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高海拔之戀 1DX Mark II掠影雪山之巔

[來自IT168]

【IT168 文章圖賞】去年, 隨著一部電影《我們誕生於中國》的熱映, 越來越多人關注到生態攝影師, 也有不少朋友想當一名生態攝影師。 青山、綠水、還有各種小動物作伴, 看起來神仙一樣的生活, 誰不想過呢?

但是, 事實真的如此麼?讓我們一起看看本人的一次普通的拍攝經歷, 以及攝影裝備, 各位再看看是不是還要做一名生態攝影師。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

本人這次的拍攝挑戰是拍攝一種名為綠尾虹雉的鳥類, 他屬於我們國家的特有鳥類, 目前僅存幾千隻, 雖然在四川、雲南、甘肅以及西藏都有分佈, 但是它常年棲息于林線以上, 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 也就是說, 想要拍到它, 必須要去環境極為惡劣的雪山拍攝。 由於這種拍攝屬於機會極為珍貴的拍攝, 所以我帶上了可靠性以及專業性能最強的佳能最強機身--EOS 1DX Mark II以及 EF 800mm/F5.6長焦鏡頭。 廣角方面, 我則選擇了16-35mm/F2.8鏡頭以及100-400mm/F4.5-5.6鏡頭。

沒錯, 在一望無際的深山裡, 100-400mm鏡頭對於生態攝影來說就是一個小廣角, 拍一些帶環境的照片尤為合適。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6-35mm/F2.8鏡頭

這是上山之前拍攝的照片, 從圖片上看, 大家很難和兇險聯繫起來, 感覺跟九寨溝也差不多。 但是當你深入雪山, 你就會有一種絕望的感覺。

從車能開到的離拍攝點最近的地方, 到拍攝點, 我們需要爬大概十小時的山, 即使是當地的護林員山民也要不休息的走八小時。 這種強度的行走, 我們必須把器材交給護林員一些, 請他們幫我們背, 這時候你就會覺得輕便不輕便在可靠性面前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畢竟誰都不希望機器到達了拍攝地, 因為溫度或者惡略環境的原因而無法工作。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6-35mm/F2.8鏡頭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6-35mm/F2.8鏡頭

這樣的山路要走十個小時, 而且拍攝點是沒有電的, 所以我們每次拍攝都會帶上10多塊1DX的電池, 上山拍, 直到拍沒電,

就要下山再走十個小時, 充電, 然後再走十個小時上山, 別忘了, 我們的海拔是從3000多米爬升到5000米。 僅僅是這一關, 相信就已經打消了90%的朋友當生態攝影師的念頭。

當然, 在山間行走, 也會遇到很多的動物, 雖然有一個拍攝目標, 但是其它的各種鳥類我們自然也不會錯過。 得益于1D X Mark II配備的全新CMOS, 在光線不足的密林中也可以直接使用ISO1600作為起始ISO, 如果條件惡略, 使用到6400甚至12800也能輕輕鬆松。

領岩鷚,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拍攝 ISO 2500

除了高感好之外,1DX Mark II配備的照片風格功能,除了 “標準”、“人像”、“風光”、“中性”和“可靠設置”這些基礎設置,還新增了可發揮高圖元下精細成像的“精緻細節”模式。強大的高感,再加上精緻細節的刻畫,即使是原片都能拍出數毛的效果來。

領岩鷚,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拍攝 ISO 4000

對生態攝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對焦的速度,野生動物和拍人像不同,沒拍到,感光元件再強,也是沒有用的。1DX Mark II的對焦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看見動物的第一次對焦,都可以穩准狠的緊緊鎖住對焦物體。相較於一般樣片的那種跑道賽車的追焦,我們更注重的就是第一下的對焦拍攝。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00-400mm 400mm端鏡頭拍攝 ISO 1000 光圈F7.1 快門速度1/400 S

在爬山途中,我們一般會使用1DX Mark II搭配最新的“大白兔”EF 100-400mm鏡頭一起使用。雖然大白兔的光圈略小,但是只要開高感光度還是非常實用的。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在行進過程中遇到的野生大熊貓抓拍,別看大熊貓平時在動物園裡萌萌噠,在野外他也是一個靈活的胖子,並不會像動物園裡一樣讓我們慢慢拍,這時候1DX Mark II搭配“大白兔”的組合就可謂速度之王了。而且選擇100-400mm這個焦段的鏡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順便拍攝環境和特寫。拿100-400mm拍完,如果動物還沒有跑,我們才會考慮換上更長的定焦進行更細緻的拍攝。野外拍攝首要是穩,一定要拍到。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00-400mm 100mm端鏡頭拍攝 ISO 1000 光圈F7.1 快門速度1/400 S

100mm焦段下的大熊貓,和特寫不同,帶了更多的環境,不僅有樹還有高原的各種野花,也是另一種感覺。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拍攝 ISO 1000光圈F7.1 快門速度1/400 S

生態攝影除了追求急速對焦,另一個追求就是對焦精度,也就是說拍的動物必須在焦點上,比如拍鳥,就必須鳥身上的羽毛能數出來一根一根的,江湖上人稱“數毛黨”。而數毛黨最關注的就是相機的對焦精度,也就是說,不管被攝物體離著有多遠,周圍環境有多複雜,必須最小的那一點是實的。

比如這張圖,即使拿800mm拍,鳥也只占整個畫面的不到5%,而好的對焦系統依然會鎖定鳥,且拍的分毫畢現。

即使前景有很雜亂的枯樹枝,綠尾虹雉的焦點依然清晰。 第二張100%放大,依然可以看清所有羽毛細節。

當然了,拍鳥不得不談的就是追焦, EOS iTR AF(智慧追蹤與識別自動對焦)將約36萬圖元 RGB+紅外 測光感應器得到的被攝體資訊回饋給自動對焦功能,利用面部和被攝體顏色等資訊進行自動對焦控制。雖然咱們用不了面部識別,但是色彩識別對於拍鳥的追焦來說非常方便,並且一般都能忽略周圍樹枝對主題的影響。穩定的追焦,再加上單反相機裡最高速的連拍,相信不是我們選擇了1DX Mark II,而是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可選的。

飛行中的犀鳥,雖然周圍有很多雜亂的樹枝,但是相機依然可以準確地進行追焦。

犀鳥捕食貓頭鷹,用貓頭鷹進行餵食瞬間。

夜間抓拍,鼯鼠滑行瞬間,使用1DX Mark II+EF 100-400mm鏡頭,搭配600EX-RT閃光燈。

說完了對焦和高速連拍,其帶來的負反應就是會引起聲音,野外拍攝動物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聲音降到最低,這點1DX Mark II較之前的產品進步也是很大的,它的靜音拍攝模式很方便。單拍時快門釋放和回位分開進行,通過鬆開快門按鈕時快門才會回位。靜音高速/低速連拍模式下,馬達驅動的反光鏡升起、下降、快門回位都以低速進行,以此來減小動作音。這樣就可以儘量減小對動物的干擾。

除了一般影友最關心的基礎拍攝,1DX Mark II帶來的最大的驚喜要算是完善了無線傳輸的擴展性,原來只能靠網頁操作遙控相機拍攝,現在可以用App直接遙控了。在一些拍攝物警惕性比較高的拍攝中,我們可以提前把機器架好,然後用iPad躲在幾百米外進行遙控拍攝。得益于加入了全圖元雙核CMOS AF(Dual Pixel CMOS AF)對焦技術,所以即時顯示拍攝時也能通過相差檢測方式實現快速自動對焦。基本上拍哪裡點哪裡就行了。

野外使用1DX Mark II搭配WFT-E8C無線遙控器進行遠端遙控拍攝。

1DX Mark II搭配EF 100mm微距鏡頭遙控拍攝,鳥的羽毛清晰可見。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寫在最後:

筆者為了拍攝幾張綠尾虹雉,在這個牛棚裡住了一周,沒有網,沒有電,所以大家看完好照片之後還是要三思。

生態攝影其實就是這樣,並沒有什麼秘密,器材方面,1DX mark II優秀的畫質以及對焦連拍系統加上穩定的可靠性,已經在器材方面把我們的拍攝難度降到了最低。你唯一要抉擇的就是是不是可以為了這些可愛的自然精靈,做好吃苦的準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生態攝影之旅。

領岩鷚,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拍攝 ISO 2500

除了高感好之外,1DX Mark II配備的照片風格功能,除了 “標準”、“人像”、“風光”、“中性”和“可靠設置”這些基礎設置,還新增了可發揮高圖元下精細成像的“精緻細節”模式。強大的高感,再加上精緻細節的刻畫,即使是原片都能拍出數毛的效果來。

領岩鷚,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拍攝 ISO 4000

對生態攝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對焦的速度,野生動物和拍人像不同,沒拍到,感光元件再強,也是沒有用的。1DX Mark II的對焦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看見動物的第一次對焦,都可以穩准狠的緊緊鎖住對焦物體。相較於一般樣片的那種跑道賽車的追焦,我們更注重的就是第一下的對焦拍攝。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00-400mm 400mm端鏡頭拍攝 ISO 1000 光圈F7.1 快門速度1/400 S

在爬山途中,我們一般會使用1DX Mark II搭配最新的“大白兔”EF 100-400mm鏡頭一起使用。雖然大白兔的光圈略小,但是只要開高感光度還是非常實用的。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在行進過程中遇到的野生大熊貓抓拍,別看大熊貓平時在動物園裡萌萌噠,在野外他也是一個靈活的胖子,並不會像動物園裡一樣讓我們慢慢拍,這時候1DX Mark II搭配“大白兔”的組合就可謂速度之王了。而且選擇100-400mm這個焦段的鏡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順便拍攝環境和特寫。拿100-400mm拍完,如果動物還沒有跑,我們才會考慮換上更長的定焦進行更細緻的拍攝。野外拍攝首要是穩,一定要拍到。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100-400mm 100mm端鏡頭拍攝 ISO 1000 光圈F7.1 快門速度1/400 S

100mm焦段下的大熊貓,和特寫不同,帶了更多的環境,不僅有樹還有高原的各種野花,也是另一種感覺。

使用佳能1DX Mark II + EF 800mm/F5.6鏡頭拍攝 ISO 1000光圈F7.1 快門速度1/400 S

生態攝影除了追求急速對焦,另一個追求就是對焦精度,也就是說拍的動物必須在焦點上,比如拍鳥,就必須鳥身上的羽毛能數出來一根一根的,江湖上人稱“數毛黨”。而數毛黨最關注的就是相機的對焦精度,也就是說,不管被攝物體離著有多遠,周圍環境有多複雜,必須最小的那一點是實的。

比如這張圖,即使拿800mm拍,鳥也只占整個畫面的不到5%,而好的對焦系統依然會鎖定鳥,且拍的分毫畢現。

即使前景有很雜亂的枯樹枝,綠尾虹雉的焦點依然清晰。 第二張100%放大,依然可以看清所有羽毛細節。

當然了,拍鳥不得不談的就是追焦, EOS iTR AF(智慧追蹤與識別自動對焦)將約36萬圖元 RGB+紅外 測光感應器得到的被攝體資訊回饋給自動對焦功能,利用面部和被攝體顏色等資訊進行自動對焦控制。雖然咱們用不了面部識別,但是色彩識別對於拍鳥的追焦來說非常方便,並且一般都能忽略周圍樹枝對主題的影響。穩定的追焦,再加上單反相機裡最高速的連拍,相信不是我們選擇了1DX Mark II,而是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可選的。

飛行中的犀鳥,雖然周圍有很多雜亂的樹枝,但是相機依然可以準確地進行追焦。

犀鳥捕食貓頭鷹,用貓頭鷹進行餵食瞬間。

夜間抓拍,鼯鼠滑行瞬間,使用1DX Mark II+EF 100-400mm鏡頭,搭配600EX-RT閃光燈。

說完了對焦和高速連拍,其帶來的負反應就是會引起聲音,野外拍攝動物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聲音降到最低,這點1DX Mark II較之前的產品進步也是很大的,它的靜音拍攝模式很方便。單拍時快門釋放和回位分開進行,通過鬆開快門按鈕時快門才會回位。靜音高速/低速連拍模式下,馬達驅動的反光鏡升起、下降、快門回位都以低速進行,以此來減小動作音。這樣就可以儘量減小對動物的干擾。

除了一般影友最關心的基礎拍攝,1DX Mark II帶來的最大的驚喜要算是完善了無線傳輸的擴展性,原來只能靠網頁操作遙控相機拍攝,現在可以用App直接遙控了。在一些拍攝物警惕性比較高的拍攝中,我們可以提前把機器架好,然後用iPad躲在幾百米外進行遙控拍攝。得益于加入了全圖元雙核CMOS AF(Dual Pixel CMOS AF)對焦技術,所以即時顯示拍攝時也能通過相差檢測方式實現快速自動對焦。基本上拍哪裡點哪裡就行了。

野外使用1DX Mark II搭配WFT-E8C無線遙控器進行遠端遙控拍攝。

1DX Mark II搭配EF 100mm微距鏡頭遙控拍攝,鳥的羽毛清晰可見。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寫在最後:

筆者為了拍攝幾張綠尾虹雉,在這個牛棚裡住了一周,沒有網,沒有電,所以大家看完好照片之後還是要三思。

生態攝影其實就是這樣,並沒有什麼秘密,器材方面,1DX mark II優秀的畫質以及對焦連拍系統加上穩定的可靠性,已經在器材方面把我們的拍攝難度降到了最低。你唯一要抉擇的就是是不是可以為了這些可愛的自然精靈,做好吃苦的準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生態攝影之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