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曾國藩深諳惜福才能得福的真諦

(曾府三傑圖)

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五月, 曾國藩的官銜又多了一項:兼任刑部左侍郎。 升官不久, 他就遇上了一件讓他十分棘手的事情。

一天, 曾國藩府上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個在某地任知府的湖南籍老鄉, 帶著滿滿一箱金子來拜見曾國藩, 求曾國藩在刑部幫忙活動活動, 免去他侄子的死刑。

這時的曾國藩已經是朝廷的二品大員, 皇恩正隆, 在京城的名聲極大, 儼然成為京城中湖南籍官員的首領。 現在老鄉知府來訪, 又是牽涉到人命的大事, 曾國藩自然十分關切。 他趕緊問知府老鄉, 家裡出了什麼事情?

那位知府說:“曾大人有所不知, 我和家兄兩人雖然都是三妻四妾, 可膝下只有這麼一個男孩子。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啊!所以我們哥倆都把他看得跟寶貝一樣, 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 捧在手上怕飛了, 可沒想到竟然把這孩子給寵壞了, 我們哥倆那個悔呀,

那可真叫悔。 ”

知府啜了口茶, 又接著說“前不久, 我這個不成器的侄子跟人爭一個頭牌歌姬, 爭著爭著, 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我侄子一不小心, 失手把人給打死了。 死者家人告到府衙, 被我暫時給壓下了。 ”

曾國藩聽到這裡, 心裡隱隱感覺到這知府老鄉沒說實話, 他那侄子絕不僅僅是“失手”打死人命。 但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 曾國藩不想過早地下結論。

這時, 知府老鄉又說道:“案子雖然暫時被我壓下了, 但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 況且死者家人不服, 聽說已經上告到巡撫衙門, 要不了多久, 巡撫衙門就肯定會插手這起案子的。 一到那時, 我侄子只怕是凶多吉少啊!我尋思著, 當今能救我侄子性命的, 除了曾大人再也沒有別人了。

曾國藩聞言, 趕緊謙遜地說:“您言重了!曾某哪有那個能耐啊!再說這事已經到了巡撫衙門那裡, 相信他們一定會秉公辦理的, 我怎麼能越俎代庖呢?”

知府見狀, 急忙阿諛地說:“您曾大人名滿天下, 當了這麼多年的京官, 又是刑部左侍郎, 朝廷的二品大員, 人頭活, 路子廣, 就連皇上那裡您都能夠上說話, 巡撫衙門哪能不買您老的賬啊?您老為下官辦這點事兒, 那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啊!”

見曾國藩還欲推辭, 知府忙又說道:“求您老人家務必看在同鄉的份上, 幫我做個主, 救救我這個不成器的侄子, 千萬別讓我們家絕後啊!”說著說著, 這個知府獻上帶來的金元寶, 然後竟“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不起來了!

知府老鄉話說到這個份上,

曾國藩不禁動了惻隱之心。 他攙起知府老鄉, 誠懇地對他說:“這些金元寶你先拿回去, 用來安撫死者家屬, 我且打探打探消息, 然後再決定怎麼幫你。 ”

知府哪裡肯拿回那些金子啊, 非要曾國藩收下不可。 曾國藩見知府一副死乞白賴的樣子, 不禁有點生氣, 正色說道:“我曾國藩歷來以做官發財為恥辱, 以官宦公飽私囊, 為子孫聚斂財富為恥為羞!你若不把金子拿走, 這個忙我就不幫了!”知府無奈, 只好怏怏地帶著那箱金子離開了。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老鄉知府走後, 曾國藩連夜派家人趕往湖南老家打聽情況。 沒過幾天, 家人從湖南老家返回後告訴他, 那個闊少爺仗著叔叔是知府, 有人給他撐腰, 平日裡橫行鄉里, 無惡不作, 魚肉百姓, 欺男霸女, 在當地是一個人見人恨、人見人怕的惡霸。

曾國藩聽了之後十分氣憤, 對家人說:“我和那知府雖然是同鄉, 但在這件事上也不能幫他說情。 我不僅不能偏袒他這個同鄉, 更要嚴懲他那個惡霸侄子!同時, 我還要彈劾這個縱容子侄橫行鄉里的知府老鄉!”

後來,在曾國藩的彈劾下,不僅那個知府老鄉的侄子受到了嚴懲,就連那個知府本人,也受到了丟官罷職的處分。

從知府侄子的身上,曾國藩聯想到自己在家鄉的兄弟子侄,唯恐他們也像那個惡少一樣倚權仗勢,橫行鄉里,於是便揮筆修書一封,告誡自己的親屬,一定要修身養性,不可胡作非為。

曾國藩還在家書中告誡子弟說:“一般情況下,官宦人家的孩子生活都是奢侈,然而父輩的繁榮一般只能一代或者最多兩代。那些官宦家的少爺小姐們依仗父母的權勢,為所欲為,不知道個人修身養性。可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父親只有幾十年甚至幾年的官可做,不可能這輩子做官下輩子還做官。假使有一天這些富家子弟失去權勢依靠,他們手無縛雞之力,不懂農耕,不會讀書,如何生活?做生意的富貴之家,如果懂得勤勉過日子的,孩子們從小學會勤儉,也許榮華富貴能夠延續三四代人;而農家子弟呢?勤勞節儉,生活樸素,會蔭及後代五六輩子人。假如能品德高尚,懂得孝義廉恥,為人忠厚誠信,這樣的家風子孫繼承下去,會很長遠。”

曾國藩淳淳告誡子弟:“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在曾國藩的淳淳告誡下,曾府一門嚴守家規,並不斷發揚光大曾氏家風,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曾氏一門至今不衰。

(作者瞻訪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留影)

後來,在曾國藩的彈劾下,不僅那個知府老鄉的侄子受到了嚴懲,就連那個知府本人,也受到了丟官罷職的處分。

從知府侄子的身上,曾國藩聯想到自己在家鄉的兄弟子侄,唯恐他們也像那個惡少一樣倚權仗勢,橫行鄉里,於是便揮筆修書一封,告誡自己的親屬,一定要修身養性,不可胡作非為。

曾國藩還在家書中告誡子弟說:“一般情況下,官宦人家的孩子生活都是奢侈,然而父輩的繁榮一般只能一代或者最多兩代。那些官宦家的少爺小姐們依仗父母的權勢,為所欲為,不知道個人修身養性。可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父親只有幾十年甚至幾年的官可做,不可能這輩子做官下輩子還做官。假使有一天這些富家子弟失去權勢依靠,他們手無縛雞之力,不懂農耕,不會讀書,如何生活?做生意的富貴之家,如果懂得勤勉過日子的,孩子們從小學會勤儉,也許榮華富貴能夠延續三四代人;而農家子弟呢?勤勞節儉,生活樸素,會蔭及後代五六輩子人。假如能品德高尚,懂得孝義廉恥,為人忠厚誠信,這樣的家風子孫繼承下去,會很長遠。”

曾國藩淳淳告誡子弟:“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在曾國藩的淳淳告誡下,曾府一門嚴守家規,並不斷發揚光大曾氏家風,子孫後代人才輩出,曾氏一門至今不衰。

(作者瞻訪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留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