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讓吳三桂為紅顏一怒引清軍入關的秦淮八豔陳圓圓,康熙平定三番之亂後去了哪裡?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字長伯, 一字月所, 明朝遼東人, 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 錦州總兵吳襄之子, 祖大壽外甥。 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 封平西伯, 鎮守山海關。 崇禎皇帝登基, 開武科取士, 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 不久, 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 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 封平西王。 順治六年(1649年), 吳三桂鎮守雲南, 引兵入緬甸, 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 康熙元年(1662年), 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于昆明。 同年, 晉封為平西親王, 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 下令撤藩。 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 發佈檄文, 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 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 國號大周, 建都衡陽。 建元昭武, 同年秋在衡陽病逝。 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 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 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歷史書上說, 吳三桂因為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霸佔, 衝冠一怒為紅顏, 引清兵入關, 從而改變了歷史。 立於後世的民族角度, 吳三桂投降滿清自然是千古罪人;但立足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去看, 卻顯然不是如此的。

就是在滿清大軍開進北京城後, 南明政府還一心要和滿清聯合起來攻打李自成呢。 就是滿清大軍開進北京城後, 南明政府還一個勁表彰吳三桂聯合滿清“剿寇”的壯舉呢。

明失之鹿, 林立各方的擁兵大佬們都紛紛行動了起來;最終會鹿死誰手呢?

滿清、李自成、張獻忠、左良玉、高傑、劉良佐、鄭芝龍、吳三桂等擁雄兵于一方。 在這種逐鹿中原的大格局之中, 吳三桂的何去何從, 真的非常重要嗎?顯然是非常有限的!還有人將陳圓圓說成了紅顏禍水,

正是因為她導致了大明覆滅!

中國古代有一些美女曾致君王廢政弛事而亡國失身, 如周幽縱褒姒、商紂迷妲己、夫差寵西施、石崇戀綠珠、玄宗醉玉環、孟昶惑花蕊等, 遂成“紅顏禍水”之讖。 但有一位才藝俱佳的絕色女子, 雖然被認為由於她的原因而“改變”了中國267年歷史, 但她卻並不是“禍水”,這位女子便是陳圓圓。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豔”之一。

16歲時,適值蘇州城裡的玉峰昆曲班到昆山招伶人,陳圓圓心儀演劇,遂經姑父母同意,正式加入昆班學藝,因其天賦不凡,很快技壓群芳,且有傾國之色,一時成吳地名伶。時值崇禎帝田貴妃之父田弘遇奉周皇后父周奎(封嘉定伯)命赴蘇州選美,聞陳圓圓之名,立即召見,驚豔之下,以高價將陳圓圓買下帶回北京,打算獻給崇禎帝(朱由檢)。

但此時大明帝國風雨飄搖,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造反大軍蜂起南北,關外有新崛起之滿清勢力虎視耽耽隨時準備來奪取江山,內憂外患之下,崇禎帝無心思於女色,退回了田弘遇送去的陳圓圓,這樣,陳圓圓便落入田弘遇之手。

據《明史·後妃傳》,田弘遇獲得陳圓圓這樣的美女,自然心滿意足,於是在權貴聚宴間令陳圓圓侑酒,以示誇耀。崇禎末,李自成農民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甯遠總兵、平西伯吳三桂入衛。

田弘遇邀吳三桂至家,盛宴招待。陳圓圓率歌伎在宴會上表演,歌喉婉麗的江南絕色佳人,怎不讓吳三桂銷魂奪魄?而陳圓圓見了吳三桂,也以為遇見“英雄”,國難當頭,知田弘遇乃不足倚靠的冰山,她期盼能托身于吳三桂這樣的武將,而且她在蘇州時就聞過吳三桂之名,今日見了,亦頗動心,席間頻頻以目顧盼吳三桂,兩人都寄情于對方。

田弘遇之子田畹問吳三桂:“寇至,將若何?”吳三桂答道:“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話一旦挑明,田家亦無奈,聽憑吳三桂立馬將陳圓圓帶去。從此,陳圓圓的命運便與吳三桂結合在一起。

崇禎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軍圍攻北京,吳三桂聞警回師救援,大軍剛行至豐潤縣境內,李自成已攻破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混亂中眾大臣投降,其中包括吳襄。李自成派降將唐通、白廣恩進攻灤州,被吳三桂擊破,吳三桂駐兵山海關待機。

李自成入北京後軍紀紊亂,轟轟烈烈的“起義”頃刻成為“打劫”,將校們肆意搶掠國庫及降臣財物、人口,毫無紀律約束,“汝侯”劉宗敏一邊擄掠明室勳臣的金玉珠寶,一邊漁獵美色,他得知陳圓圓乃國色,遂率人強闖吳府,將圓圓搶去,又轉獻於李自成。這才有了後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滿清入關的舉動。

李自成兵敗後,吳三桂與陳圓圓在軍營重逢,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吳三桂與陳圓圓都如膠似漆,是吳三桂背負降清罪名的慰藉。

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聯繫夾擊下,李自成農民軍遭受重創,倉皇逃離北京,盡棄所掠輜重、婦女于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後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雲南後,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後宮”(《十美詞紀》)。

吳三桂獨霸雲南後,陰懷異志,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建園林安阜園,“採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甲申朝事小紀》),“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遊紀略》)。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於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

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後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歷史。在隨後的日子裡,身負國賊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克西安、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可謂風塵僕僕,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直以來,陳圓圓最後的結局,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陳圓圓失去吳三桂寵愛之後,正妻吳氏多次想要謀害她,因此為避禍,陳圓圓請求削髮為尼,此後與青燈古佛相伴。後來吳三桂反清兵敗,陳圓圓便自沉于五華山長國寺的蓮花池,死後葬于池側。

也有在城破當日,自刎而死的說法。清軍很快消滅了吳軍,向昆明全境進擊,將吳三桂全家抄斬。圓圓因已出家,不在抄斬之列,但癡情的她卻以死相報,投池自盡,安睡于荷花盛開的蓮花池中……

還有說的是,陳圓圓早在城破之際,便已經病死。

第三種說法,吳三桂死後,清軍南下,欲滅其九族。陳圓圓得到消息後,帶著兒子吳啟華、孫子吳仕傑,在吳三桂生前親信、軍師馬寶的護送下,逃到貴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避難。

由於陳圓圓經歷奇特,她的結局也引起不少人關注,傳說很多。有人說她死于蘇州,也有人說她死於上海,更有傳說她葬於陝西,或葬於四川的。但由於沒有可靠史料記載,皆成臆測。死于昆明之說似較為可信,但又有一說,陳圓圓參予了吳三桂的反叛陰謀,兵敗後與吳三桂一同被殺。

陳圓圓究競魂歸何處?現在無論是蘇州、上海還是昆明都沒有發現陳圓圓的墓地,史料中也缺少記載,所以對於陳圓圓結局,一般認為還是個謎。

陳圓圓畫像碑最早立于蓮花池老鐵路旁,日曬雨淋久經滄桑,其後曾一度消失於市井。1982年首次文物普查時,文物工作者在昆明市消防器材廠某車間找到了失落的畫像碑,並由五華區文化館存放於東寺街西寺塔的文化園內。

歷史上沒有關於陳圓圓的孩子的記載,而關於陳圓圓的女兒的記載就只有金庸先生寫的小說《鹿鼎記》,在小說中陳圓圓的女兒名叫阿珂,是陳圓圓和李自成所生的孩子。

但她卻並不是“禍水”,這位女子便是陳圓圓。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豔”之一。

16歲時,適值蘇州城裡的玉峰昆曲班到昆山招伶人,陳圓圓心儀演劇,遂經姑父母同意,正式加入昆班學藝,因其天賦不凡,很快技壓群芳,且有傾國之色,一時成吳地名伶。時值崇禎帝田貴妃之父田弘遇奉周皇后父周奎(封嘉定伯)命赴蘇州選美,聞陳圓圓之名,立即召見,驚豔之下,以高價將陳圓圓買下帶回北京,打算獻給崇禎帝(朱由檢)。

但此時大明帝國風雨飄搖,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造反大軍蜂起南北,關外有新崛起之滿清勢力虎視耽耽隨時準備來奪取江山,內憂外患之下,崇禎帝無心思於女色,退回了田弘遇送去的陳圓圓,這樣,陳圓圓便落入田弘遇之手。

據《明史·後妃傳》,田弘遇獲得陳圓圓這樣的美女,自然心滿意足,於是在權貴聚宴間令陳圓圓侑酒,以示誇耀。崇禎末,李自成農民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甯遠總兵、平西伯吳三桂入衛。

田弘遇邀吳三桂至家,盛宴招待。陳圓圓率歌伎在宴會上表演,歌喉婉麗的江南絕色佳人,怎不讓吳三桂銷魂奪魄?而陳圓圓見了吳三桂,也以為遇見“英雄”,國難當頭,知田弘遇乃不足倚靠的冰山,她期盼能托身于吳三桂這樣的武將,而且她在蘇州時就聞過吳三桂之名,今日見了,亦頗動心,席間頻頻以目顧盼吳三桂,兩人都寄情于對方。

田弘遇之子田畹問吳三桂:“寇至,將若何?”吳三桂答道:“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話一旦挑明,田家亦無奈,聽憑吳三桂立馬將陳圓圓帶去。從此,陳圓圓的命運便與吳三桂結合在一起。

崇禎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軍圍攻北京,吳三桂聞警回師救援,大軍剛行至豐潤縣境內,李自成已攻破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混亂中眾大臣投降,其中包括吳襄。李自成派降將唐通、白廣恩進攻灤州,被吳三桂擊破,吳三桂駐兵山海關待機。

李自成入北京後軍紀紊亂,轟轟烈烈的“起義”頃刻成為“打劫”,將校們肆意搶掠國庫及降臣財物、人口,毫無紀律約束,“汝侯”劉宗敏一邊擄掠明室勳臣的金玉珠寶,一邊漁獵美色,他得知陳圓圓乃國色,遂率人強闖吳府,將圓圓搶去,又轉獻於李自成。這才有了後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滿清入關的舉動。

李自成兵敗後,吳三桂與陳圓圓在軍營重逢,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吳三桂與陳圓圓都如膠似漆,是吳三桂背負降清罪名的慰藉。

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聯繫夾擊下,李自成農民軍遭受重創,倉皇逃離北京,盡棄所掠輜重、婦女于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後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雲南後,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後宮”(《十美詞紀》)。

吳三桂獨霸雲南後,陰懷異志,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建園林安阜園,“採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甲申朝事小紀》),“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遊紀略》)。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於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

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後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歷史。在隨後的日子裡,身負國賊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克西安、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可謂風塵僕僕,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直以來,陳圓圓最後的結局,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陳圓圓失去吳三桂寵愛之後,正妻吳氏多次想要謀害她,因此為避禍,陳圓圓請求削髮為尼,此後與青燈古佛相伴。後來吳三桂反清兵敗,陳圓圓便自沉于五華山長國寺的蓮花池,死後葬于池側。

也有在城破當日,自刎而死的說法。清軍很快消滅了吳軍,向昆明全境進擊,將吳三桂全家抄斬。圓圓因已出家,不在抄斬之列,但癡情的她卻以死相報,投池自盡,安睡于荷花盛開的蓮花池中……

還有說的是,陳圓圓早在城破之際,便已經病死。

第三種說法,吳三桂死後,清軍南下,欲滅其九族。陳圓圓得到消息後,帶著兒子吳啟華、孫子吳仕傑,在吳三桂生前親信、軍師馬寶的護送下,逃到貴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避難。

由於陳圓圓經歷奇特,她的結局也引起不少人關注,傳說很多。有人說她死于蘇州,也有人說她死於上海,更有傳說她葬於陝西,或葬於四川的。但由於沒有可靠史料記載,皆成臆測。死于昆明之說似較為可信,但又有一說,陳圓圓參予了吳三桂的反叛陰謀,兵敗後與吳三桂一同被殺。

陳圓圓究競魂歸何處?現在無論是蘇州、上海還是昆明都沒有發現陳圓圓的墓地,史料中也缺少記載,所以對於陳圓圓結局,一般認為還是個謎。

陳圓圓畫像碑最早立于蓮花池老鐵路旁,日曬雨淋久經滄桑,其後曾一度消失於市井。1982年首次文物普查時,文物工作者在昆明市消防器材廠某車間找到了失落的畫像碑,並由五華區文化館存放於東寺街西寺塔的文化園內。

歷史上沒有關於陳圓圓的孩子的記載,而關於陳圓圓的女兒的記載就只有金庸先生寫的小說《鹿鼎記》,在小說中陳圓圓的女兒名叫阿珂,是陳圓圓和李自成所生的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