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口航運樞紐持續發揮效益

郁江老口航運樞紐工程。 記者潘浩 攝

從南寧市區往西約34公里,在左右江匯合口下游5公里處的郁江上游,一座大壩巍然屹立,這就是廣西郁江老口航運樞紐工程。

去年9月,老口航運樞紐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一個集防洪、發電、航運、給南寧市內河補水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水利樞紐。

老口航運樞紐工程是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十二五”建設的重點專案。 作為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列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專案,該工程具有航運、防洪、發電和改善南寧水環境四大主要功能。

如今,老口航運樞紐持續發揮航運、防洪、發電效益,至2017年5月累計發電約8.87億度,收入約3.55億元。

工程大壩雄偉壯觀

老口航運樞紐工程是郁江流域規劃梯級開發中的第七個梯級,工程壩址位於左、右江匯合口下游4.7公里處的郁江上游段。

近日,記者來到老口航運樞紐工程,整個工程大壩雄偉而壯觀。

站在高達30多米的船閘頂部,長190米、寬23米,可同時容納6艘1000噸級船隻通行的“鋼鐵運河”盡收眼底。

拖船、貨船、施工船由郁江下游逆行而上,緩緩駛入老口水利樞紐船閘,進入船閘後,沿著兩岸的浮式靠船墩駛向等待位,當現場通行的指示燈顯示為綠色時,這些等待的船舶緩緩駛出船閘。

在廣西郁江老口航運樞紐工程發電廠房中控室內,幾名工作人員正密切關注著大螢幕上的資料變動。

螢幕上代表五個發電機組的1GS—5GS圖示顯示為“發電態”,表示機組正在運行。 工作人員介紹說,老口樞紐工程水電站發電廠採用臥式燈泡式貫流水輪發電機組,目前,五台機組已全部投產。

據介紹,老口航運樞紐工程於2011年10月開工建設,主要修建有攔河壩、船閘、13孔泄水閘、水電站、魚道及相應配套設施,並按三級航道標準整治庫尾航道123公里。

水庫正常蓄水位為75.5米,防洪總庫容3.6億立方米。 2015年7月實現首台發電機組並網發電,2016年8月實現五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6.4億千瓦時。 至2017年5月累計發電約8.87億千瓦時,收入約3.55億元。

四大功能惠及南寧

一座樞紐工程的興建,有可能改變一個城市的未來。 航運、防洪、供水、發電,是老口航運樞紐工程的四大功能。

“老口樞紐建成後,可以將南寧市的防洪標準從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南寧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水庫建成後,正常蓄水位75.5米,將有力提升上游航道等級和通過能力,實現右江全線河道渠化,可常年通航1000噸級船舶。

此外,老口航運樞紐專案的建成,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沿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進程;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南寧等北部灣西江流域各市沿江開放發展,實現水運帶動形成產業佈局;有利於打造廣西內河連接珠三角經濟圈和北部灣經濟區的水上運輸大動脈,實現江海聯動,促進廣西東、中、西部之間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老口樞紐建成後,市民能感受到的最顯著作用,就是為南寧的18條內河補充“活水”。 南寧市加快了內河內湖的治理,但長期以來,因為缺少源頭活水引入,內河水質治理困難重重。 根據規劃,老口樞紐工程建成後,南寧將從老口水庫引水,補充市區南湖、相思湖、明月湖等18條內河、內湖,從源頭上盤活整個內河水系。

克難攻堅書寫精彩

從2011年10月開工建設到2016年9月,歷經5個春秋寒暑,老口航運樞紐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其間,建設者們用辛勤和汗水書寫精彩。

樞紐工程最大特點是受季節、水文情況影響。 洪水、颱風都會導致邕江漲水,對工程造成不利影響。 老口航運樞紐船閘工程的過水圍堰高67米,一旦水位超過67米,江水就會進入正在施工的基坑,施工就必須中止,這勢必影響工程進度。 因此,老口航運樞紐工程必須與邕江洪峰“搶時間”。

跟時間賽跑,還體現在整個工程建設的統籌安排上。 老口航運樞紐工程主體實際開工時間是2012年3月,已錯過了第一個枯水期的黃金時段,面臨當年主汛期即將到來的巨大挑戰,專案業主交投集團公司組織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多次討論研究,最終制定較為完善可行的總體施工進度計畫。

老口航運樞紐施工期間多次與颱風“不期而遇”,每次颱風過後引發的洪水,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主體工程的實施,其中船閘施工區域前後5次遭洪水淹沒。2014年受颱風“海鷗”影響,右岸引發的76.6米的洪水離下游圍堰壩頂僅有40釐米,最後通過採取加高圍堰等措施,確保右岸一期基坑沒有進水,一期4孔弧門安裝、調試和廠房機組安裝得以正常推進。

每年汛期前,施工方都提前做好防洪演練,制訂應急預案,檢查落實防洪設備和物資是否按時按量準備到位。同時加強與水文部門的溝通聯繫,確保左右岸主體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均安全度汛。

老口航運樞紐施工期間多次與颱風“不期而遇”,每次颱風過後引發的洪水,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主體工程的實施,其中船閘施工區域前後5次遭洪水淹沒。2014年受颱風“海鷗”影響,右岸引發的76.6米的洪水離下游圍堰壩頂僅有40釐米,最後通過採取加高圍堰等措施,確保右岸一期基坑沒有進水,一期4孔弧門安裝、調試和廠房機組安裝得以正常推進。

每年汛期前,施工方都提前做好防洪演練,制訂應急預案,檢查落實防洪設備和物資是否按時按量準備到位。同時加強與水文部門的溝通聯繫,確保左右岸主體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均安全度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