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要過來我就跳河!”你被你家熊孩子威脅過嗎

01

社區裡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 河兩邊是碗口粗的柳樹, 穿過社區門口的地方有一個石橋, 是社區裡最美的風景。 從我們窗子裡正好能看到小河,

我也喜歡對著小河思考事情。

一天我和兒子正在窗臺上看繪本, 突然一聲很突兀的聲音從窗外傳來:“你要過來我就跳河!”聲音很大很刺耳。

我們趕緊探頭去看, 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站在河邊, 正在低頭抽泣, 還十分警惕地抬頭看看大路。 路上站著一個拿包的婦女, 應該是孩子的媽媽, 緊張地勸說:“你過來, 你過來我就給你錢。 ”

“我不!我就不!你過來我就跳河!”當孩子歇斯底里的重複“要跳河”這一想法時, 孩子的媽媽更害怕了, 各種道歉認錯, 承諾許願, 溫言相勸, 孩子仍不為所動, 杵在河邊哭個不停。

小河有四五米深, 河邊的護欄長年風吹日曬, 又年久失修, 很多地方出現斷裂。 小孩子如果真的想跳, 十分容易。

現在河裡水有一個大人高, 加上初春已經開化, 我的心也緊張起來, 害怕熊孩子的媽媽進一步刺激孩子, 跳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

幸運的是經過孩子媽媽一再努力, 孩子終於不再抵制媽媽靠近他, 孩子的媽媽看準時機一把把孩子拉過來, 照著屁股打了過去。

“我叫你給我不聽話!我打死你!”說完, 使勁拉著孩子的手走了, 孩子掙了幾下, 沒有掙脫, 氣得又嚎啕大哭起來。

我直接無語了, 孩子本來就情緒很激動, 這個時候採取這種教育方式, 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情緒化的。

“媽媽, 小哥哥怎麼了?”兒子奇怪地問。

“小哥哥想起了傷心的事, 在小河邊安靜地呆一會就沒事了。 ”

“阿姨為什麼要打他呢?”兒子腦子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

“因為小哥哥這樣做是不對的,

首先小河邊很滑, 很危險, 他應該把事情跟媽媽說清楚, 不然媽媽多擔心啊。 他的媽媽為了讓他記住這個道理, 所以打他。 就像我想讓你記住什麼事情讓你多說幾遍是一個道理。 ”

02

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一則新聞:一培訓機構有一小學生突然爬出窗外,

並有消防員到現場。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培訓機構講:小朋友比較調皮, 他想買個手機, 向老師要錢, 老師沒給, 給家長打電話, 他就靠近窗戶, 並讓老師給他3000塊買手機。 最後, 男孩經勸說爬進教室。

在現實生活中, 類似孩子威脅父母甚至老師的場景非常常見。

在商場的時候曾經見過一個小男孩在地上打著滾喊到:“你不給買我就不起來!”

在學校門口聽到過:“你不給我買新書包我就把這個舊書包扔到垃圾桶裡!”

在遊樂場聽到過:“你不讓我玩這個我就不回家!”

如果追溯源頭, 孩子威脅父母的情形一般發生在一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合理表達自我意願的管道;二是自己的訴求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三是父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不能讓孩子信服,

給孩子留下了可商量的餘地。

那麼孩子怎麼學會的威脅父母這種方式呢?

在親子溝通中, 父母常常說“如果你……我就……”, 讓孩子以為做什麼事情都是可以講條件的。 “如果你今天乖乖去幼稚園, 下午媽媽就帶你去買玩具”、“你如果快點完成作業, 我就給你錢去買零食”。 無疑傳達給孩子自己認為他不想去做事, 必須通過誘導才能做好。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妥協, 在孩子哭鬧、打滾的時候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予以滿足, 長此以往, 孩子就學會了通過威脅大人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還有的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採用極端武力的處理方式, 容易誘發孩子的抵抗心理。 在下次面對相似的場景的時候, 孩子採用更強烈的方式威脅父母。就像剛開頭講到的那個媽媽,在把孩子勸好以後,卻用打罵的方式懲罰孩子,而不是去疏導孩子的情緒,容易誘發更激烈的反抗。

還有的孩子做出威脅父母的行為是受電視電影中某些橋段的影響。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某些人向伴侶或者其他親人提出很難做到的要求被拒絕的時候,經常會提出條件甚至以死相逼,直到對方不得不答應自己的請求。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有可能學會了這種處事方式。

03

有一次在鄰居家串門,鄰居家孩子威脅他爸爸:“如果你不給我玩手機,我就光看電視不上學!”孩子爸爸本來因為孩子執著玩手機生氣呢,聽到這句話突然笑了。我不解地問:“你笑什麼?”這個時候不應該氣憤嗎?

孩子爸爸自豪地說:“學會威脅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

不可否認,孩子認識到自己可以通過提條件的方式“脅迫”別人達到要求是智商發展的表現。但是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以此為自豪而任其發展呢?

肖肖是個獨生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去了外地打工。出於沒有在身邊的陪伴而產生的愧疚感,他的爸爸媽媽從小對他有求必應。

後來高中的時候,他開始翹課,在家整天整夜的玩遊戲。他的父母這才急了,逼他去上學。他卻說什麼也不去,甚至說:“如果你們再逼我,我就去跳樓!”

本身就執拗的孩子,又正值青春期,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做出來。他的父母不敢強逼,只好任由他在家混日子。

現在肖肖家有車有房,還開了一家飯店,在我們村算是有錢人。可是有一次他媽媽淚流滿面地說:“我願意用這些去換過去的時間,好好教育孩子。”

對孩子威脅別人的小行為充耳不聞任其發展,有可能讓孩子變本加厲,用生命和死亡來威脅別人。

04

如果不理會孩子的威脅孩子有可能真的做出讓大人後悔的事來,可是輕易妥協又怕孩子變本加厲。所以對孩子威脅家長的行為,還是從源頭就預防比較好,像肖肖這樣就很難再去控制了。

父母要反思自己是否沒有給孩子表達自我意識的管道,無形中“逼迫”孩子採用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如果有,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加民主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意願得到充分表達。

作為家長要提醒自己少用提條件的方式要求孩子去做什麼事情。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父母少提條件孩子也會受影響,減少威脅父母的行為。

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要認可和尊重,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滿足,不能立刻滿足也要告訴孩子原因。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堅決說“不”,讓孩子知道沒有迴旋的餘地。

如果孩子任性哭鬧、不聽勸告的時候,可採取暫時隔離、冷處理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決心。同時給孩子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將心中的憤懣、不滿發洩出來。

避免用死亡要脅父母的行為還要從小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通過講述尊重生命的故事、閱讀相關的繪本、觀看敬畏生命的影片等,讓孩子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孩子採用更強烈的方式威脅父母。就像剛開頭講到的那個媽媽,在把孩子勸好以後,卻用打罵的方式懲罰孩子,而不是去疏導孩子的情緒,容易誘發更激烈的反抗。

還有的孩子做出威脅父母的行為是受電視電影中某些橋段的影響。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某些人向伴侶或者其他親人提出很難做到的要求被拒絕的時候,經常會提出條件甚至以死相逼,直到對方不得不答應自己的請求。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有可能學會了這種處事方式。

03

有一次在鄰居家串門,鄰居家孩子威脅他爸爸:“如果你不給我玩手機,我就光看電視不上學!”孩子爸爸本來因為孩子執著玩手機生氣呢,聽到這句話突然笑了。我不解地問:“你笑什麼?”這個時候不應該氣憤嗎?

孩子爸爸自豪地說:“學會威脅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

不可否認,孩子認識到自己可以通過提條件的方式“脅迫”別人達到要求是智商發展的表現。但是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以此為自豪而任其發展呢?

肖肖是個獨生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去了外地打工。出於沒有在身邊的陪伴而產生的愧疚感,他的爸爸媽媽從小對他有求必應。

後來高中的時候,他開始翹課,在家整天整夜的玩遊戲。他的父母這才急了,逼他去上學。他卻說什麼也不去,甚至說:“如果你們再逼我,我就去跳樓!”

本身就執拗的孩子,又正值青春期,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做出來。他的父母不敢強逼,只好任由他在家混日子。

現在肖肖家有車有房,還開了一家飯店,在我們村算是有錢人。可是有一次他媽媽淚流滿面地說:“我願意用這些去換過去的時間,好好教育孩子。”

對孩子威脅別人的小行為充耳不聞任其發展,有可能讓孩子變本加厲,用生命和死亡來威脅別人。

04

如果不理會孩子的威脅孩子有可能真的做出讓大人後悔的事來,可是輕易妥協又怕孩子變本加厲。所以對孩子威脅家長的行為,還是從源頭就預防比較好,像肖肖這樣就很難再去控制了。

父母要反思自己是否沒有給孩子表達自我意識的管道,無形中“逼迫”孩子採用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如果有,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加民主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意願得到充分表達。

作為家長要提醒自己少用提條件的方式要求孩子去做什麼事情。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父母少提條件孩子也會受影響,減少威脅父母的行為。

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要認可和尊重,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滿足,不能立刻滿足也要告訴孩子原因。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堅決說“不”,讓孩子知道沒有迴旋的餘地。

如果孩子任性哭鬧、不聽勸告的時候,可採取暫時隔離、冷處理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決心。同時給孩子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將心中的憤懣、不滿發洩出來。

避免用死亡要脅父母的行為還要從小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通過講述尊重生命的故事、閱讀相關的繪本、觀看敬畏生命的影片等,讓孩子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