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戾氣”橫生,不只是師德問題

6月13日下午, 邯鄲磁縣騰龍學校11名四年級的孩子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打屁股。 6月16日記者從學校獲悉, 涉事一女老師已經被辭退, 除了兩名學生外, 目前其餘9人已正常上課。 (6月18日 《燕趙晚報》)

在我國, 教師體罰學生這種事可謂是一直被禁止, 卻從未曾斷絕。 一些教師在面對所謂的“差生”時, 仿佛瞬間就加滿了暴力的“能量點”, 一觸即發。 這不, 只因為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 就要棍棒伺候。 涉事教師“戾氣”之重真是讓人咂舌。 然而這樣的教師“戾氣”大爆發事件卻並非是偶有出現的小概率事件, 江西吉安萬安實驗小學教師罰差生每天蹲馬步三百次連續罰一周、徐水小學生因沒完成假期作業遭老師棍打……這一樁樁發生在校園的教師“施暴”事件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

當然, 教師體罰學生, 首先反映出的問題就是涉事教師的師德缺失, 缺乏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修養。 然而, 在筆者看來, 教師“戾氣”橫生並不僅僅是師德缺失的問題。 教師的“戾氣”背後, 更多的是應試思維的“淤積”。 在我們口口聲聲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 教師體罰學生事件仍然時有發生。 從“扇嘴巴”到“脫褲跑”再到“蹲馬步”, 體罰的“戒尺”不僅僅是打在了學生們的身上, 更打在了“素質教育”的臉上。 成績差就被定義為“差生”, 就要受罰, 甚至是挨打。 “分兒分兒”真就成了我國學生的“命根兒”。

在應試思維的“統治”下, 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 老師則“變著法子”地用各種手段刺“激勵”學生考出好成績。 而學生們, 在成績的壓迫下, 磨去了棱角, 失去了活力, 成為了考試的“機器”。 長此以往, 學生的未來何在?教育的未來又何在?

顯然, 在應試思維下, “素質教育”是也只能是一句口號而已。 應試思維不祛, 教師的“戾氣”就難以破除。 這就要求教育部門要徹底改變應試教育制度, 從體制、機制上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頸, 只有這樣, 學校和教師才能真正擺脫應試思維的束縛, 從而收斂“戾氣”, 並轉變教育方式和理念, 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重分數, 輕能力”的應試教育窠臼。

文/費羅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