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數量不少傳唱度不高 孩子們的歌曲去哪了?

今天是世界兒歌日。 提到兒歌, 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那些已經傳唱了半個世紀的《小燕子》《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些年, 新創作的兒歌作品數量不少, 但傳唱度不高, 這也是我國當代兒歌正在面臨的尷尬。 ”天津市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兒歌創作人劉兆山說。

現在的孩子們都喜歡唱什麼歌?近日, 帶著這個問題, 記者走訪了部分幼稚園和小學。 在幼稚園採訪時, 記者發現大部分孩子會唱的多是一些老兒歌, 還有部分動畫片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題曲等。 “雖然現在孩子們玩的是ipad,

用的都是高科技的電子產品, 但嘴裡哼著的歌還是我們小時候, 甚至是我父母小時候就在唱著的兒歌。 ”“80後”幼師郭琳琳說。 小學的情況與幼稚園相似又有所不同, 除了幾首耳熟能詳的老兒歌外, 小學生似乎更喜歡流行歌曲, 《小蘋果》成為人人會唱的校園神曲。

“其實現在中國的兒歌作品並不少, 不過能夠讓孩子們真正記住並喜歡唱的作品卻不多。 即使是在專業領域獲得大獎的兒歌, 也不可能普及到‘人人會唱’。 ”今年75歲的劉兆山, 曾創作過600多首兒歌作品。 但是他坦言, 這些作品與國內其他兒歌作品一樣, 多數沒有“廣為流傳”。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劉兆山認為, 主要是因為現在多數兒歌童趣和藝術性一般, “這與創作隊伍老化有關。

”據劉兆山介紹, 在天津市兒童文學研究會, 目前與他一起還在堅持兒歌創作的人, 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對此, 不少專業人士認為, 兒歌的創作, 需要創作者針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靜下心來, 仔細打磨, 創作符合兒童認知水準的作品, “孩子們需要好的兒歌, 家庭和社會應該為一些好兒歌的傳唱提供良好的氛圍, 政府也應該給予兒歌創作更多的鼓勵與扶持。 ”和平區中心小學音樂教師楊郁婉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