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實測:瑞虎7的底盤和發動機都很牛,為什麼賣不過GS4?

奇瑞一直給人的感覺是走“技術流”的工科男, 不太會講故事。 相比吉利、長安、長城等等, 奇瑞這兩年裡, 似乎沒有像前面這幾個名字這麼響亮。

邦叔此前寫過一篇文章, 評價“很多國產品牌都是玻璃心, 些許負面評價動輒就要刪帖”。 有網友回復說, 國產品牌裡“心最大”的就是奇瑞, 多少年前的“負面貼”, 隨便一搜都找的到, 一百年不刪!

是否屬實, 邦叔沒去求證。 不過奇瑞最近出了一款國產品牌裡熱效率最高的發動機, 這是一款全新的1.5T發動機, 熱效率37.1%, 堪稱行業內的大新聞, 但這事兒也並沒有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

而最近, 邦叔在一次試駕活動上, 總算是近距離體驗了瑞虎7和這款1.5T發動機。 瑞虎7這款車的優缺點是什麼?值不值得選?為什麼瑞虎7沒有GS4、博越、RX5那麼受人矚目?其他的暫且不論, 今天邦叔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試駕的體驗嘗試為這一系列問題提一些個人的看法。

瑞虎7的設計, 優點是年輕 缺點是“極簡”

除了價格和配置, 外觀和內飾的設計, 永遠是打動消費者的最重要原因。

瑞虎7的外形設計出自名家“詹姆斯·赫伯”之手, 按說從顏值來說, 瑞虎7絕對不差, 甚至可以說是國產品牌裡擁有極高原創度、獨樹一幟的佼佼者。

先說優點, 瑞虎7跟博越、GS4、RX5相比, 設計的感覺最流動、最年輕、最時尚。 黑色鋼琴烤漆進氣格柵、三叉戟式的氙氣大燈、動感簡約的線條風格、19寸的超大輪轂。

和其它三款車相比, 瑞虎7的商務氣息最淡, 最有年輕人朝氣蓬勃的勁兒。


但瑞虎7這種迎合年輕人的外形設計, 也許正是它在銷量上不及對手的原因。 譬如, 前臉採用黑色鋼琴烤漆進氣格柵而非鍍鉻條, 不僅面積小,

而且線條向內收。 導致前臉尺寸顯小。 看看GS4、RX5, 你會發現, 方方正正大面積的鍍鉻格柵, 視覺上盡可能“大”, 這才是國內消費者的主流審美取向。

俗嗎?邦叔也認為俗。 這種“鍍鉻不要錢、嘴要足夠大”的審美導向, 實際上來自從前的官車奧迪“大嘴”。 但沒辦法, 咱們消費者好這口。 只因為, 看起來高檔、霸氣!

從尾部看, 能再次印證瑞虎7在設計上的這個問題:太簡!


(榮威RX5的尾部, 線條繁複、層次感分明)


(傳祺GS4的尾部,線條層疊,而且方方正正,低趴的感覺)

而瑞虎7的尾部,過於平坦簡約,少了些層次感,而且,比例上感覺偏窄、車身偏瘦高。


拿一輛瑞虎5和GS4放在一起,可以明顯的看出兩車的不同:一個“瘦高”、一個“矮胖”。瑞虎5和瑞虎7的尺寸基本相近,很能說明問題。


GS4因為“矮胖”的緣故,看起來更加厚重、敦實,且尾部的線條更加豐富而具層次感。

從對比圖上,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GS4的底盤偏低。數據上,GS4的離地間隙是190mm,瑞虎7的離地間隙是210mm。可見瑞虎7的通過性是明顯好於GS4的。

從內飾來看,瑞虎7仍是延續了極簡風格,很多功能被集成到了三顆旋鈕和液晶屏上。

深色部分的大面積硬質材料,加上橙色的皮質包裹點綴,風格上顯得很簡約、年輕。


(瑞虎7的內飾)

(新款瑞虎7 SPORT,純黑色內飾風格,看起來更年輕)

單看瑞虎7這個內飾沒什麼問題,但是拿來跟GS4一比,就能看出點問題。問題在哪兒呢?


(傳祺GS4的內飾)

細細比較你會發現,其實GS4的液晶屏比瑞虎7還要小,但GS4的按鈕要更多、佈局看起來更複雜,瑞虎7除了一塊超大液晶屏,中控面板太過簡潔。按照咱們消費者的理解,按鈕越多,功能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看起來越舒服,虛榮心越爆棚。所以,從設計的角度,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喜愛的是內飾的線條、功能、按鈕要“繁”而不是“簡”。這不是邦叔亂說,而是來自正經調研公司的研究資料。

甚至為了體現“極簡”,瑞虎7門板上的軟性材料,居然跟硬質材料塗成同一顏色,不用手摸,你都感覺不出來這是更高級的軟性覆蓋。


除了外觀、內飾,瑞虎7的尺寸也在同級中偏小,這也是極簡風格的一種體現。

雖然尺寸不佔便宜,但實際乘坐空間來看,內部空間卻不差。178cm的身高坐在後排,前排不調整,尚有一掌的距離。坐直了,頭部仍約有寬鬆一拳多的距離。


在奇瑞看來,更小的尺寸,實現同級差不多的空間,尺寸更小的車,更好開、更好停,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有點類似本田“MM”(最小尺寸、最大空間)理念。這是種更先進的設計理念。


但走在路上,從視覺上看,瑞虎7跟同級車相比,尺寸、氣勢上有點吃虧。一般老百姓還是喜歡大車,越大越高級。


所以,個人認為瑞虎7最大的問題在於設計,設計的問題在於“極簡”,“極簡”的原因是瑞虎7被設計的太年輕,設計大師的取向定位有點偏激。10-15萬SUV最主流的消費群體應該是30-50歲的年齡段。所以穩重、大氣、商務、科技味道應該是設計的主流元素,瑞虎7這些方面稍顯不夠。

就像一位媒體同行所評價的那樣,瑞虎7的外形是很挑人的,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很難看。從銷售顧問的回饋來看,瑞虎7的客戶主要都來自35歲以下,群體偏年輕。但對瑞虎7來說,如何在現有基礎上讓風格更多元化,吸引35歲以上的中青年、中年客戶,才是擴大市場份額的不二法門。

駕駛瑞虎7,優點是操控動力,缺點是“有點硬“

這次駕駛瑞虎7主要是體驗了一把仙女山的山路。重慶是個多山的城市,而看一款SUV的動力好不好,看它征服山路的表現,就足以說明問題。像邦叔此前體驗某款國產品牌SUV,也號稱1.5T,結果在稍陡一點的斜坡上自動擋靜止起步都會打滑,活生生被困在半坡。


這款1.5直列四缸發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37.1%,號稱國內之最(這個熱效率,表明每燒10升油,有3.71升被用來實際驅動,其它都用來應付摩擦和自然消耗),遠超平均20-30%的行業平均值。熱效率高的最直接好處是油耗低。這款發動機配置到瑞虎7上,實際油耗表現大概是手動擋7.8升,自動擋8.5升。相比之下,另外一款2.0的發動機油耗要達到9升以上。

邦叔試駕的是一款6速手動擋瑞虎7,感受如下:

手動擋非常容易上手。6速手動愛信變速器,每個檔位清晰且吸入感非常強,有點德系車的味道。鬆開離合,無需給油,車身會自然向前溜動,且速度不低,有時甚至需要控制刹車,這點非常適用於城市駕駛。對油離結合不熟悉的人來說,起步這個最大的難題,已經被解決了。


底盤偏硬,整體感很強。評價一款車的操控好壞,先看它開起來是不是很“鬆散”。瑞虎7的底盤好似鐵板一塊,毫無鬆散的感覺。路感雖然很清楚,但震動過濾得也比較充分。但壓過路面障礙時,會有一跳一跳的感覺,不夠沉穩。

方向盤偏輕,指向比較清晰。車身較高的緣故,過彎時有較明顯的側傾感。銷售顧問說,他們給客戶試駕時,會要求客戶以70碼的時速開著瑞虎7過彎(並非U型彎道)……邦叔開過之後覺得,70碼過彎應該考驗不到瑞虎7的底盤極限,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1.5T雖然帳面資料不占優,但是實際表現卻遠遠好過帳面。1.4噸多的車身,加上偏操控的靈敏調校、油門的反應速度很快,車上即使坐滿了四個成年人,在山路上盤旋,爬坡上坎絲毫不拖泥帶水。

NVH隔音的水準不錯,即使到了三四千轉,發動機的噪音仍然被抑制的非常輕,胎噪也控制得很好。

皮質座椅偏硬,雖然寬度夠了,對大腿的支撐充足,但乘坐舒適感差點意思,其實可以調整得再柔軟些。


最後總結:瑞虎7的銷售顧問告訴我,來買瑞虎7的人,主要參考車型是GS4、博越、RX5。可以說,這四款車所代表的是這兩年崛起的一批主流新生勢力,在顏值、配置、動力、科技上,都不相伯仲,同時都有各自的特色,所拼的,就看誰的賣點更貼近市場需求,以及誰更會講故事。

瑞虎7的優點是操控、底盤、高經濟性發動機、品質穩定的動力組合。缺點在我看來則是設計太過年輕和簡約。如果你是追求個性和運動感的年輕人,我會優先向你推薦瑞虎7。

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關於瑞虎7您有什麼想說的,也歡迎留言告訴邦叔。


(傳祺GS4的尾部,線條層疊,而且方方正正,低趴的感覺)

而瑞虎7的尾部,過於平坦簡約,少了些層次感,而且,比例上感覺偏窄、車身偏瘦高。


拿一輛瑞虎5和GS4放在一起,可以明顯的看出兩車的不同:一個“瘦高”、一個“矮胖”。瑞虎5和瑞虎7的尺寸基本相近,很能說明問題。


GS4因為“矮胖”的緣故,看起來更加厚重、敦實,且尾部的線條更加豐富而具層次感。

從對比圖上,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GS4的底盤偏低。數據上,GS4的離地間隙是190mm,瑞虎7的離地間隙是210mm。可見瑞虎7的通過性是明顯好於GS4的。

從內飾來看,瑞虎7仍是延續了極簡風格,很多功能被集成到了三顆旋鈕和液晶屏上。

深色部分的大面積硬質材料,加上橙色的皮質包裹點綴,風格上顯得很簡約、年輕。


(瑞虎7的內飾)

(新款瑞虎7 SPORT,純黑色內飾風格,看起來更年輕)

單看瑞虎7這個內飾沒什麼問題,但是拿來跟GS4一比,就能看出點問題。問題在哪兒呢?


(傳祺GS4的內飾)

細細比較你會發現,其實GS4的液晶屏比瑞虎7還要小,但GS4的按鈕要更多、佈局看起來更複雜,瑞虎7除了一塊超大液晶屏,中控面板太過簡潔。按照咱們消費者的理解,按鈕越多,功能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看起來越舒服,虛榮心越爆棚。所以,從設計的角度,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喜愛的是內飾的線條、功能、按鈕要“繁”而不是“簡”。這不是邦叔亂說,而是來自正經調研公司的研究資料。

甚至為了體現“極簡”,瑞虎7門板上的軟性材料,居然跟硬質材料塗成同一顏色,不用手摸,你都感覺不出來這是更高級的軟性覆蓋。


除了外觀、內飾,瑞虎7的尺寸也在同級中偏小,這也是極簡風格的一種體現。

雖然尺寸不佔便宜,但實際乘坐空間來看,內部空間卻不差。178cm的身高坐在後排,前排不調整,尚有一掌的距離。坐直了,頭部仍約有寬鬆一拳多的距離。


在奇瑞看來,更小的尺寸,實現同級差不多的空間,尺寸更小的車,更好開、更好停,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有點類似本田“MM”(最小尺寸、最大空間)理念。這是種更先進的設計理念。


但走在路上,從視覺上看,瑞虎7跟同級車相比,尺寸、氣勢上有點吃虧。一般老百姓還是喜歡大車,越大越高級。


所以,個人認為瑞虎7最大的問題在於設計,設計的問題在於“極簡”,“極簡”的原因是瑞虎7被設計的太年輕,設計大師的取向定位有點偏激。10-15萬SUV最主流的消費群體應該是30-50歲的年齡段。所以穩重、大氣、商務、科技味道應該是設計的主流元素,瑞虎7這些方面稍顯不夠。

就像一位媒體同行所評價的那樣,瑞虎7的外形是很挑人的,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很難看。從銷售顧問的回饋來看,瑞虎7的客戶主要都來自35歲以下,群體偏年輕。但對瑞虎7來說,如何在現有基礎上讓風格更多元化,吸引35歲以上的中青年、中年客戶,才是擴大市場份額的不二法門。

駕駛瑞虎7,優點是操控動力,缺點是“有點硬“

這次駕駛瑞虎7主要是體驗了一把仙女山的山路。重慶是個多山的城市,而看一款SUV的動力好不好,看它征服山路的表現,就足以說明問題。像邦叔此前體驗某款國產品牌SUV,也號稱1.5T,結果在稍陡一點的斜坡上自動擋靜止起步都會打滑,活生生被困在半坡。


這款1.5直列四缸發動機的熱效率達到了37.1%,號稱國內之最(這個熱效率,表明每燒10升油,有3.71升被用來實際驅動,其它都用來應付摩擦和自然消耗),遠超平均20-30%的行業平均值。熱效率高的最直接好處是油耗低。這款發動機配置到瑞虎7上,實際油耗表現大概是手動擋7.8升,自動擋8.5升。相比之下,另外一款2.0的發動機油耗要達到9升以上。

邦叔試駕的是一款6速手動擋瑞虎7,感受如下:

手動擋非常容易上手。6速手動愛信變速器,每個檔位清晰且吸入感非常強,有點德系車的味道。鬆開離合,無需給油,車身會自然向前溜動,且速度不低,有時甚至需要控制刹車,這點非常適用於城市駕駛。對油離結合不熟悉的人來說,起步這個最大的難題,已經被解決了。


底盤偏硬,整體感很強。評價一款車的操控好壞,先看它開起來是不是很“鬆散”。瑞虎7的底盤好似鐵板一塊,毫無鬆散的感覺。路感雖然很清楚,但震動過濾得也比較充分。但壓過路面障礙時,會有一跳一跳的感覺,不夠沉穩。

方向盤偏輕,指向比較清晰。車身較高的緣故,過彎時有較明顯的側傾感。銷售顧問說,他們給客戶試駕時,會要求客戶以70碼的時速開著瑞虎7過彎(並非U型彎道)……邦叔開過之後覺得,70碼過彎應該考驗不到瑞虎7的底盤極限,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1.5T雖然帳面資料不占優,但是實際表現卻遠遠好過帳面。1.4噸多的車身,加上偏操控的靈敏調校、油門的反應速度很快,車上即使坐滿了四個成年人,在山路上盤旋,爬坡上坎絲毫不拖泥帶水。

NVH隔音的水準不錯,即使到了三四千轉,發動機的噪音仍然被抑制的非常輕,胎噪也控制得很好。

皮質座椅偏硬,雖然寬度夠了,對大腿的支撐充足,但乘坐舒適感差點意思,其實可以調整得再柔軟些。


最後總結:瑞虎7的銷售顧問告訴我,來買瑞虎7的人,主要參考車型是GS4、博越、RX5。可以說,這四款車所代表的是這兩年崛起的一批主流新生勢力,在顏值、配置、動力、科技上,都不相伯仲,同時都有各自的特色,所拼的,就看誰的賣點更貼近市場需求,以及誰更會講故事。

瑞虎7的優點是操控、底盤、高經濟性發動機、品質穩定的動力組合。缺點在我看來則是設計太過年輕和簡約。如果你是追求個性和運動感的年輕人,我會優先向你推薦瑞虎7。

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關於瑞虎7您有什麼想說的,也歡迎留言告訴邦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