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幼兒的不良行為父母怎麼引導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的父母親抱怨, 當自己的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些父母親選擇粗暴對待孩子, 非打即罵,

然而結果卻一點都得不到改善, 今天的節目中園長媽媽與奶爸將與我們討論的就是在生活中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怎麼去引導。

首先園長媽媽認為不要將孩子某個行為盲目定義為不良行為, 比如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睡午覺, 但其實每個孩子體質不一樣,

不一定每個孩子都需要午睡, 父母應該用心觀察自己的孩子, 不要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放在同一個標準裡, 不要把自己看不慣的行為盲目定義為不良行為。

一般情況下, 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別人告知父母, 園長媽媽認為作為理性的父母第一要學會接納別人提醒、提示和提出。

有的父母會抗拒, 可能因為他自己都有這些不良行為。 父母要先了解說的人用的什麼語氣什麼立場, 有的人是職責所在比如老師, 有的是親人比如爺爺奶奶, 還有路人通常講話可能比較委婉, 父母應該放下情感, 思考對方的提醒和提示。

第二, 當別人提出孩子有不良行為時, 父母不要對提出人有粗暴的反應, 也不要對孩子有情緒粗暴反應, 不要惱羞成怒。 自己要冷靜過濾, 判斷和分析, 接受別人告知的情況, 之後瞭解事情發生的真實情況, 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第三, 父母要給一段時間去觀察孩子的行為, 要聽其言觀其行。

第四, 當孩子有不良行為, 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原因, 是否自己最近的情緒影響孩子, 是否自己對孩子素質教養有所缺失, 是否自己已經以身作則, 是否家庭成員教育不同步, 是否缺少親子溝通, 是否自己給孩子過多壓力等等, 這些都需要父母反思。

第五,在父母完成以上四個步驟之後,園長媽媽同時提出了“123原則”,一是指一個共同目標,一家之間要取得共同目標,家長要與孩子取得共識,共同進步。二是指兩周執行時間,要實現孩子不良行為的轉變,就要持續進行引導,並逐步延長28天的時間。三是指最多三件事情,且事情要有連貫性,比如吃飯看電視問題,訂立一個目標,訂立標準的模式,固定人事物,同時正向激勵、相信孩子,除此之外,父母要鼓勵自己繼續堅持,爸爸鼓勵媽媽,媽媽鼓勵爸爸,一家人齊心協力,循循漸進實現目標,當孩子不良行為得到改善,父母要給孩子激勵同時也要給自己激勵。

節目最後,奶爸認為只要堅持以上一個個步驟,一些不良的的行為會在時間的積累下和耐心的澆灌下得到改善,哪怕只改善50%都是進步。園長媽媽也最後提醒,父母在孩子不良行為的引導過程中是關鍵人物,父母要願意改變也要願意提升,所有改變從自己開始,對孩子不良行為的引導既是孩子的戰爭也是針對父母自己的戰爭,改變的一小步其實就是孩子拐點的一大步。

第五,在父母完成以上四個步驟之後,園長媽媽同時提出了“123原則”,一是指一個共同目標,一家之間要取得共同目標,家長要與孩子取得共識,共同進步。二是指兩周執行時間,要實現孩子不良行為的轉變,就要持續進行引導,並逐步延長28天的時間。三是指最多三件事情,且事情要有連貫性,比如吃飯看電視問題,訂立一個目標,訂立標準的模式,固定人事物,同時正向激勵、相信孩子,除此之外,父母要鼓勵自己繼續堅持,爸爸鼓勵媽媽,媽媽鼓勵爸爸,一家人齊心協力,循循漸進實現目標,當孩子不良行為得到改善,父母要給孩子激勵同時也要給自己激勵。

節目最後,奶爸認為只要堅持以上一個個步驟,一些不良的的行為會在時間的積累下和耐心的澆灌下得到改善,哪怕只改善50%都是進步。園長媽媽也最後提醒,父母在孩子不良行為的引導過程中是關鍵人物,父母要願意改變也要願意提升,所有改變從自己開始,對孩子不良行為的引導既是孩子的戰爭也是針對父母自己的戰爭,改變的一小步其實就是孩子拐點的一大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