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聚美陳歐和戴雨森的故事:不做大公司螺絲

獵雲網 5月16日綜合報導

聚美優品今日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股票代碼為“JMEI”, 開盤報價為27.25美元, 較發行價22美元上漲23.86%, 市值達到約38.69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 截止上市前, 在聚美管理會和高管團隊當中, 董事長兼CEO陳歐持股40.7%, 聯合創始人戴雨森持股6.3%, 董事陳科屹持股10.3%, 整個高管和董事會團隊持股比例為57.5%。

聚美招股書顯示, 其已經持續7個季度實現盈利。 招股書增補檔則公佈了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 其淨營收1.549億美元, 其中包括自營業務1.299億美元, 協力廠商平臺業務2500萬美元, 同比增長220%。 利潤方面, 2014年第一季度毛利6830萬美元, 淨利潤1660萬美金,

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後同比增長122%。

根據開盤價計算, 陳歐上市後身價達到15.75億美元, 戴雨森身價2.4億美元。

左一戴雨森 中間陳歐

僅僅四年的時間, 陳歐和戴雨森就完成了從零創業到上市的過程,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獵雲網分享一組在他們創業一年後接受《東方企業家》(作者:鄒蔚)雜誌做的專訪, 當時他們的事業算是剛剛起步, 三年過去了, 現在讀起來別有一番意味。 他們究竟有什麼樣的創業故事呢, 獵雲網讀者請往下看:

8月19日, “快樂女生”進行到爭奪全國6強的比賽, 評委席裡出現了聚美優品的CEO陳歐。 這是陳歐第一次作為評委出現在這項人氣頗高的電視節目中, 他的投票將對選手的去留產生影響。 陳歐說自己去長沙不是玩票,

而是為了更大地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從而為公司帶去效益——這和他親自為聚美優品代言, 巨幅照片出現在戶外看板是一個道理。

在比賽結束後的1小時(午夜12點左右)內, 聚美優品的訂單額達到50萬元, 刷新了該時段訂單量的紀錄。 陳歐為此付出代價, 在網上他遭遇陌生人指責, 有來自被淘汰者擁躉的不滿, 也有人認為他不務正業。

“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夠為公司帶來好處, 我寧可犧牲一下自己, 我這是個人行為。 我事前想過可能會有批評的聲音, 但沒想到這麼多。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啊, 這樣的活動短期內肯定不參加了。 ”陳歐有點無奈地說道, “在這種事情上, 我確實不太有經驗, 這是一盤難下的棋。 ”陳歐自詡是有魄力的人,

只要能對聚美優品有好處的事情, 他都能下得了決心去做。

在聚美優品, 氣場強大的陳歐主外, 主內的是他的搭檔、聯合創始人戴雨森。 戴雨森看上去有些靦腆, 愛笑。 他是陳歐在斯坦福大學的師弟, 兩人相識於斯坦福大學校園, 都有濃重的創業情結。

2009年6月, MBA畢業的陳歐立即回國創業, 戴雨森隨後放棄學位回國加入陳歐的團隊。 戴雨森說自己和陳歐身上有很多類似之處, 尤其是都不想在大公司裡做一顆螺絲釘。 “一家企業很牛、很偉大, 但是它那個偉大屬於它的高管, 跟我有多大關係呢?這其實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 ”因為喜歡過自己可以驅使、而非由他人安排的生活, 兩個20幾歲的年輕人前腳邁出校園, 後腳就踏入了中國互聯網創業的險灘。

陳歐是四川人, 2001年高中畢業後赴新加坡, 就讀南洋理工大學電腦系。 陳歐同時還是出色的遊戲玩家, 靠打遊戲掙零花錢。 在“大家普遍循規蹈矩的新加坡”, 程式師陳歐和師弟劉輝開發出了線上遊戲對戰平臺Garena, 並在第一年就有了300萬註冊用戶。 在陳歐手上, Garena最高時有上千萬的註冊用戶。

2007年, 陳歐決心做大商業, 經過幾番思考, 他先放下了手中事情, 去斯坦福大學攻讀MBA.用他的話說, 那個時候把事情做大還力不從心。 當然, 這次創業也讓他賺到第一桶金, 並成為他得以去斯坦福的一塊敲門磚。

這一年, 剛考上MBA的陳歐經斯坦福大學的校友介紹, 在北京和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吃了頓飯。 席間, 徐小平開玩笑說,

陳歐適合出演他投資的電影中的男主角。 徐小平還建議陳歐專心創業。

戴雨森比陳歐小三歲, 當陳歐在新加坡做遊戲平臺時他在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讀本科。 大學期間, 他先後在GE、穀歌和百度實習。 2008年, 22歲的戴雨森獲得了去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讀碩士的機會, 熱愛互聯網的戴雨森興奮異常。 此時的陳歐正在穀歌中國實習, 經歷著一段“非常沒有激情的大公司生活”, 他也由此明白自己的宿命不是大公司, 非創業不可。

陳歐在斯坦福大學的華人學生聚會中認識了戴雨森, 發現此人和自己一樣, 對互聯網有濃厚興趣, 想幹一些不同的事情, 且非常執著, 尤其都想在畢業後回國創業。 陳歐說:“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也不是畢業了都去創業, 大部分人還是進公司。”在斯坦福大學的兩年,陳歐一方面跟當地的VC打交道,“先混個臉熟,到需要錢的時候弄不好會給你錢”;另外一方面是跟一些想回國創業的人來往。戴雨森和幾個華人學生搞了名為CEO(China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中國創業家)的小沙龍,大家聚在一起、尤其是吃飯的時候討論創業的點子以及獲得的資源。戴雨森說,這群學生裡後來真正全職創業的就剩他和陳歐兩個人。“大家都有想法但也都知道這是有風險的。”戴說道。

很快,陳歐要畢業了,對於未來,他只選了一條路:回中國創業。“因為我第一次創業沒有把公司帶上市,第二次回中國創業我想做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出來,我想得很清楚,一定要做上市公司。”

2009年,陳歐在參加完畢業典禮後馬上返回中國,他迫不及待地要折騰出一番事情來。陳歐和創新工廠的合夥人汪華曾經在2008年就有過一次深入的交談,當時還在穀歌商務發展總部的汪華建議陳歐不要一畢業就創業,而應該找准一個行業先熟悉、沉澱,然後再出去單幹。

陳歐不聽,他一天也不願意在大公司裡待著,同時抱著“光腳不怕穿鞋”的心態,還是決定試一試。陳歐帶著一個全新的項目回到中國,沒有錢,他找了已經2年沒有聯繫過的徐小平。在北京的中國大飯店,陳歐和徐小平一邊喝茶一邊解釋自己帶回的項目,很快達成了投資協定。徐小平向陳歐的項目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戴雨森也休學回國追隨陳歐,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斯坦福校園。陳歐的團隊裡,還有他在新加坡時的創業夥伴劉輝。

這次,陳歐選擇的還是遊戲行業,成立了Reemake公司,創業項目是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陳歐在離校前接受北美華文媒體《世界日報》的採訪時說道:“中國遊戲消費者,買方市場較北美而言更加成熟,玩家付費模式清晰……但是,中國目前還缺乏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企業,相信目前市值20億美元的中國線上遊戲產業將大有可為。”

陳歐和戴雨森很快發現,他們搬來的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陳歐說:“當時對市場不瞭解,商業環境不瞭解,尤其因為中國的商業環境、誠信體系差很多,因為這些不太瞭解而吃了不少虧。”當初意氣風發的

輕人被現實潑了一桶冰水,剩下的是無助和焦慮。折騰掉數月之後,陳歐發現方向、資源、團隊,這些創業的基本要素幾乎一無所有,轉型的方向亦不明確。公司原來有20多人,之後那些人都走了。“那時就剩下我、雨森、劉輝和一個負責行政的員工”。那年冬天的一天夜裡,陳歐喝過酒,回想幾個月來之遭逢,獨自痛哭了一場。

“換跑道”是一場賭博。陳歐主張往電商方向靠。戴雨森卻建議做社區。陳歐認為社區需要長時間培育市場。戴雨森覺得電商環節太複雜,且缺乏採購等方面的經驗。外部環境是,王興的美團網已經上線並火起來了。

2010年3月,由陳歐拍板,公司轉型化妝品團購。那時,他們只剩下幾十萬元的創業資金。由於資源有限,陳歐等人避開正面戰場,從細分領域進入。之所以選擇化妝品。陳歐的考慮是:化妝品鏈條長、毛利很高,平均可達25%~30%,高端化妝品更高,利用網路管道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其次,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化妝品市場,但國內化妝品B2C市場一直缺乏一個知名的垂直類網購品牌。

陳歐和戴雨森缺乏經驗,這是一次依靠直覺的商業冒險。他們用很短時間讓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上了線。陳歐將代理商的化妝品買斷,存放在倉庫,以限時團購的形式賣出,價格比專賣店低了4成。同年5月,陳歐全面停掉了之前的遊戲內置廣告業務,同時再次獲得了來自徐小平的200萬元投資。

團美網上線後,業績出人意料地好,不到5個月註冊用戶突破10萬。戴雨森說:“2010年基本沒有投廣告,全部都是使用者的口頭傳播。”2010年9月,團美網更名為聚美優品,同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2011年3月,聚美優品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陳歐不願透露這筆錢如何使用。5月,聚美優品轉型為團購外表的化妝品B2C網站。

聚美優品是一家比較“重”的B2C企業,有完整的採購、物流和服務團隊,自己掌控從進貨到發貨的全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購買者的用戶體驗。聚美優品還推出了無條件退貨的條款,這讓其積累了為數不少的回頭客。“實際上,退貨的人非常少。”戴雨森說。

陳歐認為,目前最大困難是供應鏈,供應鏈比較亂,“找到好的貨源需要時間積累”。另外,電子商務圈本身的混亂也需要陳歐等人適應。簡單地說,有人買一批貨,然後拆開退回,陳歐懷疑是競爭對手所為。今年6月,網上出現幾張帖,將矛頭指向聚美優品,描述了其公司內部的動盪與人員流失,這將聚美優品捲入一次短暫的危機。

目前,聚美優品的團隊核心成員極為年輕,大多在1985年前後出生。陳歐負責戰略方面的大方向,包括品牌的塑造及市場公關;戴雨森主要是產品的設計、公司內部運營以及客服;劉輝主管技術。為了彌補經驗欠缺的劣勢,作為完美主義者的陳歐和戴雨森對執行能力的要求近乎苛刻。陳歐很強勢,一旦下屬承諾的事情沒有做好,陳歐會發火,斥責下屬。“在創業早期,我特別不能容忍錯誤。我是非常注重結果導向的。向我承諾了一件事情,,如果沒有做到,會受到我的嚴厲批評。”

戴雨森對產品細節挑剔,在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讀書時,戴雨森去旁聽了很多跟設計有關的課程。設計聚美優品網站的購買倒計時牌時,他安了毫秒的計時器,希望通過它不停地跳,讓很多女性消費者形成更強的緊迫感,從而加速購買行為。

“在我的團隊做事,要對自己狠。我做事是狠得下心的人,做事我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包括我去做評委被罵,但是我也很清楚一個收視率2點幾的節目不能放過,因為是免費的。你站出來肯定有人非議。有一些人會攻擊你,有的人背後陰你都可能,但是我是覺得對公司發展這是最有效的。”

陳歐有強大的自我執行能力,有時不得不像肉彈一樣把自己扔出去:“約伯斯和馬雲在公關上做得非常好,通過個人品牌成功帶動公司的品牌,省了大量的錢。我們也研究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省錢,因為今年電子商務成本非常高,泡沫非常大。所以今年誰能夠更加高效地用低成本去行銷,誰就能夠真正勝出。”

陳歐希望聚美優品可以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案例。矽谷的興起,原因之一就是創業成功的校友樹立榜樣,讓後來者前赴後繼地投身理想。當然,陳歐也承認自己運氣好,得以完成創業項目的大轉型。創業已經是陳歐和戴雨森的一種生活方式,陳歐說自己已經很久不打遊戲了,戴雨森至今每週玩一次。“一位前輩告訴我,一定要把公司做到10億美元的級別,不然沒有投資者會關注你。”陳歐說,他的目標是將聚美優品帶進10億美元俱樂部。

現在,他轉述當年汪華的話給海外留學回國的人,“先沉澱、再創業”。

1.如轉載,請在文章首部明顯處注明原出處轉自獵雲網 2.不得修改文章及文章產品配圖,不得刪除文章中獵雲網標識。 3.不得在違背文章本意情況下進行文章首圖標題修改。

尋求報導點這裡;找項目點這裡;找投資人點這裡!

AD:入駐獵雲投融資對接平臺,啟動高效融資!我要創建項目!

大部分人還是進公司。”在斯坦福大學的兩年,陳歐一方面跟當地的VC打交道,“先混個臉熟,到需要錢的時候弄不好會給你錢”;另外一方面是跟一些想回國創業的人來往。戴雨森和幾個華人學生搞了名為CEO(China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中國創業家)的小沙龍,大家聚在一起、尤其是吃飯的時候討論創業的點子以及獲得的資源。戴雨森說,這群學生裡後來真正全職創業的就剩他和陳歐兩個人。“大家都有想法但也都知道這是有風險的。”戴說道。

很快,陳歐要畢業了,對於未來,他只選了一條路:回中國創業。“因為我第一次創業沒有把公司帶上市,第二次回中國創業我想做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出來,我想得很清楚,一定要做上市公司。”

2009年,陳歐在參加完畢業典禮後馬上返回中國,他迫不及待地要折騰出一番事情來。陳歐和創新工廠的合夥人汪華曾經在2008年就有過一次深入的交談,當時還在穀歌商務發展總部的汪華建議陳歐不要一畢業就創業,而應該找准一個行業先熟悉、沉澱,然後再出去單幹。

陳歐不聽,他一天也不願意在大公司裡待著,同時抱著“光腳不怕穿鞋”的心態,還是決定試一試。陳歐帶著一個全新的項目回到中國,沒有錢,他找了已經2年沒有聯繫過的徐小平。在北京的中國大飯店,陳歐和徐小平一邊喝茶一邊解釋自己帶回的項目,很快達成了投資協定。徐小平向陳歐的項目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戴雨森也休學回國追隨陳歐,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斯坦福校園。陳歐的團隊裡,還有他在新加坡時的創業夥伴劉輝。

這次,陳歐選擇的還是遊戲行業,成立了Reemake公司,創業項目是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陳歐在離校前接受北美華文媒體《世界日報》的採訪時說道:“中國遊戲消費者,買方市場較北美而言更加成熟,玩家付費模式清晰……但是,中國目前還缺乏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企業,相信目前市值20億美元的中國線上遊戲產業將大有可為。”

陳歐和戴雨森很快發現,他們搬來的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陳歐說:“當時對市場不瞭解,商業環境不瞭解,尤其因為中國的商業環境、誠信體系差很多,因為這些不太瞭解而吃了不少虧。”當初意氣風發的

輕人被現實潑了一桶冰水,剩下的是無助和焦慮。折騰掉數月之後,陳歐發現方向、資源、團隊,這些創業的基本要素幾乎一無所有,轉型的方向亦不明確。公司原來有20多人,之後那些人都走了。“那時就剩下我、雨森、劉輝和一個負責行政的員工”。那年冬天的一天夜裡,陳歐喝過酒,回想幾個月來之遭逢,獨自痛哭了一場。

“換跑道”是一場賭博。陳歐主張往電商方向靠。戴雨森卻建議做社區。陳歐認為社區需要長時間培育市場。戴雨森覺得電商環節太複雜,且缺乏採購等方面的經驗。外部環境是,王興的美團網已經上線並火起來了。

2010年3月,由陳歐拍板,公司轉型化妝品團購。那時,他們只剩下幾十萬元的創業資金。由於資源有限,陳歐等人避開正面戰場,從細分領域進入。之所以選擇化妝品。陳歐的考慮是:化妝品鏈條長、毛利很高,平均可達25%~30%,高端化妝品更高,利用網路管道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其次,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化妝品市場,但國內化妝品B2C市場一直缺乏一個知名的垂直類網購品牌。

陳歐和戴雨森缺乏經驗,這是一次依靠直覺的商業冒險。他們用很短時間讓聚美優品的前身團美網上了線。陳歐將代理商的化妝品買斷,存放在倉庫,以限時團購的形式賣出,價格比專賣店低了4成。同年5月,陳歐全面停掉了之前的遊戲內置廣告業務,同時再次獲得了來自徐小平的200萬元投資。

團美網上線後,業績出人意料地好,不到5個月註冊用戶突破10萬。戴雨森說:“2010年基本沒有投廣告,全部都是使用者的口頭傳播。”2010年9月,團美網更名為聚美優品,同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2011年3月,聚美優品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陳歐不願透露這筆錢如何使用。5月,聚美優品轉型為團購外表的化妝品B2C網站。

聚美優品是一家比較“重”的B2C企業,有完整的採購、物流和服務團隊,自己掌控從進貨到發貨的全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購買者的用戶體驗。聚美優品還推出了無條件退貨的條款,這讓其積累了為數不少的回頭客。“實際上,退貨的人非常少。”戴雨森說。

陳歐認為,目前最大困難是供應鏈,供應鏈比較亂,“找到好的貨源需要時間積累”。另外,電子商務圈本身的混亂也需要陳歐等人適應。簡單地說,有人買一批貨,然後拆開退回,陳歐懷疑是競爭對手所為。今年6月,網上出現幾張帖,將矛頭指向聚美優品,描述了其公司內部的動盪與人員流失,這將聚美優品捲入一次短暫的危機。

目前,聚美優品的團隊核心成員極為年輕,大多在1985年前後出生。陳歐負責戰略方面的大方向,包括品牌的塑造及市場公關;戴雨森主要是產品的設計、公司內部運營以及客服;劉輝主管技術。為了彌補經驗欠缺的劣勢,作為完美主義者的陳歐和戴雨森對執行能力的要求近乎苛刻。陳歐很強勢,一旦下屬承諾的事情沒有做好,陳歐會發火,斥責下屬。“在創業早期,我特別不能容忍錯誤。我是非常注重結果導向的。向我承諾了一件事情,,如果沒有做到,會受到我的嚴厲批評。”

戴雨森對產品細節挑剔,在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讀書時,戴雨森去旁聽了很多跟設計有關的課程。設計聚美優品網站的購買倒計時牌時,他安了毫秒的計時器,希望通過它不停地跳,讓很多女性消費者形成更強的緊迫感,從而加速購買行為。

“在我的團隊做事,要對自己狠。我做事是狠得下心的人,做事我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包括我去做評委被罵,但是我也很清楚一個收視率2點幾的節目不能放過,因為是免費的。你站出來肯定有人非議。有一些人會攻擊你,有的人背後陰你都可能,但是我是覺得對公司發展這是最有效的。”

陳歐有強大的自我執行能力,有時不得不像肉彈一樣把自己扔出去:“約伯斯和馬雲在公關上做得非常好,通過個人品牌成功帶動公司的品牌,省了大量的錢。我們也研究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省錢,因為今年電子商務成本非常高,泡沫非常大。所以今年誰能夠更加高效地用低成本去行銷,誰就能夠真正勝出。”

陳歐希望聚美優品可以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案例。矽谷的興起,原因之一就是創業成功的校友樹立榜樣,讓後來者前赴後繼地投身理想。當然,陳歐也承認自己運氣好,得以完成創業項目的大轉型。創業已經是陳歐和戴雨森的一種生活方式,陳歐說自己已經很久不打遊戲了,戴雨森至今每週玩一次。“一位前輩告訴我,一定要把公司做到10億美元的級別,不然沒有投資者會關注你。”陳歐說,他的目標是將聚美優品帶進10億美元俱樂部。

現在,他轉述當年汪華的話給海外留學回國的人,“先沉澱、再創業”。

1.如轉載,請在文章首部明顯處注明原出處轉自獵雲網 2.不得修改文章及文章產品配圖,不得刪除文章中獵雲網標識。 3.不得在違背文章本意情況下進行文章首圖標題修改。

尋求報導點這裡;找項目點這裡;找投資人點這裡!

AD:入駐獵雲投融資對接平臺,啟動高效融資!我要創建項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