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晃比張遼更厲害

張遼與徐晃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將, 也都是降將, 私下裡這兩個人和關羽感情交厚。 如果比起這二人, 誰的能力更強些, 似乎各有千秋。

作為五子良將, 一般的排序大都是張遼在前, 徐晃次之。 下面看看這兩個人的情況:

其一, 籍貫。 張遼是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區大夫莊)人, 徐晃是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 蜀漢名將關羽山西解良人, 三人都是山西老鄉。 而且三人私交甚好。

其二, 出身相似, 都不是曹操的嫡系。 張遼——少為郡吏。 漢末, 並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 召為從事……以兵屬呂布, 遷騎都尉。 徐晃——為郡吏, 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 拜騎都尉。 不僅都是郡吏出身, 而且降曹前都做過騎都尉。

其三, 曹營身份。 《三國志》:張遼——太祖破呂布於下邳, 遼將其眾降;徐晃——太祖討奉于梁, 晃遂歸太祖。 《魏書》中王沈在讚揚曹操用人的時候說:“知人善察, 難弦以偽, 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 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 ”二人同屬“亡虜”。 都是降將。

其四, 都是曹操最喜歡的名將。 張遼與徐晃都有自己最光輝的一戰, 前者在合肥, 後者在樊城, 都對魏國的邊防做出了很大貢獻。 洪邁說:“張遼走孫權于合肥, 郭淮拒蜀軍于陽平, 徐晃卻關羽于樊, 皆以少制眾, 分方面憂。 ”也將二人相提並論。

那麼誰更厲害些:

當然是徐晃:

其一, 徐晃曾1合陣斬崔勇, 1合陣斬李樂, 不數合陣斬汪昭, 不數合陣斬彭安, 生擒審配。 徐晃在嚴格單挑中乾脆俐落地擒斬5將, 該記錄在一流武將中絕對第一!

其二,徐晃能擊敗袁紹手下大將韓猛(當屬二流),並能速勝劉封(三流),再結合其斬將數目獨步一流這一優勢,我們應該有足夠證據進行判定了:徐晃攻擊能力為一流上游。

其三,和許褚類似:徐晃戰許褚50餘合不分勝負,說明其防守能力當優於一流。但此戰實際是為曹操人為叫停的,而他這麼做的目的用其原話說就是“徐晃乃真良將也。吾不忍以力並之,當以計招之。”也就是想招降徐晃。

其四,和文醜交戰,徐晃表現也很好。能提前觀察到文醜施射並及時預警,說明其戰陣經驗豐富,臨敵冷靜老練。

其五,徐晃最厲害的是戰敗關羽:關羽只好親自率領五千步騎兵出戰救援四塚屯,而徐晃也親自迎戰關羽。裴注引《蜀記》中記載,關羽與徐晃見面以後,由於二人是故交,所以在一起隔著一段距離敘舊聊天。敘舊之後,徐晃轉身對自己的軍隊下令:“取關羽人頭者,賞金千斤!”關羽被徐晃的舉動驚呆了,問徐晃:“大哥,你這是幹什麼?咱哥倆說得好好的,你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徐晃說:“私交是私交,國事是國事!”這一戰,關羽被徐晃擊敗,狼狽逃回圍頭屯,但是徐晃卻不依不饒,居然率軍追擊關羽,一直追到關羽的圍頭屯大營。敞開軍營大門迎接關羽進入的守營士兵,在徐晃的追兵殺至的情況下,已經沒有機會關閉營門應敵了,關羽的圍頭屯居然就此被徐晃攻破,兵敗如山倒。由於關羽的軍營背臨沔水(漢江),所以很多士兵被追得投入沔水中淹死。關羽慘敗,只好就此退出了對樊城的包圍,帶領殘部撤回南郡。關羽的下場,大家都知道,南郡被奪,士兵見親人在城中安然無恙,也無心再戰,軍隊離散,關羽無力回天,最後敗走麥城,被吳將潘璋手下部將馬忠所擒獲。

再看張遼:

其一,張遼對末流武將的嚴格單挑戰績為斬將兩員(沮鵠,蹋頓),遜于徐晃;對三流呂虔僅佔據上風卻未能完勝;對二流淩統戰50合亦僅搶得上風未獲完勝。這些戰例皆表明張遼攻擊能力似乎不夠突出。

其二,防守能力方面,張遼曾與張郃四五十合戰平,與太史慈七八十合戰平,皆顯示出一定防守實力。可惜張遼未嘗與超一流一戰,因此其攻擊武力未能得到充分檢驗;更兼太史慈、張合二將皆不以攻擊見長,因此我們無法將張遼防守能力定位過高。

其三,張遼最厲害的是威震逍遙津:曹操赤壁大敗,回北方休養生息,留張遼,樂進,李典守合肥。“將千餘人屯合肥”。孫權率十萬兵挾赤壁餘威攻打,兵力是一比十四。眾寡懸殊,“諸將皆疑”,各自畏懼,都欲堅守待援。張遼挺身而出,“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這話深合兵法,自古圍城,最忌士氣低落。出城趁敵方兵力未曾合攏沖陣,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但城外十萬之眾,到底應該分多少兵攻擊?張遼只挑選了八百。他又作對了,兵貴精不在多,挑選死士,當可以一敵百。他的武勇在戰場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其勇可比當年常山趙子龍長阪一戰。他大呼:“雁門張文遠在此!”一直沖到孫權麾下,以孫權這等一代豪傑,尚且只有“走登高塚”,不敢應戰。這一仗,直殺得東吳人人膽寒。十萬大軍頓時沒了士氣。孫權圍城十日,見事不可為,引兵退走。這還沒完,張遼並不滿足守城的勝利,他要擴大戰果。“率諸軍追擊,幾複獲權。”典型的以少勝多。曹丕登位二年的時候,親自在洛陽召見了他,並詢問當日合肥戰況,稱讚他是“古之召虎”。 合肥之戰後,他一直屯兵陳郡,遏制孫權。他病了的時候,孫權都不敢少動,孫權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其威風如是。

二人都是儒將,但曹操對徐晃更偏愛一些。曹操說徐晃:“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說徐晃前無古人的戰績,比孫子吳起還要厲害;對張遼曹操說:曹操曾對漢獻帝上表道:“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禦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說他文武雙全,不過和徐晃相比,還是有所不足。

其二,徐晃能擊敗袁紹手下大將韓猛(當屬二流),並能速勝劉封(三流),再結合其斬將數目獨步一流這一優勢,我們應該有足夠證據進行判定了:徐晃攻擊能力為一流上游。

其三,和許褚類似:徐晃戰許褚50餘合不分勝負,說明其防守能力當優於一流。但此戰實際是為曹操人為叫停的,而他這麼做的目的用其原話說就是“徐晃乃真良將也。吾不忍以力並之,當以計招之。”也就是想招降徐晃。

其四,和文醜交戰,徐晃表現也很好。能提前觀察到文醜施射並及時預警,說明其戰陣經驗豐富,臨敵冷靜老練。

其五,徐晃最厲害的是戰敗關羽:關羽只好親自率領五千步騎兵出戰救援四塚屯,而徐晃也親自迎戰關羽。裴注引《蜀記》中記載,關羽與徐晃見面以後,由於二人是故交,所以在一起隔著一段距離敘舊聊天。敘舊之後,徐晃轉身對自己的軍隊下令:“取關羽人頭者,賞金千斤!”關羽被徐晃的舉動驚呆了,問徐晃:“大哥,你這是幹什麼?咱哥倆說得好好的,你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徐晃說:“私交是私交,國事是國事!”這一戰,關羽被徐晃擊敗,狼狽逃回圍頭屯,但是徐晃卻不依不饒,居然率軍追擊關羽,一直追到關羽的圍頭屯大營。敞開軍營大門迎接關羽進入的守營士兵,在徐晃的追兵殺至的情況下,已經沒有機會關閉營門應敵了,關羽的圍頭屯居然就此被徐晃攻破,兵敗如山倒。由於關羽的軍營背臨沔水(漢江),所以很多士兵被追得投入沔水中淹死。關羽慘敗,只好就此退出了對樊城的包圍,帶領殘部撤回南郡。關羽的下場,大家都知道,南郡被奪,士兵見親人在城中安然無恙,也無心再戰,軍隊離散,關羽無力回天,最後敗走麥城,被吳將潘璋手下部將馬忠所擒獲。

再看張遼:

其一,張遼對末流武將的嚴格單挑戰績為斬將兩員(沮鵠,蹋頓),遜于徐晃;對三流呂虔僅佔據上風卻未能完勝;對二流淩統戰50合亦僅搶得上風未獲完勝。這些戰例皆表明張遼攻擊能力似乎不夠突出。

其二,防守能力方面,張遼曾與張郃四五十合戰平,與太史慈七八十合戰平,皆顯示出一定防守實力。可惜張遼未嘗與超一流一戰,因此其攻擊武力未能得到充分檢驗;更兼太史慈、張合二將皆不以攻擊見長,因此我們無法將張遼防守能力定位過高。

其三,張遼最厲害的是威震逍遙津:曹操赤壁大敗,回北方休養生息,留張遼,樂進,李典守合肥。“將千餘人屯合肥”。孫權率十萬兵挾赤壁餘威攻打,兵力是一比十四。眾寡懸殊,“諸將皆疑”,各自畏懼,都欲堅守待援。張遼挺身而出,“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這話深合兵法,自古圍城,最忌士氣低落。出城趁敵方兵力未曾合攏沖陣,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但城外十萬之眾,到底應該分多少兵攻擊?張遼只挑選了八百。他又作對了,兵貴精不在多,挑選死士,當可以一敵百。他的武勇在戰場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其勇可比當年常山趙子龍長阪一戰。他大呼:“雁門張文遠在此!”一直沖到孫權麾下,以孫權這等一代豪傑,尚且只有“走登高塚”,不敢應戰。這一仗,直殺得東吳人人膽寒。十萬大軍頓時沒了士氣。孫權圍城十日,見事不可為,引兵退走。這還沒完,張遼並不滿足守城的勝利,他要擴大戰果。“率諸軍追擊,幾複獲權。”典型的以少勝多。曹丕登位二年的時候,親自在洛陽召見了他,並詢問當日合肥戰況,稱讚他是“古之召虎”。 合肥之戰後,他一直屯兵陳郡,遏制孫權。他病了的時候,孫權都不敢少動,孫權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其威風如是。

二人都是儒將,但曹操對徐晃更偏愛一些。曹操說徐晃:“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說徐晃前無古人的戰績,比孫子吳起還要厲害;對張遼曹操說:曹操曾對漢獻帝上表道:“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禦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說他文武雙全,不過和徐晃相比,還是有所不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