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長安啟動官降,讓價格大戰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來自長安汽車官方消息, 長安汽車啟動2017年車市官降第一發:凡購買長安汽車旗下車型CS15、CS35、CS75、新逸動、新逸動XT、悅翔V3、悅翔V7、新奔奔、睿騁皆可坐享直降4000元到18000元的優惠。

在這個缺少新聞的淡季, 長安官降的消息非常及時, 立刻搶佔了很多媒體頭條, 即便來的稍微晚一些, 即便力度也不夠大, 但也算正式將本年度價格大戰啟動。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長安官降有點突兀, 其實只不過屬於正常現象, 因為這麼多年以來, 除了極個別的年份, 每年春夏的降價早就成為行規, 其實降價也非常正常。

官降不過是對經銷商優惠的追認

第一, 即便沒有官降, 經銷商自己也會降價, 表面看長安本周選擇官降, 整個系列全部降價。 其實在本周正式官降之前, 這些優惠早就普遍存在, 你買一台CS75, 在任何一家經銷商基本都可以拿到1萬以上的優惠, 只不過以前的優惠高度不統一,

有的店家可能優惠1.5萬, 有的地方競爭不激烈, 優惠只有七八千元, 這次官降之後, 優惠大的可能不會變, 會在官降的基礎上繼續優惠, 那些優惠低的優惠幅度會提升到這個級別。

不僅僅長安, 所有的企業都如此, 典型比如現代和起亞, 即便沒有官降, 現代ix35名義指導價15萬元,

實際13萬就可以拿下;長安馬自達的CX-5指導價16.98萬元, 實際14萬可以拿下;神車途觀最低指導價19.98萬元, 實際18萬可以開走。 所以所謂的官降, 其實不過是對於經銷商降價的事後追認。

淡季官降早就成為行規

其次, 每年的淡季降價其實早就已經形成行規, 尤其是自主品牌。 去年4月份, 長城將老款哈弗H6降價一萬多元, 以升級版的名義推向市場, 然後迅速引爆車市, 之後長安吉利等迅速跟進, 很多二三線的品牌也被迫跟進。 然後迅速蔓延全國。

和合資陣營相比, 自主品牌每年淡旺季的峰穀效應非常明顯。 一款暢銷車型, 旺季的時候可以達到一萬多台甚至兩萬台的銷量, 但是等到淡季, 銷量可能連一萬都不到。

即便是長城這樣的一線品牌, 淡旺季都是天淵之別, 典型如長城哈弗H6, 去年最高峰一個月賣了8萬多台, 但是4月份只賣了3萬多台, 不到旺季的一半。 至於剛剛宣佈官降的長安, 淡旺季差別更為明顯, 長安CS75去年12月份賣了20156台, 2017年4月份只賣了9545台, 長安旗下另一款主力CS35去年12月份賣了11565台,

今年4月份只賣了3081台, 一線品牌如此, 三四線品牌的淡旺季差別就更為明顯, 比如紳寶X35, 去年底賣了16348台, 今年4月份只賣了不到4000台。

正是因為自主陣營淡季銷量暴跌, 為了儘量遏制這種不利局面, 增加產品競爭力, 很多自主品牌不得不降價促銷, 以期望佔據更大市場份額,問題是這種降價局面一旦開始,大家都會爭先恐後進行,然後形成趨勢。而等到秋季來臨時候,隨著消費者購買力增強,自主品牌銷量增加,此前的價格大戰會無疾而終悄無聲息地結束,然後迎接下一個旺季的來臨。

豐厚的利潤是降價的原始動力

很多品牌頻頻揮動價格屠刀,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汽車市場其實競爭遠遠不夠充分,行業利潤豐富,有著足夠的降價空間。目前在乘用車領域,合資公司有大約三十家,自主品牌有大約四十家,市場存在的品牌有一百多個,市場其實高度分散,遠遠沒有達到市場成熟的規模化。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的利潤率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也高於絕大多數國內其它行業。

典型如長城汽車,即便去年發動降價大戰之後,它的毛利率依然超過15%,淨利潤超過10%,去年銷售額大約1000億,淨利潤超過100億,平均每台車的利潤將近萬元。這個利潤水準超過大眾、通用、福特等全球超級公司。和其它行業類比,汽車行業的利潤就更為客觀,目前鋼鐵行業每噸利潤只有3塊錢,不到一台汽車利潤的千分之一。行業的豐厚利潤,讓車企們有著足夠的降價空間,即便降價也不會傷筋動骨。

讓價格戰來的更猛烈些吧

雖然少數意見認為,價格戰是行業發展的不正常現象,其實價格戰才是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和核心靈魂,更可以促進市場的快速成熟。一線品牌降價可以起到清洗市場,壓迫三四線品牌的目的。當年家電行業,就是因為長虹和海信等領袖品牌發起一次又一次降價,最後將一些二三線品牌趕盡殺絕,最後形成幾家一線品牌瓜分市場的局面。

目前中國汽車高度分散,其實是降價幅度和競爭遠遠不夠的因素,在這方面,作為一線品牌的長安長城和吉利們還應該拿出更大的降價魄力,這將進一步清洗市場的弱勢群體,促使汽車行業進一步成熟。所以我們將熱切期盼規模更大力度更強的價格戰到來,所有的消費者也將為此歡欣鼓舞。

以期望佔據更大市場份額,問題是這種降價局面一旦開始,大家都會爭先恐後進行,然後形成趨勢。而等到秋季來臨時候,隨著消費者購買力增強,自主品牌銷量增加,此前的價格大戰會無疾而終悄無聲息地結束,然後迎接下一個旺季的來臨。

豐厚的利潤是降價的原始動力

很多品牌頻頻揮動價格屠刀,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汽車市場其實競爭遠遠不夠充分,行業利潤豐富,有著足夠的降價空間。目前在乘用車領域,合資公司有大約三十家,自主品牌有大約四十家,市場存在的品牌有一百多個,市場其實高度分散,遠遠沒有達到市場成熟的規模化。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的利潤率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也高於絕大多數國內其它行業。

典型如長城汽車,即便去年發動降價大戰之後,它的毛利率依然超過15%,淨利潤超過10%,去年銷售額大約1000億,淨利潤超過100億,平均每台車的利潤將近萬元。這個利潤水準超過大眾、通用、福特等全球超級公司。和其它行業類比,汽車行業的利潤就更為客觀,目前鋼鐵行業每噸利潤只有3塊錢,不到一台汽車利潤的千分之一。行業的豐厚利潤,讓車企們有著足夠的降價空間,即便降價也不會傷筋動骨。

讓價格戰來的更猛烈些吧

雖然少數意見認為,價格戰是行業發展的不正常現象,其實價格戰才是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和核心靈魂,更可以促進市場的快速成熟。一線品牌降價可以起到清洗市場,壓迫三四線品牌的目的。當年家電行業,就是因為長虹和海信等領袖品牌發起一次又一次降價,最後將一些二三線品牌趕盡殺絕,最後形成幾家一線品牌瓜分市場的局面。

目前中國汽車高度分散,其實是降價幅度和競爭遠遠不夠的因素,在這方面,作為一線品牌的長安長城和吉利們還應該拿出更大的降價魄力,這將進一步清洗市場的弱勢群體,促使汽車行業進一步成熟。所以我們將熱切期盼規模更大力度更強的價格戰到來,所有的消費者也將為此歡欣鼓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