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樣是打擊關隴士族,隋煬帝和唐太宗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局?

大約在南北朝後期, 在中國西北崛起了一個實力強大、影響深遠的士族門閥集團, 史稱“關隴士族”。 北周、隋、唐三朝的皇族都是“關隴士族”出身, 更不要說一大批貴戚豪門了。 可以說基本是有關隴士族在左右當時的天下局勢。

但是強大的關隴士族對皇權也是巨大的威脅, 因此隋朝和唐朝初年最為雄才大略的兩個皇帝——隋煬帝和唐太宗都對關隴士族集團採取了打擊措施。 但是隋煬帝和唐太宗打擊關隴貴族的結局是完全不同的, 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 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是待在關隴士族的大本營大興(長安)的, 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巡行, 在位末年還遷都揚州。 隋煬帝這麼做有多種原因, 擺脫關隴士族的牽制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但大興雖然是關隴士族的大本營, 但更是整個隋朝的中心所在。 隋煬帝常年離開大興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關隴士族的牽制, 但也是棄大隋的根本於不顧。 特別是隋煬帝遷都揚州, 既斷送了隋朝的北方天下, 最後也斷送隋煬帝自己的性命。

與隋煬帝相比, 唐太宗則是立足于長安, 保住大唐的根本之地, 穩定整個天下的局勢。 因為唐太宗清楚整個士族門閥時代已經走向衰落, 所以只有通過穩定天下來穩定皇權, 才能真正為打擊關隴士族的勢力創造條件。

其次, 隋煬帝是依靠原來北齊和江南的士族來打擊和制衡關隴士族, 比如隋煬帝的“五貴”中兩個出身於江南、一個出身于北齊。 但北齊和江南的士族已經基本沒落, 而關隴士族則方興未艾。 用舊士族去打擊新士族, 隋煬帝這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與隋煬帝相比,唐太宗則是依靠庶族地主來打擊關隴士族,比如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一大半功臣都是寒士出身。庶族在當時是最進步、代表性最廣泛的政治勢力。唐太宗打擊關隴貴族是順應歷史趨勢,也非常有底氣和魄力。

其三,隋煬帝打擊關隴士族主要是兩個方法:一是完善科舉制,但這個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彰顯效果;二是巡行遷都、提拔北齊和江南士族這種治標不治本,而又極易引發關隴士族強烈反擊的方法,最終引發了“江都宮變”。

與隋煬帝相比,唐太宗一方面繼續完善加強科舉制,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唐太宗通過修訂《氏族志》給予關隴士族很高的地位和影響,但同時將皇權與士族之間的關係由原來的“王與馬,共天下”改成了“論功行賞”和“一朝天子一朝臣”。

正是因為唐太宗根本改變了皇權與士族之間的關係,後來唐高宗和武則天才能在此基礎上清楚了士族門閥對政治的影響。

與隋煬帝相比,唐太宗則是依靠庶族地主來打擊關隴士族,比如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一大半功臣都是寒士出身。庶族在當時是最進步、代表性最廣泛的政治勢力。唐太宗打擊關隴貴族是順應歷史趨勢,也非常有底氣和魄力。

其三,隋煬帝打擊關隴士族主要是兩個方法:一是完善科舉制,但這個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彰顯效果;二是巡行遷都、提拔北齊和江南士族這種治標不治本,而又極易引發關隴士族強烈反擊的方法,最終引發了“江都宮變”。

與隋煬帝相比,唐太宗一方面繼續完善加強科舉制,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唐太宗通過修訂《氏族志》給予關隴士族很高的地位和影響,但同時將皇權與士族之間的關係由原來的“王與馬,共天下”改成了“論功行賞”和“一朝天子一朝臣”。

正是因為唐太宗根本改變了皇權與士族之間的關係,後來唐高宗和武則天才能在此基礎上清楚了士族門閥對政治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