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國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藩屬國,二戰後去漢字較之日本更徹底

朝鮮半島歷史上長期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清末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 正式脫離與中國的藩屬關係。 1910年朝鮮半島正式併入日本領土, 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 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 南北分裂, 北方國家稱朝鮮, 南方國家稱韓國。 韓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同屬於東亞文化圈, 歷史上受中國及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使用漢字、並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韓越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

東亞文化圈的基本要素為漢字、中國式律令制度與農工技藝、道教、中國化佛教。 世界五大文化圈分別為東亞文化圈、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東正教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印度文化圈。 二戰後, 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 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 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 並躋身所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當我們更多地瞭解韓國歷史的時候, 就可以體會到在1446年朝鮮的世宗大王發明拼音字母之前, 韓國所有歷史典籍和文獻都是用漢字寫成的。 可以說數千年的歷史上朝鮮半島的讀書人與中國大陸的讀書人一樣, 使用共同的文字。 漢字對於韓民族來說並不是外文, 而是自古以來就擁有的文字傳統。


世宗大王發明拼音字母的時候受到了來自知識界的強烈反對。 但韓國的文字從此走上了雙軌的道路, 並且形成了完全拼音化的可能。 而這種可能性隨著中韓兩國國運的消長也在不斷的變化。 從書架就可以看出過去的20年間韓國文字拼音化或者說去漢字化是多麼徹底。

2005年1月, 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把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音譯的“首爾”, 從此中國官方也不再使用上千年的“漢城”一詞。

在東亞的漢字文化圈中, 不僅韓國文字是雙軌制, 日本的文字中除了漢字以外,

可以完全使用拼音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中文也可以使用中文拼音來讀寫。 因此韓國的去漢字化過程實際上也是漢字文化圈中拼音化的一次試驗。 一般來說, 文字實行拼音化會使掃盲工作簡便易行, 在電腦時代更有打字、通訊的便利。

當然, 韓國人也會遇到音同字不同的情況, 就要通過上下文來判斷詞彙的含義,可是當上下文無法判斷的時候依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據說就是因為“防水”與“放水”之差,造成了大量混凝土軌枕的品質問題。

去漢字化對於歷史上以漢字作為書寫載體的民族來說還有一個深層的問題,那就是所有的古代文獻從此如同外語一樣與新生代割斷了關係。據說在韓國去漢字化也被部分人認為是文化危機,並不斷有恢復漢字學習的主張。

而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在簡化之後漏失了很多的資訊,使得漢字的學習者陷入死記硬背的局面。我自己就看到外國朋友學習漢字時的“笨拙”表現,在沒有字根的基礎上,他們更多是在“畫字”,而不是“寫字”。假如有一天,中國大陸以外的哪個國家或是地區將繁體漢字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我想中國的文字改革機構也只有“節哀順變”的份兒。

進入電腦時代以後,漢字曾遭到了鍵盤的嚴峻挑戰,漢字的存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也成為爭論的焦點。拼音方式的漢字輸入往往造成學習者提筆忘字,五筆字型的發明使得漢字的輸入效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作為中國人,我們要珍惜對待傳統的漢字。

就要通過上下文來判斷詞彙的含義,可是當上下文無法判斷的時候依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據說就是因為“防水”與“放水”之差,造成了大量混凝土軌枕的品質問題。

去漢字化對於歷史上以漢字作為書寫載體的民族來說還有一個深層的問題,那就是所有的古代文獻從此如同外語一樣與新生代割斷了關係。據說在韓國去漢字化也被部分人認為是文化危機,並不斷有恢復漢字學習的主張。

而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在簡化之後漏失了很多的資訊,使得漢字的學習者陷入死記硬背的局面。我自己就看到外國朋友學習漢字時的“笨拙”表現,在沒有字根的基礎上,他們更多是在“畫字”,而不是“寫字”。假如有一天,中國大陸以外的哪個國家或是地區將繁體漢字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我想中國的文字改革機構也只有“節哀順變”的份兒。

進入電腦時代以後,漢字曾遭到了鍵盤的嚴峻挑戰,漢字的存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也成為爭論的焦點。拼音方式的漢字輸入往往造成學習者提筆忘字,五筆字型的發明使得漢字的輸入效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作為中國人,我們要珍惜對待傳統的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