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曾經有一位“軍神”,東條英機是他同學,曾獲日本天皇軍刀

第一個提出“論持久戰”的人並不是毛澤東, 而是另有其人, 他就是蔣百里。

此人是錢學森的岳父, 金庸的姨父, 早年追隨過梁啟超,

參與過推翻袁世凱, 徐志摩都甘願陪他坐牢。

不過, 此人究竟神奇在哪裡呢?簡而言之, 會打仗, 軍事造詣極高, 人送外號“軍神”。

早在日本求學時, 蔣百里就讓日本老師刮目相看。

1901年, 蔣百里留學日本, 專門學習軍事。 學成之後, 按照慣例, 日本天皇要賜刀給軍事課取得第一名的學子,

而在那一屆的所有學子中, 蔣百里恰恰就是第一名, 第二名則是蔡鍔。

可是, 對於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來說, 這無疑是一個超級尷尬的事情, 因為這項榮譽對他們來說, 是可望不可求的, 如今卻授予一名中國人, 在那個民族主義狂熱的時代, 這無異於打他們日本人的臉。

要知道, 那一屆的學子有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 以及小磯國昭、本莊繁、松井石根、東條英機、阿部信行, 這些可都是日本戰爭中的精英人物, 卻眼睜睜地看著蔣百里將天皇的軍刀納入囊中。

後來, 日本人有些後悔了, 這不是為日本教出未來難以對付的敵手嗎?自此以後, 日本人長了個心眼, 中國的留學生要和日本人分開授課。

留學回國後, 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不過, 看到戰火紛飛的國內戰場, 蔣百里多次要求帶兵上前線, 但都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拒絕了。

為何?因為上頭的人都知道, 即使派他上了戰場, 不見得能夠殺多少敵人, 但萬一子彈不長眼,

不幸損失了這樣一位人才, 那可真是追悔莫及了。

換句話說, 他的本事不在於正面與敵人較量, 只要暗地裡給敵人使個絆子, 那就夠敵人愁一陣子了, 這才是“軍神”的真正用武之處。

後來, 他轉念一想, 也是這麼個道理, 既然不能親自率軍打仗, 那就拿起筆桿子來, 告訴打仗的人應該如何打仗,

於是, 這本軍事巨著《國防論》橫空出世。

這本書到底厲害在哪裡呢?它很早就提出了“持久戰”的思想:

“國防的部署, 是自給自足, 是在乎持久, 而作戰的精神, 卻在乎速決, 但是看似相反, 實是相成:因為德國當年偏重於速決, 而不顧及于如何持久, 所以失敗, 若今日一味靠持久, 而忘了速決, 其過失正與當年相等。 ”

“堅固者, 於各事之衝突上所生意志之抵抗之謂,

忍耐者, 則意志抵抗之自時間上言者, 二者甚相近, 而其本則相異, 蓋堅固僅由於情之強, 而欲其持久不變, 則不能不藉于智之徹, 蓋行為之繼續愈長, 則對於行為之計畫亦愈密, 而忍耐力則實生於智力之計畫者也。 ”

這套理論可謂是給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一劑強心針, 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百里在很早的時候就有所預見,認為日本必將侵略中國,而中國也必將淪陷半壁江山,要知道,當時裡中日開戰還要早了20年。

另外,在這本書中,他明確提出了對日作戰的戰略方針。

首先,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

其次,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

最後,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百里洞察犀利,他認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佔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佔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

所以,蔣百里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對於蔣百里來說,不怕對手有多麼的強悍,就怕中國人自己低頭認輸。

“打不了,也要打;打敗了就退,退了還是打;五年、八年、十年總堅持打下去;不論打到什麼田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千千萬萬就是不要向他妥協,最後勝利定規是我們的。你不相信,你可以睜眼看著;我們都會看得見的,除非你是一個短命鬼。”

1938年,就在他任職陸軍代理校長的時候,操勞過度,不幸病逝,年僅57歲,一代傳奇就此落幕,然絕不言和的聲音卻依舊響徹無數中國人的耳邊。

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百里在很早的時候就有所預見,認為日本必將侵略中國,而中國也必將淪陷半壁江山,要知道,當時裡中日開戰還要早了20年。

另外,在這本書中,他明確提出了對日作戰的戰略方針。

首先,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

其次,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

最後,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百里洞察犀利,他認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佔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佔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

所以,蔣百里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對於蔣百里來說,不怕對手有多麼的強悍,就怕中國人自己低頭認輸。

“打不了,也要打;打敗了就退,退了還是打;五年、八年、十年總堅持打下去;不論打到什麼田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千千萬萬就是不要向他妥協,最後勝利定規是我們的。你不相信,你可以睜眼看著;我們都會看得見的,除非你是一個短命鬼。”

1938年,就在他任職陸軍代理校長的時候,操勞過度,不幸病逝,年僅57歲,一代傳奇就此落幕,然絕不言和的聲音卻依舊響徹無數中國人的耳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