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消失在歷史中的大宛王國

大宛, 古代中亞國名, 位於帕米爾西麓, 錫爾河上、中游, 也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 原始居民似以塞種為主。 古希臘時代,

亞歷山大東征, 於錫爾河畔之俱戰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寧納巴德)興建“極東亞歷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時改建為安條克城, 似均未東向深入大宛境內。 但在大夏最盛時, 尤其在歐提德姆斯北征時, 則佔有了該地, 並按希臘方式在各村鎮修建塢堡。

漢武帝時,

張騫到達西域時, 於西元前129~前128年間抵達帕米爾高原以西, 首先到達大宛, 大宛早就聽說漢朝富有, 期望同漢朝建立直接的聯繫, 大宛王聽說張騫此行目的後, 遂派嚮導和譯人將張騫護送到了康居。 據他歸國後說, 當時大宛大小屬邑有七十多個, 人口有幾十萬, 是一個農牧業興盛的國家, 產稻、麥、葡萄、苜蓿, 尤以出汗血馬著稱。 大宛西北鄰康居, 西南鄰大月氏、大夏, 東北臨烏孫, 東行經帕米爾的特洛克山口可達疏勒, 在當時東西交通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大宛久聞漢朝富饒, 欲通不得, 見漢使來到, 深表歡迎。

漢武帝聽說大宛出產好馬, 于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命使臣攜帶金帛去換取, 由於雙方意見衝突, 換馬不成, 使臣也被殺害。

武帝怒, 命大將軍李廣利率兵往討。 初征不利, 至大宛東境郁成即戰敗。 武帝命發兵運糧再西討, 於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 殺大宛王毋寡, 另立國王, 從此大宛服屬漢朝。 大宛首都貴山城, 或以為位於錫爾河上游支流上的卡散, 或以為是俱戰提;貳師城可能是今烏勒塔白。 學界對此兩地的今地名問題, 尚有分歧意見。 大宛國直至魏、晉時仍在故地。

東漢時, 一度臣服于莎車。 西晉太康六年(285), 武帝使楊顥拜其王藍庾為大宛王。 藍庾卒, 其子摩之立, 遣使貢汗血馬。 南北朝以降, 大宛為昭武九姓統治, 史稱破洛那﹑鈸汗﹑鈸汗那等。 唐代稱其為甯遠國, 或拔汗那。 明清時為浩罕汗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