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無空調時代來臨?

對現代人而言, 無冷氣的生活難以想像, 香港夏季潮濕悶焗, 加上熱島效應, 人人家戶必備空調, 甚至要手提帶出街, 偏偏位處熱帶的越南反其道而行,

公屋設計採取“生物氣候建築”(bioclimatic architecture), 利用自然因素, 造就溫和而通風的室內環境, 一年節省不少空調費之餘, 更為環保節能出一分力。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AE), 冷熱調節系統占全球所用能源多達四成, 並預期 2050 年空調需求將有八成來自亞洲。 越南聘用生態環保建築公司 T3 Architecture Asia 設計一幢 350 戶公屋, 正好為亞洲的減排目標提供模範。

該幢建築溫度宜人的秘訣:在設計上, 走廊開揚、屋頂通風, 同時避免玻璃外牆面向東西一方, 以達致迎風遮陽的效果;建築材料則採用天然物料, 又以玻璃纖維隔熱。 T3 Architecture Asia 主管、法國建築師 Charles Gallavardin 表示, 典型 T3 建築室內氣溫比室外低足足 5°C。 即使天氣熱如胡志明市, 一柄吊扇即夠解決生理需求。

所謂生態氣候建築並非新鮮事, 越南公屋亦不是首例, 在 20 世紀前本來是建築常識, 1902 年空調發明之後開始沒落, 近年再隨環保意識興起, 例如印尼建築公司 Andyrahman Architect 的“親生態公寓”(Biophilic Boarding House)便入圍 2016 年世界建築節大獎, 散熱透孔牆設計尤其獲評判嘉獎;美國建築公司 Perkins & Will 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引入自動化窗戶與天然光公共用地,

令博物館節省 15% 電能。

Charles Gallavardin 批評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建築一味綠化(Green washing), 以為在天花種樹、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化建築, 在整體設計上卻無追求能源高效, 例如不顧加熱效應, 大量高樓採用玻璃外牆, 導致室內酷熱, 空調自然多用。

香港位處亞熱帶, 氣候不同之下, 能否借鑒外國經驗節能減排?無空調時代或者尚遠, 但能源革命已經開始, 不要走回頭路。

(本文作者:恭應湘。 歡迎關注“收口平臺”, 我們的目標是做最實用的, 與技術、材料、設計素材相關的室內設計知識分享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