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一年,我的高考|兩天考下來,感覺要烤焦了

1977年的高考報名點, 時常能看到大齡考生拖兒帶女來報名。

經歷者:

王輝耀, 博士、教授、博導, 國務院參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 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等

考入學校:

廣州外國語學院(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40年前, 當我還在偏僻農村上山下鄉的時候, 不會想到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大潮, 也想不到自己能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再參與到時代的開放中來。 我的開放人生, 從1977年的高考開始。

我在成都長大, 父母在鐵路部門工作, 從小隨父母輾轉在三線建設的工地上。

1976年初夏, 我來到金堂縣龍王公社, 過起在茅屋中的日子。 即便如此, 單純的對知識的渴望, 一直支撐著我如饑似渴地學習英語和各種知識。 因為做鐵路工程師的母親和曾參與援建坦贊鐵路的父親不斷鼓勵我:知識能改變一切。

我點起煤油燈看書學習到深夜, 在蚊蟲彌漫的酷暑, 穿著長衣長褲渾身大汗地看書;在寒冬,

喝辣椒水取暖。

除了每天堅持讀書外, 我還每天走三四裡地去公社取我訂的《參考消息》, 每天晚上堅持收聽英語廣播講座。 聽完四川台的英語講座, 接著收聽貴州台、雲南台。

1977年10月12日晚, 我在小茅屋中, 聽到公社專線廣播的大喇叭中傳來消息:國家正式恢復高考, 12月就要高考。

平地一聲驚雷。 萬分激動的我知道, 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 冥冥中感覺一直在等待這一刻。

我趕緊翻出我的數理化書複習起來。 但我發現, 短短兩個月的複習時間, 根本無法彌補沒有過的系統學習。 我依仗我愛讀書的文科功底, 特別是我多年堅持自學英語的基礎, 報考了文科。

高考的日子到了。 我在1977年12月的冬天裡, 趕了30裡地,

到鎮裡的一所中學參加高考。

兩天考下來, 感覺要烤焦了, 沒考好。 但多年的積累還是派上了用場, 養兵千日, 用兵一時, 人生就那麼關鍵的幾步, 關鍵時候要能沖得上去。

過了一段時間, 公社送來體檢通知書。 我騎車60裡路去金堂趙鎮醫院參加體檢。 過段時間, 又乘大巴去成都參加外語學院的口試。 最後還有一次和招生老師的面試, 真有點過五關斬六將的感覺。

1978年2月的一天, 我如願以償地收到了翹首以盼的廣州外國語學院(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錄取通知書。 我抓起家裡的自行車,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狂奔起來, 不敢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當天感覺郵遞員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3月的春天來臨, 我踏上成都開往廣州的列車。

77級中不少人已工作5年, 甚至10年以上, 最大的學生和最小的學生相差20多歲。 但不管每個人的經歷或背景如何, 大家都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王輝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