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旅順——蘇聯老大哥,鵝卵石和安重根(二)

勝利塔

【勝利塔】蘇聯老大哥, 鵝卵石和安重根

勝利塔位於太陽溝景區, 是1955年蘇軍撤離旅順之前, 為紀念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及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十周年而建,

同年9月3日落成。 塔高45米, 寓意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塔基呈正五邊形, 每邊各有15層花崗岩臺階, 基柱由五根六棱石柱和十根八棱石柱構成。 塔的主體由花崗岩砌成, 內有螺旋階梯通向二層和頂層的觀景平臺。 15米高的銅質鍍金塔尖上, 有一棵稻穗環繞的紅星, 象徵勝利和友誼。 塔基外廊鑲嵌著分別用蘇中兩國文字鐫刻的銅質銘文, 頌揚蘇聯紅軍功績和蘇中友好關係。 塔周圍松柏與花叢環繞, 站在頂層平臺可以俯瞰整個太陽溝景區。

至於勝利塔下以鵝卵石鋪設地面, 確實讓人費解。 既不符合建築常理, 又不便於人車行走。 據老旅順人介紹, 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 當局在太陽溝修建關東神宮時,

曾讓各學校的學生“勤勞奉仕”, 到黃金山海灘揀鵝卵石, 要求大小均勻, 每人一小口袋, 揀完後送到關東神宮。 當時很多學校的學生都在日本老師的帶領下, 到海邊去揀鵝卵石。 旅順光復後, 關東神宮成為電業倉庫。 1955年蘇軍建設勝利塔時, 便把神宮前的鵝卵石拉到這裡來鋪地面了。 至於為什麼要在關東神宮、關東軍司令部舊址、旅順博物館等軍政機構的周邊, 鋪滿鵝卵石, 據說是為了防盜防暗殺用的。 尤其是安重根在哈爾濱刺殺了伊藤博文後, 日本殖民統治當局的防備就更嚴格了。 人們走在鵝卵石上會發出很響的沙沙聲, 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聲音能傳出很遠。 如果有人接近這些建築, 警衛很遠就能聽到聲音。
即使得了手, 踩在鵝卵石上也跑不快, 很容易被抓住。

安重根和伊藤博文

而於1909年10月26日, 在中國哈爾濱成功刺殺了侵略朝鮮的元兇、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朝鮮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刺客安重根, 也審判、就義並長眠於旅順。 1909年11月3日, 在刺殺被捕後的第8天,

安重根與禹德淳、曹道先、劉東夏等8人便被押至旅順日俄監獄。 1910年2月14日, 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判處安重根絞刑, 禹德淳3年徒刑, 曹道先、劉東夏各1年6個月徒刑。 雖然給了5日的上訴權, 但安重根只說了對死刑判決不服的理由, 並沒有上訴。 他說:“我是戰俘, 應按國際公法處理……我是為東洋和平殺死伊藤的, 我不怕死, 所以不上訴。 假如我有罪, 就罪在我是個善良而弱小的韓國國民!”並當庭寫下“天地翻覆, 義士慨歎;大廈將傾, 一木難支”, 以表達內心的無奈。 1910年3月26日上午10時, 安重根穿上母親為他做的潔白的韓服, 走上絞架, 從容就義。 他的兩個弟弟要求引渡遺體, 日方卻強行將二人送回韓國。 午後1時, 安重根遺骸被安葬在旅順公共墓地。
後經長期戰亂, 墓址已無存。 光復後, 韓國為其設立了衣冠塚。 朝韓長期以來試圖找回安重根的遺骸, 並呼籲南北及中日合作, 但無結果。

安重根手書遺書

旅順火車站北面

【旅順火車站舊址】回憶停滯在2014年4月22日

位於旅順白玉山景區西南側,是一座造型別致的俄羅斯風格木質建築。這座百餘年歷史的火車站擁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歐式月臺,草帽形橢圓尖頂掛滿鱗狀瓦片,精巧細緻的雕飾彰顯俄羅斯風韻。

始建於1898年,沙俄租借旅大市,著手擴建軍港,鋪設鐵路。在勘察火車站的地點時,原擬建在太陽溝,後來為了軍事運輸的需要,便選定在現址。鋼軌鋪設一直延伸到旅順軍港碼頭,火車站就設在碼頭附近,滿鐵時期一度稱之為“旅順驛”。

1900年,沙俄工程師吉爾什曼負責建築施工。磚木結構,小巧別致,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木構建築特色。造型簡潔明快,平面呈一字形,立面在入口處加設門鬥,中間頂部為綠色穹頂塔樓,加強了中央體積向上的動感。塔樓上面掛著鱗狀瓦片,凸顯幾分俄羅斯鄉土情趣。月臺上的木結構風雨棚構架合理,美感十足,與站舍渾然一體。

1903年7月14日投入運營,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鐵路運輸中斷,1905年恢復通車。

1907年旅順線由窄軌改為標準軌。清政府贖遼後,蘇聯軍隊接管了車站。

1945年,日本戰敗,蘇聯紅軍接管旅順站,由中蘇雙方共同運營。直到1952年12月,中國政府才正式接管了該車站。

1985年,由於在建築史研究上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旅順火車站被列為大連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參觀免費。

2002年,被列入大連市第一批重點保護建築。2005年,進行維修。

2009年6月起,旅順火車站不再禁止外國人進入,但由於車站位於軍港前,且站內另有一條通往旅順軍港的貨物運輸線,故外國人在附近仍然不能自由活動。

2014年4月22日,旅順站不再運營,僅保留售票業務。這座火車站曾長期有到大連的列車,停運前每日開行1對列車往返于大連站。曾有許多旅行者特地乘坐綠皮火車從大連來旅順,只為感受歲月的痕跡,體驗歷史的情懷。 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隨著6331次和6332次列車的停運,乘坐綠皮火車去旅順也成為了永遠的回憶。好在如今依然開放參觀,對於喜愛歷史建築的遊客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火車站雖已停運,但售票視窗依然保留,方便旅順口區的人們購買從大連去全國各地的火車票。

這座沙俄租占旅順時期修築的南滿鐵路支線的終點站,如今已是東北鐵路沿線保存最完整的歐式建築。無聲無息中見證了歷史的興衰迭變,記錄了歲月的盈盈流轉。一個世紀的蹉跎並未將他的記憶斑駁,那些積沉的話只待向遠方的旅客訴說。

旅順火車站南面

旅順火車站北面

【旅順火車站舊址】回憶停滯在2014年4月22日

位於旅順白玉山景區西南側,是一座造型別致的俄羅斯風格木質建築。這座百餘年歷史的火車站擁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歐式月臺,草帽形橢圓尖頂掛滿鱗狀瓦片,精巧細緻的雕飾彰顯俄羅斯風韻。

始建於1898年,沙俄租借旅大市,著手擴建軍港,鋪設鐵路。在勘察火車站的地點時,原擬建在太陽溝,後來為了軍事運輸的需要,便選定在現址。鋼軌鋪設一直延伸到旅順軍港碼頭,火車站就設在碼頭附近,滿鐵時期一度稱之為“旅順驛”。

1900年,沙俄工程師吉爾什曼負責建築施工。磚木結構,小巧別致,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木構建築特色。造型簡潔明快,平面呈一字形,立面在入口處加設門鬥,中間頂部為綠色穹頂塔樓,加強了中央體積向上的動感。塔樓上面掛著鱗狀瓦片,凸顯幾分俄羅斯鄉土情趣。月臺上的木結構風雨棚構架合理,美感十足,與站舍渾然一體。

1903年7月14日投入運營,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鐵路運輸中斷,1905年恢復通車。

1907年旅順線由窄軌改為標準軌。清政府贖遼後,蘇聯軍隊接管了車站。

1945年,日本戰敗,蘇聯紅軍接管旅順站,由中蘇雙方共同運營。直到1952年12月,中國政府才正式接管了該車站。

1985年,由於在建築史研究上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旅順火車站被列為大連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參觀免費。

2002年,被列入大連市第一批重點保護建築。2005年,進行維修。

2009年6月起,旅順火車站不再禁止外國人進入,但由於車站位於軍港前,且站內另有一條通往旅順軍港的貨物運輸線,故外國人在附近仍然不能自由活動。

2014年4月22日,旅順站不再運營,僅保留售票業務。這座火車站曾長期有到大連的列車,停運前每日開行1對列車往返于大連站。曾有許多旅行者特地乘坐綠皮火車從大連來旅順,只為感受歲月的痕跡,體驗歷史的情懷。 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隨著6331次和6332次列車的停運,乘坐綠皮火車去旅順也成為了永遠的回憶。好在如今依然開放參觀,對於喜愛歷史建築的遊客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火車站雖已停運,但售票視窗依然保留,方便旅順口區的人們購買從大連去全國各地的火車票。

這座沙俄租占旅順時期修築的南滿鐵路支線的終點站,如今已是東北鐵路沿線保存最完整的歐式建築。無聲無息中見證了歷史的興衰迭變,記錄了歲月的盈盈流轉。一個世紀的蹉跎並未將他的記憶斑駁,那些積沉的話只待向遠方的旅客訴說。

旅順火車站南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