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地宮究竟隱藏了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地下王國, 這裡的第一次考古發現都會讓世人為之震驚。 50年來, 世人關於是否要開啟地宮之門一直爭論不休。 正是這種爭論使那些困擾世人的謎團糾纏交結, 難以捉摸。

首先, 來看其地宮的深度。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 南北實際長160米, 總面積41, 600平方米。 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 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 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 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

網路配圖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描述地宮的深度:“穿三泉, 下銅而致槨。 ”《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 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

然而,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 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 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 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 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

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其次, 來看地宮的結構。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 《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 然而, 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現代科學家和地質學家經過反復測試, 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 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 也證實《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

為何地宮要埋入大量水銀, 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方面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 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另一方面水銀是巨毒之物, 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盜作用。

再次, 來看地宮的珍寶。

司馬遷在《史記》裡對地宮有這樣的記載:“奇器珍怪徙藏滿之……自古至今, 葬未有如始皇者也。

”這就讓後人驚歎這座神奇的地宮究竟珍藏了什麼寶物。

網路配圖

據悉, 20世紀80年代末, 地宮西側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 除車馬、禦官俑為木質外, 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 這還只是地宮外側的隨葬品, 那麼, 地宮內的金雁、珠玉、翡翠等隨葬品肯定不會少,

至於究竟有多豐富, 得等到打開那一天才能揭曉。

最後, 來看地宮的“主人”。

地宮的人主當然是秦始皇了。 這裡有兩個大家很好奇的地方。

一是秦始皇究竟使用什麼樣的棺槨?有銅棺之說, 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這樣一句記載:“下銅而致槨。 ”有木棺之說, 《漢書》有這樣的記載:“冶銅錮其內, 漆塗其外。 ”“披以珠玉, 飾以翡翠”, 這裡“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只能是木質的了, 因為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 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再說當時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 好大喜功的秦始皇應該會選擇“黃腸題湊”的木槨。 總之, 木槨之說應該比較靠譜些。

網路配圖

二是秦始皇的遺體究竟保存的怎麼樣?可以肯定的是, 秦代具備比較強的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很多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應該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但問題是, 秦始皇在下葬之前可能早已面目全非了。 他死於出巡途中, 手下趙高等大臣又謀求讓其小兒子胡亥篡位, 因此,對其死秘不發喪。當時正值酷暑時節,秦始皇的屍體很快腐爛發臭,為了掩人耳目,趙高、胡亥將鮑魚放在車上以亂其臭。兩個月後,秦始皇的屍骨才運回咸陽發喪。這個時候,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因此,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因此,對其死秘不發喪。當時正值酷暑時節,秦始皇的屍體很快腐爛發臭,為了掩人耳目,趙高、胡亥將鮑魚放在車上以亂其臭。兩個月後,秦始皇的屍骨才運回咸陽發喪。這個時候,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因此,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