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鎮平縣楊華玲:柔肩撐起一個家 傳承家風揚美德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 特約記者 譚亞廷

在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 提起楊華玲的名字, 鄉親們無不伸出大拇指。

1994年, 20歲的楊華玲從農村老家到縣襪廠當了一名織襪女工, 婚後生活很幸福。

2005年, 在河北打工的丈夫在一起事故中去世, 留下三個年幼的孩子和年邁多病的公婆, 她用毅力撐著支離破碎的家, 用人間大愛詮釋著中國女性的堅強。

面對厄運

挺起不屈脊樑

丈夫剛去世那段時間, 好心的鄰居和親戚, 經常給他們送去糧食、衣服。

楊華玲想證明自己有能力撐起這個破碎的家, 她種了六畝多地, 養了雞、鴨、鵝,

晚上加班穿玉石珠子。

在採訪中, 我們看到今年剛剛43歲的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 她說自己這些年落下一身毛病。 2015年夏收時, 她一個人把40多袋小麥背到平房上, 曬乾後再背下來, 持續的勞累使她昏倒在廚房的鍋臺旁邊, 幸虧孩子們及時發現並喊村醫搶救。

閒不住的楊華玲, 去年秋收後到老莊鎮的“平價食府”當飯店服務員兼傳菜員。 每天早上7點鐘, 她在鎮上親戚家借住的房子裡準時把早飯做好, 招呼在鎮中心學校上學的兩個孩子吃過飯後, 便匆匆趕到飯店, 打掃衛生、燒水、摘菜, 中午幫客人點菜、傳菜。

下午兩點以後, 匆匆吃幾口不太熱的飯菜, 她就騎著自行車回到離鎮上6公里的家裡, 幫助婆婆照顧癱瘓的公公。

從涼水泉村到老莊鎮要過一個很陡的盤道嶺, 每天她都要推著自行車下山, 再推著自行車上山, 到了平地才敢騎一段路。 下山一身汗, 上山一身汗, 這座山她翻了一遍又一遍。

教子有方

培育棟樑之材

僅有小學文化的楊華玲經常跟孩子們說:“咱家裡窮, 你們把學上成了, 就是對我最大的報答。 ”大女兒張瑩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自從父親不在後, 張瑩性格變得內向, 特別是中考前的一個月, 張瑩的情緒一度很低落, 哭著鬧著要去南方打工掙錢, 幫助媽媽解決家裡的困難。

楊華玲得知後, 到大女兒的學校, 當著班主任的面對女兒說:“你知道媽不容易, 你把學上好了, 就是對我和這個家最大的幫助。 ”通過不懈努力, 如今張瑩已經成為一名醫科大學的學生。

另外兩個孩子學習也很努力, 從來不爭吃穿, 他們知道媽媽不容易。

孝敬公婆

弘揚傳統美德

她的公公今年84歲, 癱瘓在床, 患有老年癡呆;婆婆今年77歲, 患有“三高”。 她把公婆當成親生父母一樣對待, 每到星期五下午和寒暑假, 她都會把孩子們送回家, 讓孩子們幫爺奶幹幹家務、陪他們說說話, 二老也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採訪中, 周圍的鄰居紛紛湊過來說, 華玲基本上每月都要把村裡的醫生請到家裡, 給兩位老人檢查身體, 買點常用藥給老人吃。 雖然經濟不寬裕, 每隔一段時間, 她都要給二老改善下生活, 讓他們補補身體。

守住希望

勇做命運強者

回首過往, 楊華玲覺得這些年的艱辛和付出值得。

展望未來, 她信心滿滿地說:“國家的扶貧政策越來越好、越來越實在, 政府為我們一家人辦理了低保, 市縣領導還經常到家裡問寒問暖。 原來我們住在山溝裡, 交通十分不便, 到鎮上都要翻山越嶺。 現在, 政府給我們在搬遷點分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新房子, 孩子們學習也越來越好, 我還鼓勵大女兒本科畢業後考研究生, 這是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