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中國18世紀的世界首富,財富力壓前輩和珅,超過後輩胡雪岩,培養另一世界首富,廣州十三行領袖伍秉鑒

可能大家對於19世紀的世界首富, 廣州十三行的領袖伍秉鑒比較熟悉。 但卻對伍秉鑒的前輩, 18世紀的世界首富, 廣州十三行的第一位領袖——潘振承, 知之甚少。 伍秉鑒作為世界首富是從他父親吳國瑩手中繼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 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外貿代理生涯。 後來才成為十三行的領袖, 即“總商”。

潘振承

而當年伍秉鑒的父親吳國瑩只是潘振承家的一個帳房先生, 並受到潘的重用和培養, 從而學到了受益終身的經商之道。 潘伍兩家據說還是親家。 當然作為父親, 最後伍國瑩也把從潘振承那裡學到的一套經商之道, 傳授給了兒子,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也為伍秉鑒成為19世紀的世界首富奠定了基礎。

伍秉鑒

然而, 潘振承之所以能在18世紀80年代達到了巔峰, 並被法國雜誌評為18世紀“世界首富”。 一方面是自己的財力確實雄厚, 二就是潘受到了外國商人的認可。 當時外國商人對潘振承評價極高:“夷人到粵必見潘啟官”“認為他是公行中有大才幹的人物, “最可信賴的商人”, 是“行商中最有信用之惟一人物”是行商中的巨頭”“在整個貿易過程中, 潘啟官從未有過摻雜欺騙行為, 他的作為是誠實的。

”——當時的外商稱潘振承為“潘啟官”。

元寶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潘振承被清政府選為廣州十三行商總, 是連續出任商總時間最長的。 潘振承創辦的同文行一直延續了四代, 後代繼承遺產超過2000萬元(墨西哥銀元, 約1400萬兩中國白銀)。 作為19世紀的世界首富伍秉鑒的財產大約2800萬兩。

可見著實是錢江後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浪。 他們自己經商所得的財富超過大貪官和珅, 因和珅的錢大多為貪污, 所以本不屬於他, 最後全部充公。 當時, 他們的財產到底有多牛。 說一說, 就知道了。

元寶

像乾隆三十一年,

國家年財政收入4854萬兩, 年支出3451萬兩, 年餘也就1403萬兩。 嘉慶、道光年國力衰退, 國庫積存在正常年份也僅1000萬兩上下。 而拿當時十三行總商的財產與清王朝的歲入和庫存相比, 真正可相媲美了, 富可敵國可說毫不誇張。

當時, 巴黎《法國雜誌》的報導:潘家每年消費值3百萬法郎, 一家的財產比起西歐一個國王的地產還要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