的天主教會也支持瑪麗,因為她也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如果她成為英格蘭的女王,就必定會把英國重新帶回天主教的懷抱。

於是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瑪麗這裡,看她如何表示。這樣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關鍵時刻,瑪麗其實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要麼進,直接請求法國或者蘇格蘭的軍事力量集合,為自己“被竊取”的英格蘭王位繼承而戰,推翻伊莉莎白這個新晉的篡位者。

要麼退,如果手下沒有實際武力支持她獲得政權,就乾脆作出一個姿態,以謙讓的政治姿態承認自己的表親伊莉莎白是真正的女王,也為自己在蘇格蘭的統治留一個後路。

可惜她選擇了最蠢的一條,打嘴仗。她依仗著法國宮廷,虛張聲勢地稱自己為“法蘭西、蘇格蘭、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把英國王冠加進了自己的和法國老公的家族紋章裡,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努力和表示。這種政治上的虛張聲勢,並沒有經過瑪麗的深思熟慮,只是憑著一帆風順者的虛榮和狂妄。

這些張牙舞爪的姿態可能驚嚇到了伊莉莎白,但卻像稻草人一樣沒有任何實際的威懾,就連瑪麗的公公,法國的亨利二世,也一邊假模假樣為兒媳爭取“權力”,一邊還是跟英格蘭的實際統治者伊莉莎白進行君主間的會談。

比如說,伊莉莎白要求法國遵守約定,歸還英格蘭在法國的加萊地區,而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回答說,要還也不會還給她,而是要交給“法國太子妃、蘇格蘭女王,因為我們法國人都把她奉為真正的英格蘭女王。”

可想而知伊莉莎白有多麼憎惡和恐懼這個有著血緣關係的蘇格蘭女王,為了得到王位,伊莉莎白的媽媽掉了腦袋,伊莉莎白忍辱負重二十幾年,熬過了弟弟和姐姐的統治,差點丟了性命才得到今天的權力。而這個生長在蜜罐裡的蘇格蘭人,不費一兵一卒就宣稱自己的王冠應該戴在她的頭上?

瑪麗把英格蘭加進自己的紋章並沒有得到任何實際好處,卻因此與伊莉莎白接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伊莉莎白終其一生都將其作為自己寶座背後的幽靈,權力和生命最大的威脅,這個裂痕是無法彌補的,從此這兩個女王之間的一切相處都虛情假意、暗藏殺機,而瑪麗.斯特亞特沒有想過,得意之時頭仰得有多高,失意之日就會摔得有多慘。

真正正統的繼承人不是伊莉莎白,而是他們的法國兒媳、英格蘭都鐸王朝創始人亨利七世的外曾孫女瑪麗.斯圖亞特。歐洲的天主教會也支持瑪麗,因為她也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如果她成為英格蘭的女王,就必定會把英國重新帶回天主教的懷抱。

於是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瑪麗這裡,看她如何表示。這樣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關鍵時刻,瑪麗其實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要麼進,直接請求法國或者蘇格蘭的軍事力量集合,為自己“被竊取”的英格蘭王位繼承而戰,推翻伊莉莎白這個新晉的篡位者。

要麼退,如果手下沒有實際武力支持她獲得政權,就乾脆作出一個姿態,以謙讓的政治姿態承認自己的表親伊莉莎白是真正的女王,也為自己在蘇格蘭的統治留一個後路。

可惜她選擇了最蠢的一條,打嘴仗。她依仗著法國宮廷,虛張聲勢地稱自己為“法蘭西、蘇格蘭、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把英國王冠加進了自己的和法國老公的家族紋章裡,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努力和表示。這種政治上的虛張聲勢,並沒有經過瑪麗的深思熟慮,只是憑著一帆風順者的虛榮和狂妄。

這些張牙舞爪的姿態可能驚嚇到了伊莉莎白,但卻像稻草人一樣沒有任何實際的威懾,就連瑪麗的公公,法國的亨利二世,也一邊假模假樣為兒媳爭取“權力”,一邊還是跟英格蘭的實際統治者伊莉莎白進行君主間的會談。

比如說,伊莉莎白要求法國遵守約定,歸還英格蘭在法國的加萊地區,而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回答說,要還也不會還給她,而是要交給“法國太子妃、蘇格蘭女王,因為我們法國人都把她奉為真正的英格蘭女王。”

可想而知伊莉莎白有多麼憎惡和恐懼這個有著血緣關係的蘇格蘭女王,為了得到王位,伊莉莎白的媽媽掉了腦袋,伊莉莎白忍辱負重二十幾年,熬過了弟弟和姐姐的統治,差點丟了性命才得到今天的權力。而這個生長在蜜罐裡的蘇格蘭人,不費一兵一卒就宣稱自己的王冠應該戴在她的頭上?

瑪麗把英格蘭加進自己的紋章並沒有得到任何實際好處,卻因此與伊莉莎白接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伊莉莎白終其一生都將其作為自己寶座背後的幽靈,權力和生命最大的威脅,這個裂痕是無法彌補的,從此這兩個女王之間的一切相處都虛情假意、暗藏殺機,而瑪麗.斯特亞特沒有想過,得意之時頭仰得有多高,失意之日就會摔得有多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