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扭力大師的進化2017 YAMAHA MT-09試駕報告

“Be Radical, Be Cool”激進與冷酷, 兩個看似對立的字眼, 卻能毫無違和地並存。

從2009年問世以來, MT-09車系幾乎成為歐洲最暢銷的車種之一。

在2017年又更向大哥MT-10看齊, 在外觀上更加的進化。 這次帶各位看看這輛扭力大師有何獨特之處。

醍醐味的操駕快感

同樣的新MT-09的試乘感受人人不同, 先來看看編輯部試車小組怎麼評論MT-09的。

Cubman這樣說

跨上MT-09, 嗯……略微平直的手把讓上半身不由自主地略為前傾, 這騎姿有點偏向Supermoto滑胎車的味道。

座高較舊款高了5mm, 但其實差異不大, 腳踏位置不算戰鬥, 除了手把位置偏低外, 整體的騎乘感就是台三缸的大滑胎車。

扭力大師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 在動力模式全開的狀態下, 油門大轉, 前輪便開始脫離地心引力的範圍。

以這顆三缸引擎的動力來看,

106ps其實不算大, 但是動力又隨傳隨到。 三缸引擎是個很奇妙的發明, 既有雙缸的低轉扭力, 又有四缸引擎的高轉延伸, 加上排氣聲又相當舒爽, 可說上、中、下三路通通兼顧。 如果不喜歡太過直接的動力, MT-09還有STD & B雙模式可供選擇。 雖然還是覺得這車就是要動力全開騎起來才過癮啦。

拜QSS快排及滑動離合器所賜, 進出彎道可用暢快兩字來形容, 但美中不足的是, QSS快排系統只能升檔, 這的確是個遺珠之憾。 不過沒關係, 全新升級的前叉讓稍稍填補了這個缺憾。 從MT-03到MT-07都有個疑問, 這前叉真是相當不給力, 過於舒適的設定加上無法調整, 真是浪費了這系列的引擎及車架。 直到MT-09總算露出了曙光, 但是只有半套的前叉又讓人相當無力。

總算, 在新MT-09上, YAMAHA有誠意地丟出了全可調的前叉組, 總算是讓覺得慰借, 但是問題又來了, 在激烈操駕上後避震又略顯疲態, 哎~牽一發動全身啊。 這一點歐系車廠就較為有誠意些, 至少還有個阻尼可調功能。

TCS的介入時機也可以調整, 共有Off/1/2三段可調,

如果你想把MT-09當作滑胎車來操作, 關掉TCS是絕對必要的。

Kimi這樣說

初次跨上MT-09, 對於椅墊的支撐性不禁讓我皺了眉, 但轉動鑰匙並發動車輛後, 三缸車獨特的排氣聲浪帶給我一股愉悅的感覺, 而試著原地轉轉油門, MT-09沒有多餘的雜音和奇怪的震動感。

打入一檔緩緩放開離合器後MT-09就這樣輕飄飄地開始前進, 但隨著油門轉動後我的心從原本平靜的狀態轉為不安, 原因就是當油門的開度越來越大時, 加速後拉扯的力道傳遍了我的全身, 更迫使我彎腰將重心放得更低好讓我和車輛融為一體,

而MT-09較寬且低的手把其實讓我處於一種尷尬的騎姿, 想往前多趴一點也不是, 但要像街車般那樣較為挺直身軀的姿勢也不是。

而隨著車速提升後很快地就抵達彎道,輕輕的推了一下把手,MT-09就像一把利刃毫不猶豫地進入彎中,

但前輪傳遞給我的訊息卻有一種連續扭動的不安定感,使得我必須花更多專注力控制前輪,不過後半部帶給我的感覺卻非常穩定,

懸掛的反應並沒有過度傳達路面彈跳的訊息到我身上。

簡單來說MT-09油門反應相當靈敏,在彎中也有相當的靈活性,但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它,

可能就要小心了,因為在騎乘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多花一點心思去操控這部車。

James這樣說

MT09,同車系的MT03與MT07都接觸過,車輛外型很主觀就不多說了,跨上車,雙腳的著地性相當的良好。儀錶相當簡約與動感。

發動引擎,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扭力大師了!

檔位元的差異只有加速力道個改變以及油門的容錯率,任何檔位基本上大開油門都推得動,而且高檔低轉騎乘還有四缸車的滑順感真是相當神奇。

剛上車感覺有點偏軟的懸掛,實際上其實除了路感比較模糊外,懸掛運作的相當不錯,操作刹車與油門的時候,

車子避震讓車子反應更加活潑,但是並不會過度,相當有趣。過彎上,寬大的把手讓你不自覺的重心更往前一些,

後輪就更加躁動了!但是也不用太緊張,MT09的循跡防滑在守護著你。

當然你覺得胯下的小朋友太躁動了,你也可以調整動力模式到B,讓他乖一點。

不過在STD與B的時候油門的回應曲線感覺不是很線性,不過A模式倒是比較正常一些。

外觀配備

2017年的MT-09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向大哥MT-10看齊的設計,同樣採用水泥灰加螢光黃的大膽配色,讓人不由得多幾分注目。

由於這次商借的車款,店家已另外裝置引擎保險杆,但特別選擇螢光黃的配色,恰恰與整車視覺融為一體。

從舊款的方型大燈進化至更有造型的鷹眼大燈,與其說是鷹眼,倒覺得較像是霹靂五號的造型。

近燈時是內側兩顆LED魚眼作動,下方的LED日行燈則為造型增加幾分殺氣。

遠燈則是四顆魚眼全亮,LED照明度礙於時間並無法測試,也成為此次的遺珠之憾。

大燈上方有預留四個螺絲孔,提供改裝風擋座用的。

當然個人認為,NK街車固然帥氣,但是以MT-09的動力,在行駛高速道路的時候,還是建議加裝風擋以降低騎士的疲憊感。

油箱前方兩側的進氣口也做了變更。

除了進氣口變大外,造型也更為誇張,這樣除了增加進氣效益在視覺上更增幾分霸氣。

前後方向燈都是傳統燈泡。

儀錶總成與舊款相同,唯獨在儀錶上方的燈號顯示都多了圓形外框。

左手把總成;從左到右分別是:近/遠燈開關、TCS切換開關、方向燈及喇叭。

前方則是超車燈開關,採用板機式設計。

離合器採用拉線設計,間隙可調。

右手把總成;由上而下為:斷電/引擎啟動開關、行車模式切換(Mode STD/A/B)、駐車警示燈開關。

油門座為分離式設計,仍舊採用雙鋼索式結構,並未升級為線傳電子油門。

刹車油缸為一體式設計,由Brembo代工製造。

刹車拉杆具有五段間距可調。

後視鏡則與MT-07/03類似,不知道是否能夠共用?

大大的金屬平衡端子也是抑制震動的必備零件。

伸側阻尼調整鈕位於右前叉上方,彈簧預載可調。

2017 MT-09多了位於左前叉上壓側的阻尼回彈調節,具有11段調節功能。這下一掃之前舊款為人詬病軟腿的問題。

前刹車系統採用雙子星對向四活塞輻射卡鉗搭配298mm打孔浮動碟。輔以ABS系統,制動效果令人滿意。

油箱有14L的容量,油箱上面有著MT家族的Logo及大大的“09”兩字驗明正身。

電腦重新調教馬力小漲六匹

這具代號N711E的水冷DOHC四氣門的直列三缸引擎,排氣量為845c.c.,缸徑與衝程為78.0mmX59.0mm,最大動力來到116ps,較16'舊款多出了6ps,但是扭力卻少了0.1kgf-m。

這組水冷護網,同樣也是店家精心挑選後配備的套件,不是原廠就有的。

為了因應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在那精美的尾段後方隱藏著碩大的消音盒。

新的滑動式離合器加入,讓新MT-09在操作離合器時更為省力,具原廠資料指出可以節省達20%的力道,同時退檔的瞬間更為柔順。

短小精幹的尾段,看似直通的尾管,其實所有的回壓裝置都隱藏在便當盒內了,這可是原廠設計的巧思,的執法單位可要多多留意這些細節啊。

後座下方有個隱藏的鑰匙孔,利用鑰匙可以控制坐墊的開闔。

坐墊下的空間其實不大,電瓶、ABS、保險絲座等元件擠滿了這小小的空間。

座墊下方的固定鉤,是用來固定坐墊之用,別拿來掛頭盔

傾倒感知器位於ABS總成的上方。ABS系統採用日本ADVICS製造。

檢測插頭也隱藏於此。

運轉噪音標準就位於車架前右側的位置,清楚著明5000rpm時的噪音值是93dB。

新MT-09搭配QSS快排裝置,在進檔的時候ECU會依據轉速來自動補油。算是與大哥MT-10相同的配備之一。不過只有進檔的功能,退檔的話還是要拉離合器。

後腳踏採用鋁合金製品。

中置後避震設計,彈簧預載可調,不過沒有像前叉那樣一併升級,倒令人不解。

不要以為後刹車有雙回路,這是ABS特有的裝置。

後搖臂總成與舊款相同。

後刹車系統採用NISSIN單活塞單向卡鉗,碟盤尺寸則是245mm。

後車尾算是新MT-09較大變動的部位之一,由原本的與車尾結合的跑車式尾牌架,變更為多功能車常見的下置式牌架,這樣的變動見仁見智,不過覺得這樣的變更其實較為符合新MT-09的調性。

尾燈組也與2016年款的不同,整合至尾罩內的刹車燈組讓車尾線條更為流利。

全LED設計,讓辨識度大為增加。

騎士四視圖

Cubman 181cm/101kg

James 178cm/115kg

Kimi 170cm/55kg

後記

新的MT-09很有趣,算是在原有的基調上又多了些狂野的氛圍,這樣的變更是好是壞?可能得讓銷售量來考驗。

在中量級車款競爭越白熱化的同時,看得出YAMAHA對於此量級的計畫,就是擠牙膏似的將福利一點一點地給予廣大的騎士。

總結一下,在這個級距上,MT-09的確在價格上有著強大的競爭力,但是在配備上呢?相較于對手,如MV Agusta的Burtale 800與Triumph的Street Triple R?ABS、TCS、快排系統等電控裝置都算是基本配備了。想想最後決定的應該還是價格吧。

而隨著車速提升後很快地就抵達彎道,輕輕的推了一下把手,MT-09就像一把利刃毫不猶豫地進入彎中,

但前輪傳遞給我的訊息卻有一種連續扭動的不安定感,使得我必須花更多專注力控制前輪,不過後半部帶給我的感覺卻非常穩定,

懸掛的反應並沒有過度傳達路面彈跳的訊息到我身上。

簡單來說MT-09油門反應相當靈敏,在彎中也有相當的靈活性,但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它,

可能就要小心了,因為在騎乘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多花一點心思去操控這部車。

James這樣說

MT09,同車系的MT03與MT07都接觸過,車輛外型很主觀就不多說了,跨上車,雙腳的著地性相當的良好。儀錶相當簡約與動感。

發動引擎,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扭力大師了!

檔位元的差異只有加速力道個改變以及油門的容錯率,任何檔位基本上大開油門都推得動,而且高檔低轉騎乘還有四缸車的滑順感真是相當神奇。

剛上車感覺有點偏軟的懸掛,實際上其實除了路感比較模糊外,懸掛運作的相當不錯,操作刹車與油門的時候,

車子避震讓車子反應更加活潑,但是並不會過度,相當有趣。過彎上,寬大的把手讓你不自覺的重心更往前一些,

後輪就更加躁動了!但是也不用太緊張,MT09的循跡防滑在守護著你。

當然你覺得胯下的小朋友太躁動了,你也可以調整動力模式到B,讓他乖一點。

不過在STD與B的時候油門的回應曲線感覺不是很線性,不過A模式倒是比較正常一些。

外觀配備

2017年的MT-09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向大哥MT-10看齊的設計,同樣採用水泥灰加螢光黃的大膽配色,讓人不由得多幾分注目。

由於這次商借的車款,店家已另外裝置引擎保險杆,但特別選擇螢光黃的配色,恰恰與整車視覺融為一體。

從舊款的方型大燈進化至更有造型的鷹眼大燈,與其說是鷹眼,倒覺得較像是霹靂五號的造型。

近燈時是內側兩顆LED魚眼作動,下方的LED日行燈則為造型增加幾分殺氣。

遠燈則是四顆魚眼全亮,LED照明度礙於時間並無法測試,也成為此次的遺珠之憾。

大燈上方有預留四個螺絲孔,提供改裝風擋座用的。

當然個人認為,NK街車固然帥氣,但是以MT-09的動力,在行駛高速道路的時候,還是建議加裝風擋以降低騎士的疲憊感。

油箱前方兩側的進氣口也做了變更。

除了進氣口變大外,造型也更為誇張,這樣除了增加進氣效益在視覺上更增幾分霸氣。

前後方向燈都是傳統燈泡。

儀錶總成與舊款相同,唯獨在儀錶上方的燈號顯示都多了圓形外框。

左手把總成;從左到右分別是:近/遠燈開關、TCS切換開關、方向燈及喇叭。

前方則是超車燈開關,採用板機式設計。

離合器採用拉線設計,間隙可調。

右手把總成;由上而下為:斷電/引擎啟動開關、行車模式切換(Mode STD/A/B)、駐車警示燈開關。

油門座為分離式設計,仍舊採用雙鋼索式結構,並未升級為線傳電子油門。

刹車油缸為一體式設計,由Brembo代工製造。

刹車拉杆具有五段間距可調。

後視鏡則與MT-07/03類似,不知道是否能夠共用?

大大的金屬平衡端子也是抑制震動的必備零件。

伸側阻尼調整鈕位於右前叉上方,彈簧預載可調。

2017 MT-09多了位於左前叉上壓側的阻尼回彈調節,具有11段調節功能。這下一掃之前舊款為人詬病軟腿的問題。

前刹車系統採用雙子星對向四活塞輻射卡鉗搭配298mm打孔浮動碟。輔以ABS系統,制動效果令人滿意。

油箱有14L的容量,油箱上面有著MT家族的Logo及大大的“09”兩字驗明正身。

電腦重新調教馬力小漲六匹

這具代號N711E的水冷DOHC四氣門的直列三缸引擎,排氣量為845c.c.,缸徑與衝程為78.0mmX59.0mm,最大動力來到116ps,較16'舊款多出了6ps,但是扭力卻少了0.1kgf-m。

這組水冷護網,同樣也是店家精心挑選後配備的套件,不是原廠就有的。

為了因應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在那精美的尾段後方隱藏著碩大的消音盒。

新的滑動式離合器加入,讓新MT-09在操作離合器時更為省力,具原廠資料指出可以節省達20%的力道,同時退檔的瞬間更為柔順。

短小精幹的尾段,看似直通的尾管,其實所有的回壓裝置都隱藏在便當盒內了,這可是原廠設計的巧思,的執法單位可要多多留意這些細節啊。

後座下方有個隱藏的鑰匙孔,利用鑰匙可以控制坐墊的開闔。

坐墊下的空間其實不大,電瓶、ABS、保險絲座等元件擠滿了這小小的空間。

座墊下方的固定鉤,是用來固定坐墊之用,別拿來掛頭盔

傾倒感知器位於ABS總成的上方。ABS系統採用日本ADVICS製造。

檢測插頭也隱藏於此。

運轉噪音標準就位於車架前右側的位置,清楚著明5000rpm時的噪音值是93dB。

新MT-09搭配QSS快排裝置,在進檔的時候ECU會依據轉速來自動補油。算是與大哥MT-10相同的配備之一。不過只有進檔的功能,退檔的話還是要拉離合器。

後腳踏採用鋁合金製品。

中置後避震設計,彈簧預載可調,不過沒有像前叉那樣一併升級,倒令人不解。

不要以為後刹車有雙回路,這是ABS特有的裝置。

後搖臂總成與舊款相同。

後刹車系統採用NISSIN單活塞單向卡鉗,碟盤尺寸則是245mm。

後車尾算是新MT-09較大變動的部位之一,由原本的與車尾結合的跑車式尾牌架,變更為多功能車常見的下置式牌架,這樣的變動見仁見智,不過覺得這樣的變更其實較為符合新MT-09的調性。

尾燈組也與2016年款的不同,整合至尾罩內的刹車燈組讓車尾線條更為流利。

全LED設計,讓辨識度大為增加。

騎士四視圖

Cubman 181cm/101kg

James 178cm/115kg

Kimi 170cm/55kg

後記

新的MT-09很有趣,算是在原有的基調上又多了些狂野的氛圍,這樣的變更是好是壞?可能得讓銷售量來考驗。

在中量級車款競爭越白熱化的同時,看得出YAMAHA對於此量級的計畫,就是擠牙膏似的將福利一點一點地給予廣大的騎士。

總結一下,在這個級距上,MT-09的確在價格上有著強大的競爭力,但是在配備上呢?相較于對手,如MV Agusta的Burtale 800與Triumph的Street Triple R?ABS、TCS、快排系統等電控裝置都算是基本配備了。想想最後決定的應該還是價格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