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郭沫若在轉移途中 六天寫了部小說

會議舊址1961年被列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 記者李鋼 圖 記者鄧勃

當年在普寧, 南昌起義部隊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

並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決策。 眾多領導人在當地黨組織的護送下, 轉移到了香港等地。 這一會議, 就被稱為“流沙會議”。 今天, “南粵星火路”採訪團來到流沙會議舊址, 還遇到了當年護送郭沫若等領導同志轉移的陳開儀的後人。

郭沫若及其夫人于立群寫給陳開儀和陳文木的兩封珍貴的信件。

當1927年9月底10月初, “八一”南昌起義的首腦機關中共前敵委員會、革命委員會、起義部隊指揮部的領導人、工作人員和賀龍、葉挺所部在流沙大匯合。

周恩來1957年親筆修改的“八一起義”文稿

10月3日,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 指揮部決策會議在普寧的流沙教堂召開, 會議從政治和軍事上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的經驗教訓, 貫徹“八七”會議精神, 並作出保存革命力量, 上山掛紅旗, 把武裝鬥爭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 準備長期鬥爭的決定, 並部署了護送領導人員撤離戰區, 轉移至香港、上海等地的重大決策。 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簡稱為“流沙會議”。

採訪團來到了位於普寧市城區流沙東街道的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

此後, 按照流沙會議的部署, 地方黨組織派黃昌業為嚮導帶李立三、張國燾、譚平山、賀龍、劉伯承、林伯渠等到陸豐甲子轉香港;由楊石魂護送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經陸豐金廂轉香港;由方家悟、陳開儀護送郭沫若等經惠來神泉轉至香港。

黨員幹部到“八一紀念館”旁邊的流沙人民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當地咸寮村支書陳束民告訴記者, 當年他的爺爺陳開儀和父親陳文書一起, 護送郭沫若脫險, 其間, 郭沫若在鹹寮村停留的六天時間裡, 還用隨身攜帶的派克筆, 寫了一本兩萬多字的小說《一隻手》。 後來, 這本小說被郭沫若的女兒發現。 陳開儀在1927年底、1928年初的“年關暴動”之後, 被選舉為普寧縣蘇維埃政府的主席。

陳束民深情講述了當年他的爺爺陳開儀和父親陳文書一起,護送郭沫若等四位領導人曲折脫險的故事

陳束民深情講述了當年他的爺爺陳開儀和父親陳文書一起,護送郭沫若等四位領導人曲折脫險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