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飛將軍李廣為何不被漢武帝重用難封侯的原因

漢景帝時期, 七王作亂, 吳楚叛軍西進之時, 梁國首當其衝。 此時的李廣作為驍騎都尉隨從太尉周亞夫馳騁梁國, 協同景帝之弟梁王打了幾場勝仗, 並且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 李廣所向披靡, 一鼓作氣, 奪了敵方的主將之旗。 無敵的李廣自然贏得了滿堂喝彩。 雖然他僅僅是個都尉, 李廣還是被前敵總指揮梁王破例私下授予了將軍之印。 這是破格的獎勵, 不知深淺的李廣只顧著高興, 哪知這次私下的破格獎勵將給自己以後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朝廷內部的事情李廣當然無緣知曉, 他所知道的是, 就因為梁王的這次獎勵, 朝廷取消了對他的任何封賞。 之後, 李廣就成了邊將, 一直在太守職位上徘徊, 從來沒有任何提拔。

多年後, 漢武帝即位, 此時的李廣依然是舉國公認的名將之花。 新皇帝, 新氣象, 李廣終於從地方來到了中央, 被漢武帝調任未央宮的禁衛軍長官。

只是多年的邊地生涯之後, 李廣已告別了中年。

老將蒙羞

漢武帝一改文景之時的韜光養晦政策, 時時表現出有所作為的政治姿態, 使李廣再次看到希望之光。

李廣躍躍欲試, 大概又等了四年, 李廣才正式由衛尉升任將軍, 帶兵出雁門關進攻匈奴。 這次遲來的機會卻讓李廣蒙受了恥辱。

匈奴兵多勢眾, 生擒了李廣。 受俘的李廣被放在繩編的網兜裡, 李廣假裝死去, 斜眼看到他旁邊的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 突然一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 趁勢把少年推下去, 奪了他的弓, 打馬向南飛馳數十裡, 重又遇到他的殘部, 於是帶領他們進入關塞。 匈奴出動追捕的騎兵幾百名來追趕他, 李廣一邊逃一邊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殺追來的騎兵, 最終逃脫, 灰頭土臉地回到長安, 被判斬首, 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 被削職為民。

歲月不居, 時光如流。 在偉大的時代, 李廣只能在閒居中打發光陰。

多年之後, 匈奴再犯入遼西太守, 李廣再次進入漢武帝的視野,

被任為右北平太守。 多年的威名, 讓匈奴望而卻步。 不久, 李廣又被任為後將軍, 跟隨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征伐匈奴, 可惜這次李廣依然是無功而返。

李廣為何不得重用

文景兩帝時代, 李廣在北部邊境7個地方任過太守, 飛將軍名號就是那時候掙來的。 當時, 漢軍對匈奴取戰略守勢, 往往依託關塞亭障抵禦敵軍。 在居高臨下的陣地戰中, 李廣充分發揮箭術高超的特長, 射殺了一些靠近亭障的匈奴騎兵, 故匈奴送其飛將軍之譽。 到了武帝時期, 對匈奴改取戰略攻勢, 運動戰取代了陣地戰。 漢武帝是聽著李廣的大名長大的, 上臺後也給了飛將軍表現機會, 可惜李廣基本上都沒有抓住, 還在野戰中有過被俘記錄。 漸漸地, 漢武帝就把他晾在一邊了。

漠北決戰, 李廣執意請戰, 漢武帝拗不過, 同意了, 但私下又悄悄交代衛青只給李廣一支偏師, 由於本文主題是漢武帝軍事改革, 李廣的事扯太多就喧賓奪主了。

總之, 漢武帝得出結論——老將們不中用了, 必須從青年才俊中選拔新生代將帥。 問題是:如何觀察和發現人才呢?

漢武帝決定親力親為,辦法是在宮廷和宮城近衛軍中新建幾支部隊,並且多從名將多出焉的北部邊郡挑人。若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大多具有相似身份——宮廷侍衛武官出身。最典型的莫過於衛青與霍去病:衛青——出身羽林(增設的宮廷近衛軍,約2000人),選任車騎大將軍、大將軍。霍去病,侍中出身,選任驃姚校尉、驃騎將軍。這也就是為什麼曾被稱為“飛將軍”的一代名將李廣,卻不受到漢武帝重用的原因。

問題是:如何觀察和發現人才呢?

漢武帝決定親力親為,辦法是在宮廷和宮城近衛軍中新建幾支部隊,並且多從名將多出焉的北部邊郡挑人。若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大多具有相似身份——宮廷侍衛武官出身。最典型的莫過於衛青與霍去病:衛青——出身羽林(增設的宮廷近衛軍,約2000人),選任車騎大將軍、大將軍。霍去病,侍中出身,選任驃姚校尉、驃騎將軍。這也就是為什麼曾被稱為“飛將軍”的一代名將李廣,卻不受到漢武帝重用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