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記錄這段歷史是我的使命

馮愛祥, 66歲, 高級攝影師, 原供職于延長縣委組織部。 馮愛祥致力於黨中央、毛澤東在陝北輝煌史實的研究近10年, 先後出版了《窯洞與中國革命:毛澤東在陝北的足跡》(中央文獻出版社)《情系陝北》《戰鬥歲月》等專著、畫冊, 全面記錄了黨中央、毛澤東在陝北13年的光輝歲月。

近日, 記者來到延川縣, 圍繞著《窯洞與中國革命:毛澤東在陝北的足跡》這本書及黨中央在陝北等話題, 記者對馮愛祥進行了專訪。

記者: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馮愛祥:2008年, 我想采寫、拍攝一本陝北窯洞方面的專著, 突然就想到了黨中央及毛主席在陝北窯洞中鬧革命的歲月。

帶著這一問題, 我查閱了大量黨中央及毛主席在延安的文史資料, 我發現無論官方或者是個人, 都沒有出版一本完整的記載黨中央及毛主席在延安戰鬥生活的書籍, 這就給了我堅定的信心。 我出生在陝北, 又是延安人, 有責任有義務肩負起這份神聖的使命。

記者:這部專著為何定名為《窯洞與中國革命:毛澤東在陝北的足跡》?

馮愛祥:窯洞原本是陝北人普普通通的生活居所, 一代又一代陝北人在這裡繁衍生息。 作為在陝北黃土地上生活了半輩子的我, 對窯洞有深刻的感情。 毛主席住在最簡陋的窯洞裡指揮千軍萬馬打仗, 非常了不得。 延安革命聖地不但中國人知道, 世界人民都知道革命聖地延安,

毛澤東在陝北的足跡, 在我的腦海裡初步形成。 所以, 我定名為《窯洞與中國革命》。

記者:能詳細談談您瞭解的情況嗎?

馮愛祥:從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 到1948年中共中央東渡黃河離開陝北, 毛主席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13個春秋。 他的足跡遍佈延安、榆林等19個縣, 途中經過了800多個村莊, 在84個村、鎮的窯洞裡居住過。 毛主席所住過的窯洞有土窯、泥基窯洞、石窯洞、介面石窯洞、整塊石窯洞、石崖上鑿出的石窯洞、磚窯洞、西式窯洞、過洞窯洞、靠山式窯洞、沿溝式窯洞。

記者:哪些力量支撐著您去完成這件事?

馮愛祥:尋訪歷史遺跡對我影響最大。 一開始在尋訪拍攝毛澤東主席所住過的窯洞, 後來越拍越有意思, 感到我們的革命老前輩,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裡, 歷盡艱難困苦, 轉戰陝北的經歷深深打動了我。 不由得使我想起毛主席所說過的“一個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這點精神, 就是一個高尚的人, 一個純粹的人, 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於是我抖擻精神, 邁開雙腳, 沿著毛主席當年走過的足跡上路了。 用兩年多時間對黨中央毛主席所走過的19個縣84處住址, 進行了尋訪考察, 行程5000多公里, 完成了這一重大任務。 在尋訪拍攝中, 我發現, 毛澤東在陝北居住過的窯洞, 有些已經破爛不堪,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窯洞的房東和他們的後代以及熟知這段歷史的人將逐漸老去, 再不拯救拍攝這些窯洞, 留下一些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
恐怕再過若干年後就無法拯救彌補了。

記者:您都去過哪些地方?這些窯洞舊居, 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馮愛祥:在考察尋訪中, 我尋訪了當年跟隨毛澤東主席的警衛、秘書和當地老紅軍、老幹部、老農民等近百人。 查閱了大量的文史資料。 毛澤東在陝北66處農村舊居中, 還有22處當年房東和他們的後人仍然居住著。 那些窯洞大都已破舊, 那些曾經保護過毛澤東主席的房東一代又一代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半個多世紀裡, 一直默默無聞守護這些窯洞。 雖然他們的故事鮮為人知, 但他們的功績不可磨滅!

記者:在尋訪中給您留下最深記憶的是什麼?

馮愛祥:記得2009年3月13日, 在尋訪天賜灣村毛澤東主席住址時,

雖是三月天, 但背窪上還有雪, 車打滑上不去, 下車墊路又推車, 滾成泥人, 最終到達了天賜灣。 老鄉們說, 不要看天賜灣路不好走, 當年國民黨的部隊一路在山上, 一路在我們的溝底裡, 都沒有發現毛主席。

記者:還有哪些事情讓您印象深刻?

馮愛祥:為了真實地展現毛澤東主席寫《沁園春·雪》的所在地——清澗縣高家窪村, 我專門等到2009年11月份下了一場大雪, 於11月21日驅車從延長出發到高家窪。 高家窪離清澗縣城60多公里, 上山下坡, 路況又不好, 全是雪路, 幾乎是冒著生命危險到達了高家窪。 踏著厚厚的雪, 使我看到了毛澤東主席當年看到的“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的場景, 我不停地按下快門、不停地變換角度, 拍攝了近百張圖片,拍到了想要的效果。在返回的途中才發現,兩條腿全是泥。

2011年6月,我接到中央文獻出版社通知,《窯洞與中國革命》書稿經審查通過,即將出版。我終於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的使命完成了。

從3月18日起,本報推出“禧福祥西鳳酒 紅星‘陝’耀——紀念中共中央轉戰陝北70周年”專題報導,對中國革命長河中這一頁重要轉折歷史進行詳盡解讀。

同時,我們也期望您的參與,提供線索,共同重溫這段偉大、輝煌的歷史。

聯繫電話:029—87632902

電子信箱:shanxi@xawb.com

拍攝了近百張圖片,拍到了想要的效果。在返回的途中才發現,兩條腿全是泥。

2011年6月,我接到中央文獻出版社通知,《窯洞與中國革命》書稿經審查通過,即將出版。我終於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的使命完成了。

從3月18日起,本報推出“禧福祥西鳳酒 紅星‘陝’耀——紀念中共中央轉戰陝北70周年”專題報導,對中國革命長河中這一頁重要轉折歷史進行詳盡解讀。

同時,我們也期望您的參與,提供線索,共同重溫這段偉大、輝煌的歷史。

聯繫電話:029—87632902

電子信箱:shanxi@xawb.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