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最不愛聽的這句話,正確的打開方式原來在這裡

你們家的寶寶喜歡跟家長聊天麼?

你們家的寶寶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麼?

你們家的寶寶最不喜歡家長說那句話呢?

做過一個小調查,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十位媽媽中有八位都無法準確的回答第三個問題。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表示, 寶寶到了一定的階段, 不同的敏感期接踵而來, 經常會有跟爸爸媽媽對著幹的情況發生。

明明是很愛很愛孩子, 生怕寶寶受苦受累, 恨不得多長出兩雙眼睛來看著寶寶, 怕孩子受傷, 擔心孩子健康, 不讓幹這個、不讓動那個;或者又會嫌棄孩子笨手笨腳, 代替他們做一些事情。

作為父母, 無時無刻的不在重複一句話, 可就是這句話, 寶寶真心不愛聽啊。

今天推薦的繪本這邊書, 從一個熊孩子的視角出發, 揭開了寶寶神煩這句話的真實原因。

《不准這樣》是每個爸爸媽媽的口頭禪, 在我很小的時候, 我正在研究一塊石頭,

忽然媽媽出現了, 對我大喊:

那是粑粑!別碰!那個怎麼會是粑粑呢?我心想, 也許媽媽上廁所的時候, 都沒有好好看粑粑長什麼樣吧.

粑粑我可是認識的!

開篇的第一個小情景就讓我笑起來, 吃baba的孩子原來不止在書上, 也會經常出現你我身邊。 我家寶寶在超低齡階段, 曾經幹過類似的壯舉, 寶寶完全不顧大人的唏噓感歎外加花式吼叫, 舉起一塊新鮮的baba笑著給我們示意。 當時我們認為孩子做得太過火了, 忍住沒有上去打擊巴掌。

在飯桌上, 我試著自己吃飯。 大人們皺著眉頭看著我把飯桌弄得一團糟, 後來他們是在看不下去了, 對我吼道:你看你弄得到處都是!算了, 我們來喂你吃吧!這個場景每個家庭都不陌生, 希望孩子吃好飯,

長身體, 我們就會格外注意孩子吃飯的數量。

想自己吃飯?沒門, 自己吃用勺子戳的米粒橫飛, 爸爸媽媽火速搶過來餵飯, 就這樣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家長毫不留情的扼殺了。

孩子的好奇心轉瞬即逝, 每一個看似“破壞”的行為背後, 都潛藏著巨大的求知欲和創造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 他們通過日常生活中不斷探索、嘗試, 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和感受這個世界。

有的時候, 孩子自己主動實踐, 對於實際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記憶, 要比任何教科書上面看到聽到的要深刻的多。 這就很容易理解, 為什麼這句話寶寶不愛聽, 誰都不願意被思想束縛。 如果能像這本書裡面所畫, 多看一看孩子眼睛裡面的色彩, 多聽一聽孩子的內心,

全方面的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用正確的引導代替呵斥。

每一顆小樹苗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比起一次次失敗嘗試後的呵斥, 寶寶更多需要的是如何快樂的成長。 爸爸媽媽們一起來書中找答案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