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肖璐:“共用經濟”規行方能步遠

共用的翅膀一扇動, 全球的氣象就煥然一新。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興起, 這種把生產和消費融為一體的經濟形式全面顛覆了傳統經濟的“舊世界”。 從優步、滴滴等大家熟悉的共用打車軟體到最近風靡一時的“摩拜單車”, 共用經濟作為經濟新形態, 被很多人視為帶領目前我國的實體經濟走出低潮的一個好的方式, 好的途徑。

今年全國兩會第一次部長通道開放的時候,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也明確表態, 對共用經濟要支持。 的確, 作為互聯網澆灌出的新生花朵, 利用其活力和生命力拉動全國經濟快速發展,讓國人參與到共用經濟的大潮中享受其帶來的“紅利”,

實乃施政之向, 也是大勢所趨。 然而,隨著這一新業態的“快速催動”和“迅猛生長”, 卻讓許多消費者感歎“想要愛你不容易”。

拿共用單車為例, 今年1月, 深圳蛇口灣廈山公園附近, 500輛共用單車被堆成小山, 不少車被人故意損壞, 車輪被碾軋變形。 在各地也有不少市民“網曬”共用單車遭遇的奇葩待遇:沒腳蹬子, 沒車座, 沒車軲轆, 車座上被插針, 被人上鎖用不了, 被人刷成別的顏色據為己有。 同時,“充值容易退費難”也是共用自行車備受消費者質疑的焦點問題。 “互聯網+”讓商家、平臺和消費者互聯共通、共用進步的同時, 也為我們帶來了監管“無據可依”以及誠信體系尚待建立的難題,

給這一新新行業的淨化和監管帶來了新的難度。

我們中國人常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說的就是做人辦事必須遵守原則, 若是沒有遵循的“野蠻生長”, 最終難以成就“大氣候”。 這對於正在逐步擴張的“共用經濟”來說也是一樣, 面對個人使用上的不誠信、平臺治理上的不規範、行業監管上的空窗期等“成長的煩惱”, 我們必須讓“規矩意識”小跑步追上迅猛發展的共用經濟, 以適應實際現狀的規則制定達到難題逐個擊破的效果。

對此, 在共用經濟中孕育出的各類運營企業要在“摸著石頭過河”中, 挺起規矩意識, 從企業自律做起, 善用自身的管理許可權, 制定一以貫之的執行標準,規範不正當的得利方式,

促進新生行業的規範發展;各級地方政府在監管上也當做到依法依規懲治違法犯罪行為, 著力加大使用的全程監督和不文明行為的查處力度, 同時探索建立信用體系, 為共用加上“信用鎖”。 當然, 消費者作為共用經濟的主體, 更當主動進入“共用者”的角色, 既做共用經濟的得益者, 也做市場規矩的維護者, 讓文明開出新花。

隨著共用經濟越來越普及, 古人所說的“天下為公”“大同社會”的夢想正逐步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但只有讓共用運行在法理內、道德裡, 方能走的更穩更遠。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肖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