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伐“飛將軍”令人意想不到的文采

韓複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 字向方, 河北省霸州市人。 中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 也是大軍閥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韓複榘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

19歲離家闖關東自謀生路, 後投效兵營。 韓複榘通過北伐戰爭, 一戰成名。 他一路猛打猛衝, 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 故而時人稱其為"飛將軍"。

韓複榘在中原大戰中, 脫離馮玉祥而轉向投靠蔣介石, 在山東韓擊敗晉軍,

為蔣介石鞏固了前沿戰線。 韓複榘掌握河北的軍政大權後, 誓要“變魯為齊”。 在此過程中, 韓複榘澄清吏治、禁煙、剿匪, 並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 建設模範新鄉村, 並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 以提倡經濟保障。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 1937年, 韓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畫。

七七事變後, 韓複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 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

由於韓複榘不是蔣介石的嫡系, 兩人多次發生矛盾, 一槍不發, 導致山東省淪陷,

隨後, 華北黃河一帶這一重要戰略位置被日軍佔領。 蔣介石借機將韓複榘交國民政府軍事檢察機關逮捕, 不久槍決。

前文說過, 由於韓複榘才識過人, 所以他的字也另有一番情趣。

誰說武人沒有文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