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傾聽是最有愛的尊重

企業管理 | 情感婚姻 | 情緒管理 | 育兒系列

本文的作者英子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回顧上一篇育兒分享的文章《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早餐》(點擊標題可讀)

一直以來, 我們的教育觀念都是“我說, 你聽”的模式, 要求孩子“聽話”, 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那麼, 聽誰的話, 當然是聽家長的話咯!

但我今天要說的傾聽, 不是孩子聽你的話, 而是你, 作為家長, 傾聽孩子的話。 是“你說, 我聽”“的模式。

我曾說過, 6歲以前, 因為孩子的語言中樞系統還處於發育階段, 掌握的詞彙量也不多, 表達能力比較弱, 基本是一個“你聽, 我說”“的模式, 家長要多對孩子說話, 刺激他的大腦語言系統的發育和完善, 孩子也在聽的過程中模仿學習, 呀呀學語。

但上小學後, 特別是3年級後, 大多數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很不錯了, 到了初中、高中, 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十分強, 邏輯推理能力也日漸增強,

特別是表達欲望更強, 有時還會設個陷阱讓家長去跳, 以達成他自己的願望。 估計有初、高中孩子的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因此, 面對6—18歲的孩子, 家長就要及時調整與孩子的交流模式了, 把“我說, 你聽”逐步向“你說, 我聽”的模式轉變。 下面, 我從大家關心的角度和目前可能存在的困惑來談談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的三大好處

第一、 可以減少或避免校園暴力的侵害。

第二、可以讓你更充分地瞭解孩子。

第三、可以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

首先, 傾聽, 可以減少或避免校園暴力的侵害。

這幾年, 校園暴力在升級, 既有網路上曝光的大暴力, 也會有小打小鬧的小暴力。 不管大小, 對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 都是很恐怖的。 這個時候, 如果家長不瞭解孩子的情況, 漠然處之, 很可能會因此在孩子心裡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甚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走向。

那麼, 如何瞭解到自家的孩子在校是否遭遇過校園暴力或其他不良的對待?

傾聽, 是最直接、最好的方法。

我家孩子上一年級後,

每天回家, 吃完飯, 我們就會聊天, 我會問:“寶寶今天在學校, 有跟小朋友玩嗎?有不開心的事嗎?”孩子就會跟你說, 今天跟哪些小朋友玩了, 玩了什麼。

有一次聊天, 他突然說, “媽媽今天我在校門口等你的時候, 有個高年級的男生問我要錢, 要我明天帶1塊錢給他。 ”

我心裡一驚, 這不是敲詐嗎?我問他, “你認識他嗎?你願意給他嗎?”兒子回答說:“不認識!不願意!”。 於是, 我跟兒子說, “不怕, 明天媽媽早點去接你, 你指給我看, 我去跟他說, 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

為這事, 我接連幾天都提早去學校接兒子, 可能是那孩子看到家長連續幾天都提前到, 意識到這事可能暴露了, 覺得這個孩子的不是一個好的敲詐物件, 就不敢再敲詐我家孩子了,

或者轉移目標了, 也不一定。 後來, 我又按以前常規的時間去接他, 再問兒子就沒有再發生這樣的事了。 可能我運氣好, 事情沒有反復。

其次, 傾聽, 可以讓你更充分地瞭解自家的孩子。

如果家裡有個四年級以上的孩子, 不少家長會抱怨, 孩子跟自己是越來越沒有話說了, 孩子說的, 你不愛聽;你說的, 孩子也不想聽。 於是, 一個屋簷下的兩個人漸行漸遠, 話越來越少, 到初中後, 基本無法交流。

這個時候的家長是乾著急, 沒辦法。 而處於叛逆期的孩子, 這個時候也不見得好過。 在學校, 都是同學, 很多話不能說;回到家裡, 想說, 父母又沒耐心聽, 即使說了, 也大多不理解、聽不懂, 好比對牛彈琴, 一樣鬱悶啊!鬱悶得多了、久了, 就會成為一種心結, 然後就會有很多叛逆的行為或語言表現出來,這下輪到家長鬱悶了。這個時候,又快面臨中考了,孩子心情不好,如何能安心努力學習,如何能考出好成績呢?

因此,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就像物理學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這個力度用的適當,才能用得有效、用在點子上。

怎樣傾聽?

因此,作為父母的你,如果想更多地瞭解自家孩子在想什麼?想做什麼?我覺得要學習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學會傾聽,做個好聽眾,能夠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二是要學會提問,做好引導,讓孩子把心裡想的事說出來;

三是不要馬上下結論。

第一點比較好理解,做個聽眾,記住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第二點,提問,也不難,一般來說,都是用問句?比如“今天在學校運動了嗎?”“今天回家好像比平時晚了,發生了什麼事嗎?”“今天看你臉色不太好,不舒服嗎?”等等,記住不要用“你怎麼回事?”“你難道不知道這樣做不好嗎?”等這樣的反問句。因為反問句會顯得比較武斷、強勢,讓人聽了不舒服,一下子就把孩子說話的情緒打沒了。

第三點是不要立即下結論。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做不到,或者覺得做起來很有難度。包括我自己當初都得時時在心裡提醒自己,忍著點、忍著點,用力地控制自己那種想馬上表達自己觀點、體現家長權威的願望,強忍著聽孩子講完,然後自己再仔細琢磨透了,再另外找個合適的時間跟孩子交流,慢慢引導他向你想要的方向去。

總之,如果你想更多地瞭解你的孩子,如果你想和孩子有話好好說,如果你想在青春期的孩子不那麼叛逆,你必須學會傾聽。傾聽,看起來很簡單,但真做好了,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傾聽,可以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還有幾天的時間就要高考了,有不少家長早早就去找心理諮詢師訂課了,希望借助心理諮詢師的力量幫助孩子緩解壓力,高考考出好成績。

殊不知,如果你學會了傾聽,你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免費心理諮詢師。也許你會驚訝,這麼簡單?的確,一般來說,父母其實是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是這種信任在長期的簡單粗暴的交流中被消磨得所剩無幾了。

如果你能夠做到剛才我說的三點:耐心聽、會引導、不武斷。你其實是你孩子最好的心理諮詢師。

記得我孩子上高中的三年,每天晚自習回家已經十點左右了,但是我們兩個總要到社區裡走走,他就給我講一天裡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比如,今天打排球,不小心一個扣球,砸到場邊看球的女生了;今天去上化學的補習課,沒拿到卷子,下次一定要早點去;今天,某某老師找他談心,他覺得怎麼怎麼樣等等,經常一聊就是半個小時多。我就負責聽好了,不時點點頭、哼哈幾句,算是回應。偶爾停下來,我就隨意扯個問題拋給他,讓他繼續說。

這種傾聽,就很容易讓我瞭解到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有沒有難題需要我協助解決?而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就是要找個聽眾,讓他毫不顧忌的說出心裡想說的,就可以了,他不一定是非要從你那裡找到什麼答案。你這個聽眾做得合格了,你就免費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減壓的管道。

可能有些家長會問,我家的孩子已經高中,我現在改,還來得及嗎?我覺得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任何時候都不晚。孩子成長的過程也在等待,甚至是期待著父母的成長。就像我原來的標題《傾聽是最有愛的尊重》一樣的道理。

讓我們一起把傾聽變成一種習慣,讓傾聽成為最有愛的尊重。

編輯 | 梁嘉怡

作者 | 英子

然後就會有很多叛逆的行為或語言表現出來,這下輪到家長鬱悶了。這個時候,又快面臨中考了,孩子心情不好,如何能安心努力學習,如何能考出好成績呢?

因此,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就像物理學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這個力度用的適當,才能用得有效、用在點子上。

怎樣傾聽?

因此,作為父母的你,如果想更多地瞭解自家孩子在想什麼?想做什麼?我覺得要學習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學會傾聽,做個好聽眾,能夠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二是要學會提問,做好引導,讓孩子把心裡想的事說出來;

三是不要馬上下結論。

第一點比較好理解,做個聽眾,記住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第二點,提問,也不難,一般來說,都是用問句?比如“今天在學校運動了嗎?”“今天回家好像比平時晚了,發生了什麼事嗎?”“今天看你臉色不太好,不舒服嗎?”等等,記住不要用“你怎麼回事?”“你難道不知道這樣做不好嗎?”等這樣的反問句。因為反問句會顯得比較武斷、強勢,讓人聽了不舒服,一下子就把孩子說話的情緒打沒了。

第三點是不要立即下結論。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做不到,或者覺得做起來很有難度。包括我自己當初都得時時在心裡提醒自己,忍著點、忍著點,用力地控制自己那種想馬上表達自己觀點、體現家長權威的願望,強忍著聽孩子講完,然後自己再仔細琢磨透了,再另外找個合適的時間跟孩子交流,慢慢引導他向你想要的方向去。

總之,如果你想更多地瞭解你的孩子,如果你想和孩子有話好好說,如果你想在青春期的孩子不那麼叛逆,你必須學會傾聽。傾聽,看起來很簡單,但真做好了,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傾聽,可以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還有幾天的時間就要高考了,有不少家長早早就去找心理諮詢師訂課了,希望借助心理諮詢師的力量幫助孩子緩解壓力,高考考出好成績。

殊不知,如果你學會了傾聽,你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免費心理諮詢師。也許你會驚訝,這麼簡單?的確,一般來說,父母其實是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是這種信任在長期的簡單粗暴的交流中被消磨得所剩無幾了。

如果你能夠做到剛才我說的三點:耐心聽、會引導、不武斷。你其實是你孩子最好的心理諮詢師。

記得我孩子上高中的三年,每天晚自習回家已經十點左右了,但是我們兩個總要到社區裡走走,他就給我講一天裡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比如,今天打排球,不小心一個扣球,砸到場邊看球的女生了;今天去上化學的補習課,沒拿到卷子,下次一定要早點去;今天,某某老師找他談心,他覺得怎麼怎麼樣等等,經常一聊就是半個小時多。我就負責聽好了,不時點點頭、哼哈幾句,算是回應。偶爾停下來,我就隨意扯個問題拋給他,讓他繼續說。

這種傾聽,就很容易讓我瞭解到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有沒有難題需要我協助解決?而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就是要找個聽眾,讓他毫不顧忌的說出心裡想說的,就可以了,他不一定是非要從你那裡找到什麼答案。你這個聽眾做得合格了,你就免費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減壓的管道。

可能有些家長會問,我家的孩子已經高中,我現在改,還來得及嗎?我覺得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任何時候都不晚。孩子成長的過程也在等待,甚至是期待著父母的成長。就像我原來的標題《傾聽是最有愛的尊重》一樣的道理。

讓我們一起把傾聽變成一種習慣,讓傾聽成為最有愛的尊重。

編輯 | 梁嘉怡

作者 | 英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