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中的“笑話”不只有義大利還有他,200萬軍隊抵抗一個月投降德國

在西方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為什麼法國有那麼多的林蔭大道?因為德國人喜歡在樹蔭下行軍。

關於二戰中的法國, 就如同希特勒的盟友義大利——一直是個笑話。 一個人缺少智慧的頭腦, 縱使四肢再怎麼發達, 也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強者。 二戰開戰前, 擁有“世界最強的陸軍”、“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法國可攻可守, 然而僅僅與德開戰一個月後就全線崩潰, 就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

論軍事實力, 法國絕不輸給德國, 近200萬的陸軍作戰部隊, 飛機2400餘架、坦克3000餘輛、大口徑火炮10700門。 而對於德國發動閃電戰的最為關鍵的坦克, 德國有2439輛, 而法國擁有3250輛。 論軍事人才, 法國有著戴高樂、貝當等一流的軍事家。 天時地利人和, 單從德、法正面作戰能力來看, 法國就算敗也不至於敗的如此之慘。

那麼, 法軍到底因為什麼輸掉了這場戰爭呢?

首先, 由於一戰前期, 法國大肆鼓吹的“大規模進攻”戰術讓法軍傷亡慘重, 而之後卻因數次成功的防禦戰讓法國人深信不疑:未來戰爭中一定與一戰的類型如出一轍。 就這樣, 法國軍部從一個怪圈跳進了另一個怪圈, 以“完全防禦”代替“完全進攻”。 花費數十年, 造價高昂的馬奇諾防線就是對法國軍事思想的最好體現。

法軍統帥甘末林甚至高傲的宣稱:“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的英吉利海峽。 ”

二戰前的法國政府一直採取綏靖政策, 認為只要有最堅固的防線, 就可以高枕無憂。 在馬奇諾防線建成後, 法國總統勃伯魯姆開心的說“這個工事雖然不能進攻用,

但防禦絕對不成問題。 ”北有叢林密佈的阿登山區, 南有牢不可破的綿綿數千里的馬奇諾防線, 再加上駐防的幾十萬英法聯軍。 在極度膨脹的思想、盲目的安全感下, 法軍武器裝備長期不更新, 很多坦克都是一戰時的舊式坦克。 軍隊上下作風懶散, 即便是在德國突擊鄰國波蘭後, 天真的法國人還堅信, 德國軍隊勢必會被阻攔在馬奇諾防線以外, 想要攻入本土, 他們至少還得花上四五年的時間。

另外, 由於一戰中的法國損失慘重, 軍民傷亡人數高達600萬。 部分城市因為戰事連連, 幾近淪為廢墟, 經濟凋敝, 民不聊生。 法國人對戰爭極度厭惡, 他們渴望安和平安靜的生活。 就這樣, 在這種“過太平生活, 拒絕戰爭”的思想下, 消極防禦的思想也在整個法國軍隊中蔓延開來。

然而, 1940年5月的一天, 德軍以比利時作跳板, 僅用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 12日, 古德里安利用屢試不爽的閃電戰拿下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 還沉浸在美夢中的法國人, 做夢也沒想到, 一覺醒來,德國人已經踏入了法國的領土。

而那條一直讓法國人引以為榮的馬奇諾防線,在二戰結束後軍事意義早已喪失殆盡,一些工事不是成了旅遊景點,就是變成了農民“天然”的蘑菇養殖場。而大部分工事則靜靜的臥在德、法邊境,目睹歷史的變遷。

一覺醒來,德國人已經踏入了法國的領土。

而那條一直讓法國人引以為榮的馬奇諾防線,在二戰結束後軍事意義早已喪失殆盡,一些工事不是成了旅遊景點,就是變成了農民“天然”的蘑菇養殖場。而大部分工事則靜靜的臥在德、法邊境,目睹歷史的變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