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風靡世界的義大利面最早是源於中國麵條?

阿拉伯地理學家穆罕默德•伊德里西(Muhammad al-Idrisi)曾在西西里(Sicily)國王魯傑羅二世(Roger II)的朝廷中生活, 他在Kitab nuzhat al-mushtaq(通常譯為《為渴望旅行遠方之人而作》)一書中首次提及義大利國土上出現的麵食。 這是在他論及特拉比亞(Trabia), 巴勒莫(Palermo)東部一個城鎮時的描述:

泰爾米尼(Termini)以西有一個可愛的居民點叫特拉比亞。 那裡常年流動的溪流推動著許多磨坊。 這些遍佈田野的巨大建築製造出了大量itriyya, 出口到卡拉布裡亞(Calabria)、各個伊斯蘭國家和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及世界各地。 無數船的貨物發送出去。

Itriyya 一詞最早在大約兩個世紀以前, 是由一位猶太醫生在現在屬於突尼斯的地方寫下的, 當時是指一種又長又細的幹麵團, 以煮的方式烹調。 如果在伊德里西的時代, 西西里出產的itriyya如此大規模出口的話, 它必然(與現代的幹麵食一樣)是用硬粒小麥製作的, 才能保證在航行過程中不變質。 實際上itriyya 一詞並非阿拉伯語,

而是希臘語的阿拉伯語音譯, 意為某種煮食的麵食——可是這個詞與義大利麵食(pasta)一詞之間實在沒有什麼相似性。

順便說一下, 普遍流傳的中世紀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仿造他在中國吃到的麵條, 從而把麵食引進到義大利的故事——純屬虛構。 不過這個傳說生命力非常旺盛。 1929 年, 美國全國通心粉製造商協會的刊物《通心粉雜誌》(Macaroni Journal)刊登了一個虛構的短篇小說《華夏傳奇》(A Saga of Cathay), 其中有一位名叫義大利面(Spaghetti)的水手參加了馬可•波羅的遠行, 他拜訪了一個中國村莊:

他注意到一個本地的男人和女人在一個粗糙的攪拌碗裡忙碌。 那個女人似乎正在混合什麼東西, 有些東西從攪拌碗裡溢出來, 一直延伸到地面。 這個國家典型的溫暖乾燥的天氣, 使得這些纖細的麵條很快變硬, 並且極度脆弱。

義大利面先生發現這些纖細的麵條在咸水裡煮熟之後十分美味。

《通心粉雜誌》可能一直在跟讀者開玩笑, 但是在撒母耳•戈爾德溫(Samuel Goldwyn)1938 年拍攝的奢華影片《馬可•波羅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Marco Polo)中, 加里•庫珀(GaryCooper)所扮演的男主角得到了一位年長的中國哲學家陳子(ChenTsu)的教益, 後者——非常嚴肅地——向他獻上一碗叫做spa get的食物。 馬可•波羅非常景仰, 他把幹的spa get 帶回了威尼斯。 於是一種新的美食誕生了。

書名:我們曾吃過一切

作者: (英) 伊恩·克羅夫頓,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