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感人的友情,竟來自于一位忠臣義士和一個投敵漢奸

自古艱難唯一死——制騎兵戰術大師李陵(18)

西元前99年, 比霍去病還狂的漢將李陵, 竟欲以五千步兵硬闖單于庭, 營救好友蘇武;卻在浚稽山遭遇了匈奴單于八萬主力騎兵的圍攻, 李陵殺敵數萬, 最終仍是不敵, 無奈投降了匈奴。

李陵投降後, 一直對匈奴採取不合作態度, 單于只能禮敬之客遇之, 想用自己的真誠, 以及時間的流逝, 來等待李陵回心轉意。

李陵也在等, 他在等漢武帝派人來接應他逃回去。 幾年前漢將趙破奴被俘後也是這樣逃回去的, 難度並不大。

然而李陵最終等來的, 竟是全家老小被漢朝誅滅的消息。

李陵至此萬念俱灰, 成為行屍走肉, 哀, 莫過大於心死。

為了挽救李陵的心, 單于便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 封他為右校王;並允許他去北海看望他一生之摯友蘇武, 同時也勸勸蘇武乾脆也投降算了, 十多年, 南歸早無望了, 還死撐著幹嘛, 累不累啊!

李陵聽聞此事, 既是開心, 又是擔心, 期待惶恐, 百感莫名。

他期待見到蘇武, 因為他攻打匈奴本就是為了救蘇武;但他又害怕見到蘇武, 因為他已接受了匈奴的高官厚祿, 真是無顏面對蘇武。

於是, 懷著這種惴惴不安而又喜憂參半的心情, 李陵出發了, 他沿著姑且水一路北行, 穿過森林, 越過荒原, 來到冰天雪地的北海, 在美的如夢似幻、卻看不到半點人煙的貝加爾湖畔, 李陵他們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蘇武。

當年那個風度翩翩、大名鼎鼎的漢朝中郎將蘇武, 如今已變成了個衣衫襤褸、面容枯槁、鬚髮蓬亂的糟老頭, 只有那堅定不屈熠熠生輝的眼神, 以及片刻不離身的漢朝符節, 才讓李陵看出了幾分當年名士的風采。

只可惜他符節上的五彩旄毛(犛牛尾製成)早被塞外的風雪摧殘光了, 現在只剩了一根光禿禿的竹竿, 乍看去倒像是丐幫的打狗棒。

圖:宋, 佚名蘇武牧羊圖頁。 此圖寫蘇武持節呵凍, 回首沉思, 羊只緊隨其後, 兩相呼應。

而當年那個英武非凡, 意氣昂揚的漢朝騎都尉李陵,

如今也成了個滿面滄桑、意志頹唐, 緣領左衽、胡服椎結的匈奴高官, 若不是李陵那天下獨一無二的高大身量與如猿雙臂, 蘇武也幾乎認不出他來。

往事的鱗片, 如同落葉, 不斷下沉, 下沉, 沉進雪中, 冰封, 融化, 再冰封, 再融化, 痛徹心肺。

長長來路, 你我都走的太憔悴, 這真是歲月催人老, 英雄苦消磨啊!

兩個人就這麼遠遠的對望著, 千言萬語, 欲說還休, 近如咫尺, 遙若天涯, 茫茫風雪, 鋪天蓋地, 吹紅了他們的雙眼。

圖:歌劇《大漢蘇武》

你終於來了。

我終於來了。

外面冷, 進屋再聊吧。

好。

李陵命隨從擺出預先準備好的酒食, 奏起漢樂, 與蘇武對飲。

這些漢樂都是李陵親自教的,聽聽可解思鄉之苦,此情此景此音,哪裡像是在勸降?不過他其實也本來沒報啥希望,還是先好好敘舊吧,自己已經很久沒說過漢話了。於是李陵把這些年來自己的遭遇簡單敘述了一遍,然後長歎道:“今事已至此,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然國家於我已矣,吾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苟活至今。”

李陵本以為蘇武會義正詞嚴的罵他一頓,但很奇怪沒有,蘇武只是把自己這些年來的遭遇也平平淡淡的說了一遍。這十幾年來,蘇武一直都在北海掙扎求存,生活非常艱苦,單于給他的那些公羊早在幾年前就被丁零一幫馬賊搶光了,蘇武忍饑挨餓,最後實在沒東西吃,就在荒原裡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有時連野鼠都沒的吃,他就只能去挖鼠洞裡野鼠貯藏的草籽為食,這種連原始人恐怕都不堪忍受的日子(恐怕連動物都不堪忍受吧,動物也是要群居的。)從小養尊處優的世家子弟蘇武竟然頑強的熬了過來,且日夜持漢節,從不離身,以表不辱使命。李陵實在不明白,這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精神在支持著他?

如此巨大的痛苦,蘇武卻說的如此雲淡風輕,仿佛這些罪自己受的很開心、很榮耀。李陵聽了,竟不免有些羡慕,怎麼會有這種感覺,他自己也很奇怪。

聊到這裡,兩人短暫沉默,漢樂悠揚,馬奶酒散發醉人飄香,外面大雪如席、北風呼嘯,燒有火爐的氈包內卻很暖和,讓人實在不忍打破這對老友十餘年後他鄉重逢的溫馨。

李陵低頭沉思了一下,終於決定還是告訴蘇武,自己在離京北征之前,蘇武的母親就已病逝了,他還親自送葬到陽陵(今陝西高陵西南)。

他與蘇武最終都未能堂前盡孝,可謂同病相憐,李陵說著說著竟有些哽咽。唉,大漢以孝治國,卻又讓它多少臣民百姓不能盡孝啊。

蘇武這是第一次聽到家裡的消息,他心中悲慟萬分,卻狠狠忍下了淚水,心想既然選擇了就不能後悔,這是自己必須承受的痛苦,淡定,淡定!

李陵接著告訴蘇武,說後來他妻子知道丈夫南歸無望,也已改嫁他人了,家中還有三個年幼的兒女,現在十多年過去了,她們孤苦無依,無人教養,也不知是死是活。還有,蘇武的兩個弟弟蘇嘉與蘇賢也都死了。蘇嘉做奉車都尉,在駕駛禦輦時撞壞了車轅,被彈劾為大不敬罪,被迫伏劍自刎。蘇賢則在奉命追捕宮中罪犯時不獲,無從覆命,因恐得罪,最後也服毒自盡了。當時蘇武還有兩個未嫁的妹妹,現在情況不明,自己會再想辦法打探。

蘇武的眼淚還是沒有流下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誰碰上這事兒也得哭死,但蘇武竟只是長長歎了口氣,然後一聲慘笑,閉上眼睛溫柔的吟誦起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是蘇武出使匈奴前寫給自己的妻子的,他不知道妻子改嫁後有沒有忘,但他可是日日夜夜,都不曾忘懷: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漢 蘇武 留別詩》

蘇武沒哭,李陵卻哭了,他想起了自己在隴西被自己牽連而處死的愛妻,不由淚如雨下,於是心一橫,道出了自己的來意:“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來說足下。單于一片虛心,仰慕足下,意欲同享富貴。今子卿終不得歸漢,孑身居此,徒受困苦,雖有忠義,何從表見?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乃爾!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母妻為漢所拘系,憂心如焚。子卿之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大臣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複為誰乎?望聽陵計,毋再拘執!”

蘇武其實很理解老友李陵降敵的苦衷,所以他會罵衛律,甚至罵常惠,卻絕不忍罵李陵,只不過摯友一場,他也很希望李陵能理解他堅持不降的苦衷。與李氏不同,蘇家兩代為官,父子兄弟皆至兩千石,且蘇建兵敗亡歸後仍被信任而拜為代郡守,可見漢朝對蘇家不薄,何況“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所以少卿你別再說了,我蘇武身受大漢皇恩,豈可投降異族?

圖:傅抱石蘇武牧羊圖軸。傅抱石人物畫,多繪九歌圖、魏晉雅士以抒發情感。作於抗戰後期的此圖,則以蘇武牧羊題材入畫,表達民族氣節。畫中蘇武持節傲立,白眼向天。身後匈奴官員交頭接耳,前來勸降的漢朝降將李陵赧然而退。 其實本圖有誤,李陵見到蘇武時蘇武的羊已經被丁零一幫馬賊搶光了

李陵無言以對,從此絕口不提勸降之事。兩人只是一個勁的對飲,喝了又醉,醉了又喝,一連數日,以消愁苦。

醉臥北海君可知,你我皆是薄命人。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到了臨別之際,李陵又忍不住對蘇武道:“陵自有識以來,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然子卿兄,可否再聽僕一言。”

蘇武知道李陵要說些什麼,但他不想聽,於是兩個字脫口而出:“大王……”

多少年來,蘇武一直親切的稱呼李陵“少卿”,這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呼李陵官名,而且還是匈奴官名,李陵一下子愣住了,頓覺火爐生香的斗室之中,寒冷徹骨,仿佛置身於冰窖。

蘇武接著說道:“大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

困苦也好,貧乏也好,饑餓也好,嚴寒也好,難熬的孤獨也好,永遠回不到漢朝也好,我的忠貞氣節最終永遠不會被世人所知也好,總之我蘇武滿載榮譽而來,就該滿載榮譽而去,就算死,也不能投降匈奴。如果大王你還念著我倆的歡誼,就不要逼我!

李陵傻了。

蘇武的目光,就像一條皮鞭,狠狠抽打在他的背上,火辣辣的生疼,一鞭又一鞭,最終仿佛將他抽成一具枯骨,化作微塵,腐臭難聞,污濁不堪。

蘇武的這句話,也徹底撕碎了他冷冰冰的面具,以及他對於投降異族的自我辯解、自我安慰與自我欺騙,這讓他初降時的那種痛苦又重新泛了上來,並立刻絕提。

“嗟乎,義士!陵之罪上通於天!”李陵攘臂長嚎,淚如雨下。

蘇武沒有說話,只是心酸的看著李陵,同時胸中的勇氣卻一點一點長大,感覺無比充沛。

他覺得自己應該感謝李陵,正是李陵的悔恨與痛苦,成為對比,給了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而其實李陵也應該感謝蘇武,正是蘇武的忠貞不屈,讓他找回了對故土的眷戀,這種感覺溫暖著他的心靈,也炙烤著他的靈魂,讓他如行屍走肉般的軀體裡也終於有了一絲生氣。

對於一個心無依歸的人來說,痛苦總比麻木要好。

從這個方面來說,李陵與蘇武也是真正的知己。

至此,他們的友情已陡然昇華,超越漢朝時光,超越生死榮辱,超越世俗名教,進入清淨而又純粹的無上境界。

終於,經過一番發洩,李陵的心情總算平靜了下來。蘇武這才走上前來,握住李陵的手,道:“漢負少卿,而卿未負漢,卿何罪之有?武今日不降,終有一日歸國;少卿已降,不得歸國矣,苦哉!”

李陵苦笑道:“今陵生雖為胡官,死願為漢鬼;即便魂不得歸,亦教子孫世世代代不忘故國,有朝一日,認祖歸宗。只是我已存汙名於世,亦不知大漢能否納我子孫。”於是長歎一聲,悵然而去。蘇武看著他孤獨的背影漸漸消失在漫天的風雪之中,終於忍不住緩緩滑倒在地。

再一看,雪地裡已赫然添了兩股新的淚痕。

以上內容,選自拙作

《千古名將英雄夢:天下強漢》(上下冊)作者簽名版 ¥69 購買

或可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瞭解更多強漢名將

這些漢樂都是李陵親自教的,聽聽可解思鄉之苦,此情此景此音,哪裡像是在勸降?不過他其實也本來沒報啥希望,還是先好好敘舊吧,自己已經很久沒說過漢話了。於是李陵把這些年來自己的遭遇簡單敘述了一遍,然後長歎道:“今事已至此,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然國家於我已矣,吾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苟活至今。”

李陵本以為蘇武會義正詞嚴的罵他一頓,但很奇怪沒有,蘇武只是把自己這些年來的遭遇也平平淡淡的說了一遍。這十幾年來,蘇武一直都在北海掙扎求存,生活非常艱苦,單于給他的那些公羊早在幾年前就被丁零一幫馬賊搶光了,蘇武忍饑挨餓,最後實在沒東西吃,就在荒原裡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有時連野鼠都沒的吃,他就只能去挖鼠洞裡野鼠貯藏的草籽為食,這種連原始人恐怕都不堪忍受的日子(恐怕連動物都不堪忍受吧,動物也是要群居的。)從小養尊處優的世家子弟蘇武竟然頑強的熬了過來,且日夜持漢節,從不離身,以表不辱使命。李陵實在不明白,這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精神在支持著他?

如此巨大的痛苦,蘇武卻說的如此雲淡風輕,仿佛這些罪自己受的很開心、很榮耀。李陵聽了,竟不免有些羡慕,怎麼會有這種感覺,他自己也很奇怪。

聊到這裡,兩人短暫沉默,漢樂悠揚,馬奶酒散發醉人飄香,外面大雪如席、北風呼嘯,燒有火爐的氈包內卻很暖和,讓人實在不忍打破這對老友十餘年後他鄉重逢的溫馨。

李陵低頭沉思了一下,終於決定還是告訴蘇武,自己在離京北征之前,蘇武的母親就已病逝了,他還親自送葬到陽陵(今陝西高陵西南)。

他與蘇武最終都未能堂前盡孝,可謂同病相憐,李陵說著說著竟有些哽咽。唉,大漢以孝治國,卻又讓它多少臣民百姓不能盡孝啊。

蘇武這是第一次聽到家裡的消息,他心中悲慟萬分,卻狠狠忍下了淚水,心想既然選擇了就不能後悔,這是自己必須承受的痛苦,淡定,淡定!

李陵接著告訴蘇武,說後來他妻子知道丈夫南歸無望,也已改嫁他人了,家中還有三個年幼的兒女,現在十多年過去了,她們孤苦無依,無人教養,也不知是死是活。還有,蘇武的兩個弟弟蘇嘉與蘇賢也都死了。蘇嘉做奉車都尉,在駕駛禦輦時撞壞了車轅,被彈劾為大不敬罪,被迫伏劍自刎。蘇賢則在奉命追捕宮中罪犯時不獲,無從覆命,因恐得罪,最後也服毒自盡了。當時蘇武還有兩個未嫁的妹妹,現在情況不明,自己會再想辦法打探。

蘇武的眼淚還是沒有流下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誰碰上這事兒也得哭死,但蘇武竟只是長長歎了口氣,然後一聲慘笑,閉上眼睛溫柔的吟誦起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是蘇武出使匈奴前寫給自己的妻子的,他不知道妻子改嫁後有沒有忘,但他可是日日夜夜,都不曾忘懷: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漢 蘇武 留別詩》

蘇武沒哭,李陵卻哭了,他想起了自己在隴西被自己牽連而處死的愛妻,不由淚如雨下,於是心一橫,道出了自己的來意:“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來說足下。單于一片虛心,仰慕足下,意欲同享富貴。今子卿終不得歸漢,孑身居此,徒受困苦,雖有忠義,何從表見?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乃爾!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母妻為漢所拘系,憂心如焚。子卿之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大臣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複為誰乎?望聽陵計,毋再拘執!”

蘇武其實很理解老友李陵降敵的苦衷,所以他會罵衛律,甚至罵常惠,卻絕不忍罵李陵,只不過摯友一場,他也很希望李陵能理解他堅持不降的苦衷。與李氏不同,蘇家兩代為官,父子兄弟皆至兩千石,且蘇建兵敗亡歸後仍被信任而拜為代郡守,可見漢朝對蘇家不薄,何況“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所以少卿你別再說了,我蘇武身受大漢皇恩,豈可投降異族?

圖:傅抱石蘇武牧羊圖軸。傅抱石人物畫,多繪九歌圖、魏晉雅士以抒發情感。作於抗戰後期的此圖,則以蘇武牧羊題材入畫,表達民族氣節。畫中蘇武持節傲立,白眼向天。身後匈奴官員交頭接耳,前來勸降的漢朝降將李陵赧然而退。 其實本圖有誤,李陵見到蘇武時蘇武的羊已經被丁零一幫馬賊搶光了

李陵無言以對,從此絕口不提勸降之事。兩人只是一個勁的對飲,喝了又醉,醉了又喝,一連數日,以消愁苦。

醉臥北海君可知,你我皆是薄命人。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到了臨別之際,李陵又忍不住對蘇武道:“陵自有識以來,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然子卿兄,可否再聽僕一言。”

蘇武知道李陵要說些什麼,但他不想聽,於是兩個字脫口而出:“大王……”

多少年來,蘇武一直親切的稱呼李陵“少卿”,這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呼李陵官名,而且還是匈奴官名,李陵一下子愣住了,頓覺火爐生香的斗室之中,寒冷徹骨,仿佛置身於冰窖。

蘇武接著說道:“大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

困苦也好,貧乏也好,饑餓也好,嚴寒也好,難熬的孤獨也好,永遠回不到漢朝也好,我的忠貞氣節最終永遠不會被世人所知也好,總之我蘇武滿載榮譽而來,就該滿載榮譽而去,就算死,也不能投降匈奴。如果大王你還念著我倆的歡誼,就不要逼我!

李陵傻了。

蘇武的目光,就像一條皮鞭,狠狠抽打在他的背上,火辣辣的生疼,一鞭又一鞭,最終仿佛將他抽成一具枯骨,化作微塵,腐臭難聞,污濁不堪。

蘇武的這句話,也徹底撕碎了他冷冰冰的面具,以及他對於投降異族的自我辯解、自我安慰與自我欺騙,這讓他初降時的那種痛苦又重新泛了上來,並立刻絕提。

“嗟乎,義士!陵之罪上通於天!”李陵攘臂長嚎,淚如雨下。

蘇武沒有說話,只是心酸的看著李陵,同時胸中的勇氣卻一點一點長大,感覺無比充沛。

他覺得自己應該感謝李陵,正是李陵的悔恨與痛苦,成為對比,給了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而其實李陵也應該感謝蘇武,正是蘇武的忠貞不屈,讓他找回了對故土的眷戀,這種感覺溫暖著他的心靈,也炙烤著他的靈魂,讓他如行屍走肉般的軀體裡也終於有了一絲生氣。

對於一個心無依歸的人來說,痛苦總比麻木要好。

從這個方面來說,李陵與蘇武也是真正的知己。

至此,他們的友情已陡然昇華,超越漢朝時光,超越生死榮辱,超越世俗名教,進入清淨而又純粹的無上境界。

終於,經過一番發洩,李陵的心情總算平靜了下來。蘇武這才走上前來,握住李陵的手,道:“漢負少卿,而卿未負漢,卿何罪之有?武今日不降,終有一日歸國;少卿已降,不得歸國矣,苦哉!”

李陵苦笑道:“今陵生雖為胡官,死願為漢鬼;即便魂不得歸,亦教子孫世世代代不忘故國,有朝一日,認祖歸宗。只是我已存汙名於世,亦不知大漢能否納我子孫。”於是長歎一聲,悵然而去。蘇武看著他孤獨的背影漸漸消失在漫天的風雪之中,終於忍不住緩緩滑倒在地。

再一看,雪地裡已赫然添了兩股新的淚痕。

以上內容,選自拙作

《千古名將英雄夢:天下強漢》(上下冊)作者簽名版 ¥69 購買

或可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瞭解更多強漢名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