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新積分政策出臺 新能源汽車洗牌

近期市場的一個熱點板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6月13日工信部發佈了《乘用車企業燃料與新能源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這一辦法的出臺穩定了市場對新能源產業鏈的預期, 按照辦法2018-2020年整車廠新能源積分仍需達到傳統燃油乘用車產量的8%、10%、12%。 本次採用燃油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雙積分政策, 且新能源負積分無法通過油耗正積分抵償, 這將促使傳統車企必須發展新能源汽車。

6月12日下午中汽協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 5月份分別實現產5.1萬輛、銷4.5萬輛, 同比增長38%、38%,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4.4萬輛、銷3.9萬輛, 同比增長53%、49%。 1-5月累計產14.7萬輛、銷13.6萬輛, 同比增長12%、8%, 其中純電動車累計產12.2萬輛、銷11.1萬輛, 同比增長23%、21%。 與之對比的是傳統乘用車銷量出現了下滑, 而新能源汽車5月重回高增長態勢, 這是近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股票強勢的另一個原因。

發改委6月12日發佈了關於完善汽車投資企業的意見,

核心是限制傳統車新建產能, 提高新能源車策劃准入門檻。 亮點的意見有:1)傳統汽車行業企業產能受到嚴格的限制, 尤其是一些合資企業的產能難以擴張。 比如要求研發費用占比在3%以上, 上一年新能源車的產量占比高於全行業的平均水準(合資廠新能源車水準普遍較低);2)提高電動車准入門檻, 規範並推動電池產業發展, 電動車牌照已經發放了15個, 有些企業水準一般, 引起了行業的不滿, 後續將更加規範, 同時也鼓勵傳統車到新能源車的轉變。 此前4月25日, 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發佈了汽車產業中長期規劃, 具體目標是:實現全產業鏈的安全可控, 新型產業業態的基本競爭, 綠色發展水準的大幅提升,
實現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強大升級和下游產業鏈的發展, 實現中國汽車強國性的目標。 按照規劃, 到2020年傳統汽車目標是3300萬輛產能, 而新能源汽車要實現200萬輛產能。

按照新的雙積分政策, 中金公司測算認為自主車企壓力不大, 而合資車企需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投放。 2016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前三名的比亞迪、北汽(含北汽新能源)及吉利汽車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分別為10.2萬台、5.2萬台和4.9萬台, 將獲得大量新能源汽車正積分;而合資車企長安汽車、一汽大眾及自主品牌長城汽車則負積分較大。 以一汽大眾為例, 其2016年乘用車產量186萬台, 按照雙積分政策, 則需要生產至少4.7萬輛續航里程為200KM的純電動車或7.5萬輛插電混動車。

新能源汽車上游的動力電池及相關材料企業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日前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已經著手準備IPO, 此前募資估值已經高達840億。 國家對動力電池行業的引導包括2020年行業總產能100GWh、龍頭企業產能40GWh等量化指標的, 未來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升, 龍頭的競爭優勢將更加凸顯。 具體到A股投資標的, 建議重點關注整車企業的比亞迪、江淮汽車;動力電池建議重點關注國軒高科;相關材料建議重點關注杉杉股份、星源材質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