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超過40架殲-16戰機服役,性能完美超越蘇-30MKK戰機

1990年12月, 中國購買24架蘇-27SK、蘇-27UBK(雙座)戰機的協定簽署。 1992年6月, 首批12架蘇-27戰機(8架SK型和4架UBK型)列裝空3師9團, 同年11月, 剩餘的12架蘇-27SK單座型飛機也正式加入9團, 該團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三代戰機的航空兵團。

8年後, 也就是2000年12月, 第一批10架蘇-30MKK戰機列裝空3師9團, 第二批9架則於2001年8月2交付。 9團換裝後, 原先裝備的蘇-27SK、UBK戰機全部轉交給了當時濟南軍區空軍空19師。

從這一換裝路徑可以看出, 空3師9團在進入新時期後, 延續了此前中國空軍重點部隊的角色, 在換裝新型戰機、摸索新型訓法戰法等方面一直走在最前列。 尤其是在換裝蘇-30MKK戰機後,

該團的職能發生重大轉變, 不再只專注於國土防空作戰、爭奪制空權, 而是成為中國空軍建設進攻型戰術打擊力量的先鋒部隊。

蘇-27SK開始退役

作為蘇-30戰機的國產升級型替代戰機, 殲-16多用途戰機已達到三代半戰機標準。 在試裝中國空軍試飛部隊後,

殲-16戰機又進行了較大幅度改進, 主要是換裝了性能更好、功能更全的不同院所開發的機載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

目前, 殲-16戰機正式服役數量已超過40架。 空3師再次成為中國空軍首批換裝殲-16戰機的作戰部隊。 消息顯示, 該師原裝備殲-7戰機的7團已全部換裝殲-16戰機。

殲-16對於蘇-30MKI有兩個優勢, 分別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和PL-10紅外成像制導空對空導彈, 這讓殲-16在對對蘇-30MKI的時候, 在戰術上有較大的靈活性。

蘇-30戰機

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 殲-16配備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根據國外同類型雷達的水準來看, 殲-16的火控雷達天線孔徑應該在1米左右, 大約可以佈置2000個左右的T/R模組, 以目前國內X波段T/R模組的水準來看, 每個功率為10W, 效率30%, 工作比為10%, 那麼它的峰值大約在6KW, 平均功率為2KW, 蘇-30MKI使用的BARS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它的天線孔徑也在1米左右, 根據相關資料, 它的峰值大約在6KW,平均功率大約在1KW左右。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殲-16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平均功率大約是蘇-30MKI無源相控陣雷達平均功率的2倍,

平均功率是雷達非常關鍵的一個參數, 它直接決定著雷達的立體空間搜索能力、跟蹤能力, 而孔徑*功率又是決定雷達探測距離關鍵的兩個參數, 此外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損耗較小, 靈敏度要高於無源相控陣, 這樣殲-16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就要高於蘇-30MKI, 這兩種飛機都沒有進行隱身設計, 所以在超視距空戰之中, 殲-16顯然會率先發現對方, 從而具備戰術上的優勢。

不過殲-16和蘇-30MKI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 那就是發動機不給力, 從目前來看, 殲-16配備的國產FWS-10發動機, 而蘇-30MKI配備的AL-31FP, 兩者的推力都在12.5噸左右, 這個指標與蘇-27SK的AL-31F大致相同, 但是這兩種飛機的空重比蘇-27SK都要增加1噸以上, 而推力沒有太變化, 這樣飛機的推重比就會迅速下降,

推重比是飛機比較關鍵和基礎的指標, 它決定著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起飛性能、爬升、加速、穩定盤旋等一系列性能, 所以從飛行包線來看, 殲-16和蘇-30MKI比蘇-27SK應該是變窄了。

殲-16

這個從蘇-33與蘇-27的對比可以看到, 根據相關資料, 蘇-33與蘇-27SK相比, 由於飛機結構重量的增加,蘇-33在飛行速度、升限和最大超載值等方面比蘇-27SK都有所降低,尤其在垂直機動性能方面差距更大,不過憑藉三翼面和電傳操縱系統,蘇-33在敏捷性和瞬盤等方面性能比蘇-27SK要好。

蘇30與殲11BS都屬於蘇27UB型的改進型,也都定位為多用途戰機。殲16則為殲11BS升級版,首先,對原本沒有改動的機體動了大手術,其次對航電全面升級。我們多了一步,中間有一個殲11BS過渡。整個研製過程並不算慢的,2007年時,殲11B才完成,2010年時,殲11BS即投產,2013年,殲16首次曝光。這樣的改進升級的速度並不慢了,甚至可以非常快。它的服役對於我軍而言,等於我軍來說意義巨大,大航程加大載彈量,以及具備精確對地打擊的能力,這都是我軍目前最為缺乏的,對於提升我軍的進攻能力至關重要。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由於飛機結構重量的增加,蘇-33在飛行速度、升限和最大超載值等方面比蘇-27SK都有所降低,尤其在垂直機動性能方面差距更大,不過憑藉三翼面和電傳操縱系統,蘇-33在敏捷性和瞬盤等方面性能比蘇-27SK要好。

蘇30與殲11BS都屬於蘇27UB型的改進型,也都定位為多用途戰機。殲16則為殲11BS升級版,首先,對原本沒有改動的機體動了大手術,其次對航電全面升級。我們多了一步,中間有一個殲11BS過渡。整個研製過程並不算慢的,2007年時,殲11B才完成,2010年時,殲11BS即投產,2013年,殲16首次曝光。這樣的改進升級的速度並不慢了,甚至可以非常快。它的服役對於我軍而言,等於我軍來說意義巨大,大航程加大載彈量,以及具備精確對地打擊的能力,這都是我軍目前最為缺乏的,對於提升我軍的進攻能力至關重要。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