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犯上就能收回成命?中國首位兵諫勇士自剁雙足,幸遇愛吃魚丸明主

這幾天媒體圈最熱的詞有兩個:罷賽、兵諫。

用集體罷賽的方式, 反對一位元功勳教練的離職, 媒體人喜歡用“兵諫”一詞來渲染氣氛, 似乎有了更多的威脅意味, 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兵諫, 是指用武力以下犯上, 使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 武力?現在是文明社會, 大家都不動刀動槍了, 集體罷賽也是武力的一種表達:我手中的球拍就是征戰世界的武器, 現在我要用球拍說話……

媒體人喜歡用“兵諫”來渲染氣氛

兵諫的歷史在中國, 有文字記載的可上溯至春秋時期。

一位中國歷史上首位兵諫的勇士, 兩次脅君而諫, 事成後先後剁去雙足, 用來謝罪。

幸運的是:勇士犯上的那位恰恰是明主, 兩次均無怪罪。 這位明主在歷史上從而留下美名, 悄悄告訴你:現在很多人愛吃的魚丸, 據說就是在這位明主要求下發明的。

中國首位兵諫勇士名叫:鬻(yù)拳。 很奇怪的姓,

做事更奇特:兩次兵諫國君楚文王, 事成後剁掉自己一隻腳, 第二次剁完後自殺于楚文王墓前。

鬻姓後改為譽姓

第一次脅君而諫:西元前684年, 楚文王在戰爭中抓獲蔡侯, 架起了油鼎, 準備烹殺之。 鬻拳勸諫, 認為此舉不利於楚國, 會招至其他諸侯圍攻。

楚文王不聽, 鬻拳持刀架到楚文王的頸上, 最終使楚文王收回成命。

第二次脅君而諫:西元前675, 楚文王發兵, 被巴軍打得大敗。 兵敗回國, 掌管都城城門開閉的鬻拳, 拒不打開城門接納敗軍。 無奈, 楚文王率軍又攻打黃國, 一戰而勝。

鬻拳兩次脅君而諫

兩次脅君而諫,

均獲成功。 鬻拳可謂人生贏家,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第一次脅君而諫的後果:蔡侯獲救後, 鬻拳自認持刀脅迫君王, 罪無可赦, 用劍剁掉自己的一隻腳。

第二次脅君而諫的後果:楚文王擊敗黃國軍隊在回國途中得病, 不久死去。 鬻拳將楚文王安葬後, 自認拒不開門納君之罪, 又剁掉一隻腳, 並自殺而死。

後人對於鬻拳的兩次脅君而諫評價不一。

唐代詩人周曇曾做詩大為稱讚:

鬻拳強諫懼威刑, 退省懷慚不顧生。

雙刖忍行留痛恨?唯君適足見忠誠。

全詩都是讚譽之詞, 大表其忠, 對鬻拳的兵諫之舉基本上是持肯定態度的。

兩首評價截然不同的詩

但是, 也有極其反對這種兵諫做法的。 明朝一位文人也曾做詩如下:

諫主如何敢用兵?閉門不納亦堪驚。

若將此事稱忠愛, 亂賊紛紛盡借名。

這首詩則表達了另一種觀點:這根本不是忠愛之舉, 如果這也算忠愛, 那很多人都會假借這個名號做“亂賊”之事。

其實, 鬻拳之所以能兵諫事成, 跟他遇到一位明主有關。

史載, 楚文王在第一次被兵諫後, 當場赦免鬻拳之罪, 還把鬻拳剁下來的腳供奉在太廟中, 作為自己不納諫言的一種警示。 同時, 還讓鬻拳負責掌管都城的城門。 在中國古代, 城門官通常由君王最信任的人來擔任。

第二次脅君而諫中, 楚文王因為打了敗仗, 被臣子認為這是無臉回國的行為, 只好又去打了一個勝仗才能凱旋。

愛吃魚丸的楚文王是位明主

設想,如果楚文王不是一位明主,恐怕鬻拳早已被殺,根本就不會有敗仗之君無法入城的事情發生。

說到這位楚文王,還跟一道美食有關。

說是楚文王愛吃魚,一次卻被魚刺卡住了嗓子,差點兒要了命……廚師此後每次做魚,都去骨去刺只留下魚肉,團成丸子烹飪成佳餚,楚文王大啖魚丸連口稱讚。後來,魚丸的做法也流傳至民間,成為至今被很多吃貨所喜愛的佳餚。

愛吃魚丸的開明之主楚文王,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勸諫者,成就了歷史上一段佳話。

但是,結局……

但是,結局……

都是陳年舊事了,3000多年前的事了,現代社會裡的人就當個故事聽聽吧。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愛吃魚丸的楚文王是位明主

設想,如果楚文王不是一位明主,恐怕鬻拳早已被殺,根本就不會有敗仗之君無法入城的事情發生。

說到這位楚文王,還跟一道美食有關。

說是楚文王愛吃魚,一次卻被魚刺卡住了嗓子,差點兒要了命……廚師此後每次做魚,都去骨去刺只留下魚肉,團成丸子烹飪成佳餚,楚文王大啖魚丸連口稱讚。後來,魚丸的做法也流傳至民間,成為至今被很多吃貨所喜愛的佳餚。

愛吃魚丸的開明之主楚文王,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勸諫者,成就了歷史上一段佳話。

但是,結局……

但是,結局……

都是陳年舊事了,3000多年前的事了,現代社會裡的人就當個故事聽聽吧。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