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產後出血可以這樣預防!

本文指導專家: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婦產科 主任醫師 陳茜

【小編碎碎念】經常看古裝劇的妹子們都會對一個詞不陌生——產後血崩,

女人生孩子經常會遭遇, 若有主角光環護體, 一般都能靠神一般的信念挺過來;否則, 要是什麼女N號, 經常就要領盒飯了!產後血崩病, 是中醫病名, 指產婦分娩後, 突然陰道大量出血, 相當於西醫說的產後出血。 其實不光是在古代, 在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 產後出血仍然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 聽起來好恐怖, 那產後出血真的防不勝防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產科主任陳茜告訴大家, 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減少產後出血的風險。 壹什麼是產後出血?

生孩子都會出血怎樣才是產後出血

在正常情況下, 胎盤從子宮蛻膜層剝離時, 剝離面的血竇開放, 常見有些出血, 但當胎盤完全剝離並排出子宮之後, 流血迅速減少。

產後出血多是指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或者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出血超過1000ml。 產後出血大多數發生在產後2小時內。 晚期產後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以後, 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 多見於產後1-2周。

產後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併發症, 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 產後出血排在我國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

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後出血最常見原因

產後出血有四大主要原因, 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 其中, 子宮收縮乏力是最常見的原因, 約占70%-80%。 胎兒娩出後, 子宮肌纖維收縮和縮複使胎盤剝離面迅速縮小, 同時其周圍的螺旋動脈得到生理性結紮, 血竇關閉, 出血得到控制。

任何原因影響到子宮肌收縮和縮複功能, 都可以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

1、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的常見因素

A、全身因素

產婦精神過度緊張, 對分娩過度恐懼, 尤其對順產缺乏足夠信心;

臨產後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或子宮收縮抑制劑;

合併慢性全身性疾病;體質虛弱等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B、藥物因素

臨產後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或子宮收縮抑制劑。

C、產科因素

產程延長、產婦體力消耗過多, 或產程過快;

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宮腔感染等等可使子宮肌層水腫或滲血, 影響子宮收縮。

D、子宮因素

子宮病變, 如子宮畸形(雙角子宮、殘角子宮、雙子宮)或子宮肌瘤等;

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 如巨大胎兒、多胎妊娠、羊水過多;

子宮肌壁受損, 如剖宮產史、子宮穿孔史、子宮手術史;

產次過多等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

2、胎盤因素

胎盤因素有:胎盤滯留、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胎膜部分殘留。

3、軟產道裂傷

分娩過程中產道裂傷常與以下因素有關:軟產道組織彈性差;急產、產力過強、巨大胎兒分娩;陰道手術助產(如產鉗助產、臀牽引術等);會陰切開縫合時, 止血不徹底;宮頸或陰道穹窿的裂傷而未能及時發現等。

4、凝血功能障礙

產婦凝血功能障礙多見於:

與產科有關的併發症所致, 如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盤早剝及死胎等可併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產婦合併血液系統疾病,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肝臟疾病等。

為什麼剖宮產比順產更容易發生產後出血?

首先、因為順產是由人體的自然分娩過程, 而剖宮產則需要切開子宮娩出胎兒, 出血量一般會比順產增多。

其次、擇期剖宮產術前子宮沒有規律的收縮, 再加上剖宮產的切口破壞了子宮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胎兒娩出後易致子宮收縮乏力, 發生產後出血的機率增高。

最後、剖宮產術中因各種原因導致子宮切口撕裂, 損傷子宮動脈等導致出血過多。

所以:存在體質虛弱, 年齡較大, 合併慢性全身性疾病、與產科有關的併發症、疤痕子宮、容易出現情緒緊張等情況的產婦更加容易發生產後出血。 各位孕媽對照一下, 如果有以上其中之一, 要謹遵醫囑小心護理哦。

產後出血不僅當時危及生命還可能致多器官功能減退

產婦一旦發生產後出血, 如處理不及時,會導致失血性休克,不僅當時會危及生命,還有可能影響日後生活品質。

總的來說胎兒娩出後陰道流血及出現失血性休克、嚴重貧血等相應症狀,是產後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低血壓時產婦會出現頭暈、心慌、煩躁、四肢濕冷、暈厥等,若不能及時止血,將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若失血過多休克持續時間較長,即使獲救,因垂體前葉組織缺氧時間過長而出現變性壞死繼而纖維化,最終導致出現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後遺症(席漢氏綜合征);

緊急搶救時可能需要切除子宮來挽救產婦生命。有的雖然經全力搶救保住了生命,但由於大量失血,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臟器功能受損。

最嚴重最壞的結果就是導致產婦死亡。

事後

還有可能導致產婦貧血,產後恢復更慢,身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產褥感染等。同時,產後貧血、營養不足,產婦精神緊張、焦慮,也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不利於母乳餵養。

微醫小課堂:“席漢氏綜合征”

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它分泌多種激素,對人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都有重要作用。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時,最敏感的是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減少,其後影響促甲狀腺激素和促腎上腺激素的分泌,逐漸出現性功能減退以及甲狀腺、腎上腺皮質素功能減退等,就是“席漢綜合征”。

臨床可能表現為:產褥期長期衰弱乏力,最早為無乳汁分泌,然後繼發閉經,即使月經恢復,也很稀少,繼發不孕,性欲減退,生殖器萎縮等。

發生產後出血要針對具體原因做不同的搶救

現場如何處理應該由實際情況決定,要針對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對於子宮收縮乏力,可通過加強子宮收縮(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宮腔紗條填塞或宮腔放置球囊、各種手術方法(子宮壓縮縫合術、結紮盆腔血管、相應血管栓塞、切除子宮)等止血措施。

對於胎盤因素,根據不同的原因做相應的處理。

對於軟產道裂傷,按解剖層次進行及時縫補裂傷。

對於凝血功能障礙,首先要排除上述三種原因所導致的出血,儘快輸血、血漿,及時補充血小板等血液製品。

如果經積極的搶救還是無法止血,危及產婦生命時,就可能要切除子宮了。

做好這些幫你減少產後出血風險

產後出血雖然難以預先估計,但做好產前評估和妊娠期的保健還是可以減少出現產後出血的風險,建議孕產婦尤其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合理規劃孕產年齡,儘量避免太高齡(>35歲)時懷孕生產,做好計劃生育,減少人工流產次數。

第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務必在懷孕前做好檢查評估,有高危因素要做好針對性的治療,經醫生的評估後,在身體狀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懷孕。

第三,在懷孕期間注意做好圍產期保健,尤其要合理均衡的飲食,避免營養攝入過多導致孕婦肥胖、胎兒過重(巨大胎兒),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第四,分娩方式儘量選擇順產,尤其是初次分娩,剖宮產會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而且疤痕子宮對下次妊娠增加了風險。

後話

有不少孕媽在生第一胎時出現產後出血,很擔心第二胎會不會發生產後出血的概率更高,對此陳主任表示,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要看分娩第一胎時導致產後出血的原因是什麼及原來的問題有沒有解決。

例如上次分娩出現產後出血的原因是因為巨大胎兒,而這次胎兒體重適中,那這次分娩發生產後出血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

但是,既往分娩有產後出血史對於產科醫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更加警惕下一次分娩再次發生產後出血,所以要與醫生積極溝通,方便醫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專家推薦

陳茜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廣東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廣州分會圍產分科學會常委、廣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中山大學臨床兼職副教授。

擅長:圍產保健、高危妊娠、優生優育、急危重症孕產婦的救治,尤其是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經驗豐富。

如處理不及時,會導致失血性休克,不僅當時會危及生命,還有可能影響日後生活品質。

總的來說胎兒娩出後陰道流血及出現失血性休克、嚴重貧血等相應症狀,是產後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低血壓時產婦會出現頭暈、心慌、煩躁、四肢濕冷、暈厥等,若不能及時止血,將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若失血過多休克持續時間較長,即使獲救,因垂體前葉組織缺氧時間過長而出現變性壞死繼而纖維化,最終導致出現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後遺症(席漢氏綜合征);

緊急搶救時可能需要切除子宮來挽救產婦生命。有的雖然經全力搶救保住了生命,但由於大量失血,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臟器功能受損。

最嚴重最壞的結果就是導致產婦死亡。

事後

還有可能導致產婦貧血,產後恢復更慢,身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產褥感染等。同時,產後貧血、營養不足,產婦精神緊張、焦慮,也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不利於母乳餵養。

微醫小課堂:“席漢氏綜合征”

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它分泌多種激素,對人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都有重要作用。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時,最敏感的是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減少,其後影響促甲狀腺激素和促腎上腺激素的分泌,逐漸出現性功能減退以及甲狀腺、腎上腺皮質素功能減退等,就是“席漢綜合征”。

臨床可能表現為:產褥期長期衰弱乏力,最早為無乳汁分泌,然後繼發閉經,即使月經恢復,也很稀少,繼發不孕,性欲減退,生殖器萎縮等。

發生產後出血要針對具體原因做不同的搶救

現場如何處理應該由實際情況決定,要針對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對於子宮收縮乏力,可通過加強子宮收縮(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宮腔紗條填塞或宮腔放置球囊、各種手術方法(子宮壓縮縫合術、結紮盆腔血管、相應血管栓塞、切除子宮)等止血措施。

對於胎盤因素,根據不同的原因做相應的處理。

對於軟產道裂傷,按解剖層次進行及時縫補裂傷。

對於凝血功能障礙,首先要排除上述三種原因所導致的出血,儘快輸血、血漿,及時補充血小板等血液製品。

如果經積極的搶救還是無法止血,危及產婦生命時,就可能要切除子宮了。

做好這些幫你減少產後出血風險

產後出血雖然難以預先估計,但做好產前評估和妊娠期的保健還是可以減少出現產後出血的風險,建議孕產婦尤其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合理規劃孕產年齡,儘量避免太高齡(>35歲)時懷孕生產,做好計劃生育,減少人工流產次數。

第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務必在懷孕前做好檢查評估,有高危因素要做好針對性的治療,經醫生的評估後,在身體狀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懷孕。

第三,在懷孕期間注意做好圍產期保健,尤其要合理均衡的飲食,避免營養攝入過多導致孕婦肥胖、胎兒過重(巨大胎兒),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第四,分娩方式儘量選擇順產,尤其是初次分娩,剖宮產會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而且疤痕子宮對下次妊娠增加了風險。

後話

有不少孕媽在生第一胎時出現產後出血,很擔心第二胎會不會發生產後出血的概率更高,對此陳主任表示,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要看分娩第一胎時導致產後出血的原因是什麼及原來的問題有沒有解決。

例如上次分娩出現產後出血的原因是因為巨大胎兒,而這次胎兒體重適中,那這次分娩發生產後出血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

但是,既往分娩有產後出血史對於產科醫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更加警惕下一次分娩再次發生產後出血,所以要與醫生積極溝通,方便醫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專家推薦

陳茜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廣東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廣州分會圍產分科學會常委、廣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中山大學臨床兼職副教授。

擅長:圍產保健、高危妊娠、優生優育、急危重症孕產婦的救治,尤其是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經驗豐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