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後樑(2):皇帝朱溫的治國之道

上篇說到了幾家諸侯各自為政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這篇咱們接著說。

說來慚愧, 雖然我命名的是“五代十國”系列, 但是實在是為個人能力所限, 我只能大致的以“五代”為主線, 中間稍微穿插一下“十國”以及周圍其他的勢力。 要是單獨為一個國家or政權來寫, 我覺得難度係數更大, 而為史籍材料等的限制, 所能寫的也更少。

比如國土面積只有幾個州的荊南(南平)國, 還真沒法寫。

圖片摘自網路

好了, 話不絮煩, 咱們呐, 接著跟隨歷史的大腳步子往前邁。

皇帝朱溫除了要打仗之外,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就是如何治理國家。 以前做藩帥的時候, 總的方針始終是上面的人決策, 現在自己做了老大, 才知道這些事遠比打仗頭疼的多。

這些問題頭疼是頭疼, 不過並沒有難倒朱溫。 相比於一些雄才大略的帝王, 朱溫沒有搞一套複雜而又高級的治國方略, 我估計他也沒時間搞。

他的做法很簡單, 總結出來也就八個字:厲以耕桑, 薄其租賦。

朱溫從跟隨黃巢造反到自己創業, 大半生時光幾乎都是在戰爭中度過。 不僅自己如此, 其他的藩帥也這樣, 反正大家都在打仗。 打仗這項危險活動不僅要人, 還要糧食和錢, 而種種人力、物力的來源處就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圖片摘自網路

太平時期, 國家對賦稅的徵收始終在百姓可接受範圍內, 他們給國家上繳部分糧食後, 家裡還能屯一些, 到了災難時期或者欠收時期就可以以此渡過難關。 而到了戰亂時期, 每個王朝對於賦稅的徵收基本上都超過了老百姓的負擔能力, 沒辦法, 國家正是要錢要糧的時候, 你們吃點苦挺挺吧。

挺著挺著, 老百姓們挺不過了, 就走上了造反這條路。

我們前面說過五代是個特殊的時期, 因為它不僅是戰亂時期, 同時也是災難時期。 總的來說就是老百姓地裡沒人、家裡沒糧。

朱溫目睹過人吃人的慘像, 也看到過咿呀學語的小孩沒有糧食吃而餓死街頭的痛心疾首,

至於父子兄弟在戰場上生死分別更是數不勝數。

圖片摘自網路

早在朱溫是藩帥的時候。 他就嚴格要求百姓下地進行農耕活動, 而為了使老百姓安心種地, 朱溫取消了很多高額的賦稅。 只有這樣, 才能讓百姓們回歸正軌, 才能讓這個國家最底層而又最廣大的群體有歸屬感。

治大國如烹小鮮, 就這麼簡單。

對李克用等敵對勢力, 朱溫依舊是欲除之而後快;對不聽話的朝臣或者是有異心的人, 朱溫殺人從來不眨眼, 但是對百姓, 他盡他所能去安穩他們。

當然國家要治理, 仗也要打。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當了皇帝後的朱溫主動發動的戰爭的確是比當藩帥的時候少了不少, 很多看法說是朱溫當了皇帝開始不思進取, 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我讀完《舊五代史》七篇後樑太祖本紀, 也沒找到朱溫成天飲酒作樂、遊山玩水的事。 朱溫除了睡覺之外, 他的時間都花在治國、打仗、砍人、生病以及參加一些必要的公共活動。 我想了想, 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更不可能是朱溫突然之間性情大變想和李克用等人和好之類云云, 僅僅是他的皇帝身份。

圖片摘自網路

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很多事情無論巨細都不得不親力親為。再大的藩帥,你也是臣,不是君。由此看來,幾百年後那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人確實是高手。

說到打仗,不得不提的就是朱溫對於一條軍法的廢除。在朱溫還是藩帥的時候,他頒佈過一條嚴酷異常的軍法:

“將校有戰沒者,所部兵悉斬之。”

翻譯過來就是打仗的時候但凡有將校犧牲,他們所轄部隊的普通士兵都得陪葬!這就是五代赫赫有名的“跋隊斬”軍法。

當然朱溫不是變態,他頒佈如此嚴酷的軍法單純是為了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那會還處於創業期,兵死了可以再招,但是將領沒了就真沒了。再加上人口的流動性太大,保不齊今天是我的兵,明天指不定就是誰的兵了。

圖片摘自網路

客觀來說,這對普通士兵來說實在是太過嚴苛。要是哪天打仗,領導們坐在大帳內商討軍情的時候被人家一支暗箭射死,我們也得死?

於是乎,很多士兵在即將被“跋隊斬”的時候選擇了逃跑。不過跑著跑著問題又來了,朱溫為了防止這種逃跑情況的出現,他在每個士兵的臉上紋字,來記錄他們的編號。士兵們只要是出城或者在渡口就會被捉住送回去,而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就算逃出去了,也不見得是好事。由於臉上的記號,鄉里之間也不敢收留他們。

後來跑不出去或者索性不逃的士兵,他們只剩最後一個選擇,那就是落草為盜,嘯聚山林。你朱溫在朝堂之上做真大王,爺們在山裡“聚義廳”中做個假大王,豈不快活?

他們快活是快活了,殊不知苦的還是老百姓。通過《水滸傳》,我們知道山大王們是沒有閒工夫自己種地的,他們更信奉打家劫舍。

我們說了,現在是皇帝朱溫,不是汴帥朱溫。既是解決匪亂,也是還老百姓一個安定。開平元年(西元907年)11月29日,朱溫下令廢除“跋隊斬”,而那些臉上刺字的山大王們也可以重新回歸鄉里。

圖片摘自網路

這項明智的詔令一下達,後樑境內危害州縣的盜匪瞬間減少十之七八。受益的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在役的士兵,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哪天因為領導沒了自己也會遭到牽連。他們回報朱溫的方式也很直接:拼死打仗殺敵。

朱溫治國,主要就這兩點。不花哨,不繁瑣,卻很實用。

僅僅是他的皇帝身份。

圖片摘自網路

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很多事情無論巨細都不得不親力親為。再大的藩帥,你也是臣,不是君。由此看來,幾百年後那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人確實是高手。

說到打仗,不得不提的就是朱溫對於一條軍法的廢除。在朱溫還是藩帥的時候,他頒佈過一條嚴酷異常的軍法:

“將校有戰沒者,所部兵悉斬之。”

翻譯過來就是打仗的時候但凡有將校犧牲,他們所轄部隊的普通士兵都得陪葬!這就是五代赫赫有名的“跋隊斬”軍法。

當然朱溫不是變態,他頒佈如此嚴酷的軍法單純是為了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那會還處於創業期,兵死了可以再招,但是將領沒了就真沒了。再加上人口的流動性太大,保不齊今天是我的兵,明天指不定就是誰的兵了。

圖片摘自網路

客觀來說,這對普通士兵來說實在是太過嚴苛。要是哪天打仗,領導們坐在大帳內商討軍情的時候被人家一支暗箭射死,我們也得死?

於是乎,很多士兵在即將被“跋隊斬”的時候選擇了逃跑。不過跑著跑著問題又來了,朱溫為了防止這種逃跑情況的出現,他在每個士兵的臉上紋字,來記錄他們的編號。士兵們只要是出城或者在渡口就會被捉住送回去,而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就算逃出去了,也不見得是好事。由於臉上的記號,鄉里之間也不敢收留他們。

後來跑不出去或者索性不逃的士兵,他們只剩最後一個選擇,那就是落草為盜,嘯聚山林。你朱溫在朝堂之上做真大王,爺們在山裡“聚義廳”中做個假大王,豈不快活?

他們快活是快活了,殊不知苦的還是老百姓。通過《水滸傳》,我們知道山大王們是沒有閒工夫自己種地的,他們更信奉打家劫舍。

我們說了,現在是皇帝朱溫,不是汴帥朱溫。既是解決匪亂,也是還老百姓一個安定。開平元年(西元907年)11月29日,朱溫下令廢除“跋隊斬”,而那些臉上刺字的山大王們也可以重新回歸鄉里。

圖片摘自網路

這項明智的詔令一下達,後樑境內危害州縣的盜匪瞬間減少十之七八。受益的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在役的士兵,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哪天因為領導沒了自己也會遭到牽連。他們回報朱溫的方式也很直接:拼死打仗殺敵。

朱溫治國,主要就這兩點。不花哨,不繁瑣,卻很實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