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話這件事,真的不是智商高就好了

文/

我們每天都在和很多人溝通, 但現實的溝通卻總是充滿誤解。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些情況:

你明明把自己的要求說得很清楚了

客戶的理解卻南轅北轍;

你只不過想在討論中提出不同觀點

對方卻覺得你在針對他;

有時僅僅為了討論哪個明星更好看

最後卻變成了無休止的審美辯論;

……

本期的M週刊就教你在日常交流過程中, 如何更高效地理解他人並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讓雙方能夠彼此理解, 減少溝通成本。

No.1

如何理解他人想法

1直接開口問, 切忌自行解讀

溝通中最大的誤區就是用自己的揣測代替對方的想法,

人與人之間也會存在理解偏差。

所以只要對方給出的資訊中你有不明白、不理解的細節, 你都可以用委婉的詢問技巧來讓對方說出自己的意思, 切忌自行解讀對方的意思。 少一些想當然, 多一些確認。

這個方法叫做“重新定義”追問法則, 即用你自己的理解將對方的資訊重複一遍, 再向他驗證。

①用陳述事實的口吻“改變”說話人的措辭。

對方的話:這個會議簡直在浪費我時間。

重新定義:你是說會議時間長而且沒有討論出結果, 對嗎?

②從說話人給出的資訊中抓出一個例子。

對方的話:這個專車司機的服務太糟糕了。

重新定義:你是說他沒有把你送到可以避雨的地方, 是嗎?

使用這個法則, 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個對他話語感興趣的好聽眾,

從而樂意向你進一步闡述他話裡的意思。

No.2

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確認對方的想法後, 我們也要善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讓雙方的溝通更加愉快。

1金字塔原理, 讓表達更直接

在工作溝通中, 尤其是在討論一件嚴肅正規的事情時(比如某個重要專案), 我們需要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不要怕得罪對方而模棱兩可、粉飾太平, 這是一種“專業精神”的體現。

要讓自己的發言邏輯清楚、有理有據, 可以利用金字塔原則來訓練自己。

所謂金字塔原則就是:先說結論, 再分點給出論證。

比如在某個活動方案中,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 需要緊急確定一個活動主辦地。

同學A認為公司以往活動都在上海舉辦,

因此上海作為主辦地更方便, 而同學B認為公司本部所在地杭州更好。 那麼同學B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呢?

✘錯誤說法一:上海活動場地大, 費用比較高, 很有可能會超出預算。

沒有全面分析, 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認為在上海找個場地小的也沒問題。

✘錯誤說法二:如果預算有限的話, 為什麼不能考慮杭州, 何況上海這個城市根本不符合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

情緒化地反對, 讓聽者不舒服。

√正確說法:我認為舉辦地選擇杭州比上海更好。

第一, 在同等規模下, 杭州的場地費用比上海更低;第二, 我們的活動是以“互聯網”為主題的, 杭州作為互聯網之鄉頗被業界認可;第三, 活動邀請名單中, 確認參加的杭州客戶比上海客戶多,

因此杭州作為舉辦地從交通來說更便利。

2放下勸服目的, 陳述事實

良好的溝通有一個前提, 就是永遠不要抱著說服對方的目的, 最好的方法是:陳述事實, 再表達觀點。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 你的語氣裡不會裹挾情緒, 對方即使不同意你, 也不會對你感到討厭。

要做到這點, 我們需要拿出資料、案例等輔助自己的表達。

比如前兩天美聯儲加息、央行一反常態沒有做出“跟隨策略”, 就有人跟小巴分析說這次加息, 跟我們沒有幾毛錢關係咯。

但小巴只是拋給他幾個資料, 雖然央行沒有加息, 但工農中建都由1.5%上調到了1.75%, 相當於市場的應急機制已經啟動, 基準利率的加息已經實質性的開始了。 對方也就認同了小巴的說法。

3設立討論時間,

始終維持討論主線

在溝通討論中, 我們一定要注意就事論事, 不要人為地把討論範圍擴大。

比如, 當我們討論活動方案時常常會從“如何更好地執行”變成“誰幹的活比較多、誰更自私”, 於是最終變成沒完沒了的爭吵。

對此我們可以設立討論時間, 定一個時間點, 比如5分鐘之內討論完畢某一項事, 如果5分鐘後雙方還在討論, 就要停下來思考, “我們爭論的內容還是當下這件事嗎?”, 如果不是, 就趕緊停下來, 深呼吸, 各自冷靜10—20分鐘再討論。

在快節奏的溝通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情緒化地把“溝通”變成了“辯論”。 因此請放下你的“好勝心”, 溝通不是比賽, 沒有輸贏。

4給對方打上“感受的預防針”

如開篇所說的, 每個人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存在不同的理解, 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衝突,此時,我們要學會表達自我感受,來促進雙方的理解。

好的做法是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先做一些鋪墊。

“抱歉,這或許是我個人的想法,但……”“不好意思,這或許不是事實,但……”“我知道你的本意是,但……”這樣不至於讓對方立刻反唇相譏,同時也給予他解釋的空間。

讓一場原本情緒化的爭論變成理性的溝通,從而達到“對事不對人”的目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溝通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我們正確理解彼此的人生必修課之一。每一個不同的觀點、每一次激烈的討論,都能把我們打磨得更加成熟。

人際交往的道理在企業與品牌中也同樣適用。好的品牌,會與消費者做朋友,他們善於傾聽並積極應對所有回饋,每一次更新升級、每一次服務優化,都是與使用者坦誠交流的結果。

一旦脫離了這種情感的溝通與聯繫,再優質的品牌也終將走向敗局。

而互聯網的出現,又讓人與品牌的溝通更加直接,比如我們手機裡的各種軟體,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為人和品牌搭起了溝通的橋樑。

6月16日,滴滴專車推出“用你的一句心聲,把我變成你愛的樣子”活動,通過線上收集用戶的吐槽、不愉快、奇葩經歷,瞭解用戶的使用狀況,以此提升滴滴的服務和品質,這也是第一次有互聯網品牌做出如此坦誠的用戶溝通活動。

“師傅別急刹車,我的眼線都畫飛了!”“師傅可以不那麼熱情,我不愛聊天。”“希望每輛專車都有手機充電線!”

好的回饋,能讓消費者和品牌得到雙贏。那麼,你有什麼不吐不快的嗎?

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衝突,此時,我們要學會表達自我感受,來促進雙方的理解。

好的做法是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先做一些鋪墊。

“抱歉,這或許是我個人的想法,但……”“不好意思,這或許不是事實,但……”“我知道你的本意是,但……”這樣不至於讓對方立刻反唇相譏,同時也給予他解釋的空間。

讓一場原本情緒化的爭論變成理性的溝通,從而達到“對事不對人”的目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溝通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我們正確理解彼此的人生必修課之一。每一個不同的觀點、每一次激烈的討論,都能把我們打磨得更加成熟。

人際交往的道理在企業與品牌中也同樣適用。好的品牌,會與消費者做朋友,他們善於傾聽並積極應對所有回饋,每一次更新升級、每一次服務優化,都是與使用者坦誠交流的結果。

一旦脫離了這種情感的溝通與聯繫,再優質的品牌也終將走向敗局。

而互聯網的出現,又讓人與品牌的溝通更加直接,比如我們手機裡的各種軟體,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為人和品牌搭起了溝通的橋樑。

6月16日,滴滴專車推出“用你的一句心聲,把我變成你愛的樣子”活動,通過線上收集用戶的吐槽、不愉快、奇葩經歷,瞭解用戶的使用狀況,以此提升滴滴的服務和品質,這也是第一次有互聯網品牌做出如此坦誠的用戶溝通活動。

“師傅別急刹車,我的眼線都畫飛了!”“師傅可以不那麼熱情,我不愛聊天。”“希望每輛專車都有手機充電線!”

好的回饋,能讓消費者和品牌得到雙贏。那麼,你有什麼不吐不快的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