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是第一個消滅文盲的國家,可用的卻是中國人的血汗錢

甲午戰敗以後, 清政府賠償日本白銀2.3億兩。 經常聽人說清政府的這筆賠款全被日本人拿來辦教育了, 有了人才, 才讓日本的經濟和國力迅速騰飛。 但實際上, 這是個謠言。 追根溯源, 這個謠言, 還是來自於電視劇《走向共和》裡的一段情節。 當時清政府賠兩億兩白銀給日本。 首相伊藤博文就建議用這些錢來改善民生, 但被日本天皇斷然否決, 天皇說:不, 用來辦教育!全部!從此以後, “日本人把兩億兩白銀全都用來辦教育”的說法就這樣, 在不知不覺中傳開了。 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大清朝賠出去的那兩億兩白銀,

日本人到底都拿來幹啥了呢?

甲午戰爭以後, 清政府幾乎是砸鍋賣鐵, 才勉強裡外裡湊出二點五九億兩白銀, 賠給日本。 折合日元三億六千零八十一萬, 相當於日本那個時候每年財政收入的4.87倍。 對日本來說, 確實是個超級大禮包!日本人當然是要拼命地用啦。

最大頭的一筆錢, 是用來發展海軍的, 一口氣扔進去一億三千九百二十六萬日元。 就這樣, 日本海軍在短短幾年間突飛猛進, 把俄國艦隊都打趴下了, 海軍的規模, 長期保持在美國百分之七十的水準上。 一直到二戰的時候, 還能和美軍在太平洋死磕, 其實很有這筆錢的功勞。 除此以外, 陸軍也分到了大頭, 拿到了五千八百六十萬日元。 這之後, 對於那些重型軍火, 日本一度在國際市場上, 瘋狂買買買啊。 在甲午戰爭的時候, 日本陸軍的重火力還不如清軍, 這場戰爭之後, 日軍就從歐洲大量採購陸戰重炮。 好些重炮一直到二戰諾門檻大戰, 派上了大用場。

日本陸軍還用這筆錢, 建立了軍火生產線, 擴建了鋼鐵廠。 這些用在軍備建設上的錢, 占到了賠款總數的84.5%。 相比之下, 真正對日本20世紀的起飛作用最大的, 卻是另一筆錢。 當時日本政府決定, 撥出中國戰爭賠款中的七千二百六十萬日元, 作為準備金, 啟動日本貨幣改革, 讓日本幣制與國際接軌,

實現了金本位制。 這件事辦成了意義有多大呢?那是相當大啊。 日本政府財政收入不僅暴漲, 迅速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 引來了大批外國的投資, 讓工業發展更加火熱。 甲午戰爭結束後, 只用了五年的時間, 日本的工廠數量, 就比甲午戰前增加了一倍, 而產量更是增加了整整五倍。

相比於這些巨額投入, 傳說中“拿出全部賠款”辦教育, 日本人也不是沒辦。 他們拿出甲午賠款中的一千萬日元來發展教育, 實際只相當於清朝賠款的2.8%。 但也別小看這區區一千萬。 日本的教育另外從此高速發展, 帝國大學(九所大學的統稱)創立, 東京圖書館成了當時亞洲最大的圖書館, 各類學校紛紛建立。 我們只要看看清末民初, 有多少中國人跑到日本去留學, 就知道他們的教育在亞洲有多強。 而最受益的, 還是他們教育的普及。 日本從1882年起就計畫普及鄉村小學, 可一直苦於沒錢, 這下有錢了, 立刻拼命砸錢搞, 讓全國鄉村都有了學校。 日本的學齡前兒童入學率, 甲午戰爭前是58%, 戰後連年暴增, 到中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的時候,日本小孩的入學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為全球第一個消滅文盲的國家。

到中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的時候,日本小孩的入學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為全球第一個消滅文盲的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