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醒|又一危險遊戲“人體刺繡”在青少年間瘋傳!

前段時間, 一款名為藍鯨的死亡遊戲從境外傳入中國某些地方的中小學, 誘導和操縱參與者自殘甚至自殺......

參與這款網路遊戲的玩家會被配置給一名“主人”,

這個“主人”每天會給玩家佈置一個任務, 玩家須在50天內完成各種自殘任務, 包括在半夜醒來然後割傷自己。

當病態遊戲進行到最後一天, 幕後“主人”就會命令參與者自殺。

在半年時間裡, 俄羅斯就有超過80名少男少女因此死亡。

而且, 國內有網友舉報稱, 這種邪教遊戲可能已經流入中國!

先改造肉體, 再改造精神, 最終步入死亡, 藍鯨遊戲的開端就是從身體改造開始, 且多個任務都提到了身體改造, 而這種行為往往最容易出現在叛逆期的青少年身上。

而最近, 又有一個在青少年群體中

偷偷傳播的身體改造遊戲

被媒體曝光

那就是“人體刺繡”

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你的不適

膽小者請快速劃過

自殘遊戲流入, 青少年跟風模仿

這種起源於日本的遊戲, 可不是什麼手繪藝術作品, 而是真的用針線, 在皮膚上縫製出各種各樣的圖案, 而且這種遊戲, 已經傳入中國!在百度貼吧“人體刺繡吧”裡, 有很多涉世不深的孩子, 對於這種自殘的行為趨之若鶩!

隊長打開這個貼吧,就看到一個人體刺繡的教學貼,其中涉及到用什麼樣的針,用什麼樣的線,怎樣縫才不疼。

還有人教大家怎樣不被父母發現。

相互之間還分享自己的“成果”,最常見的是縫在手上的……

還有人縫在嘴上……

還有縫在身體上的,甚至掛上飾品!

“人體刺繡”遊戲從境外流入

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並非是某個人的獨創,而是來源於日本某動漫作品裡的角色。

該角色在漫畫劇情中是一個熱衷於“人體刺繡”、為人怪異的19歲青年男孩。漫畫形象上可見遍佈在他的手腕、脖頸、嘴角以及眼角處的刺繡。

二次元的人物設計可以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但將二次元裡的思想用到現實中,結果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一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對這種自殘肢體的行為,居然趨之若鶩!然後在社交網路上曬出名為「ボディステッチ」(人體刺繡)的照片。

在孩子的思想裡,“人體刺繡"宛如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只有美與不美之分,背後的疼痛、危險全都忽略不提。

萬幸的是,這些貼吧依據法律法規已經被強行關閉了。

“人體刺繡”遊戲對青少年危害巨大

雖然不少青少年表示,如果針線光從表皮穿過去,並不會疼,但他們卻不知道,線留在體表內是會造成感染的,引起破傷風等疾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據醫生介紹,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非常嚴重。

把針縫在皮膚上面的話可能會產生創傷,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感染細菌或病毒,一旦細菌病毒侵入人體,就可能發生嚴重的後果,比如敗血症等疾病。

刺繡的線被拆除後,孩子們手上的傷口更是觸目驚心。

“人體刺繡”更多是在獲取社交資本

對於“人體刺繡”愛好者來說,它是時尚的,但青少年玩的這種刺繡遊戲近乎於一種自殘。

在心理病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自我傷害行為”(Self-Mutilation),用來概括這種沒有自殺意圖的,但對自己身體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的行為。

然而,對“自我傷害行為”的傳統解釋似乎已經不足以解釋“身體刺繡”的流行。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宣洩自我,而更偏重於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價值。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家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中說:“以一種造成最小的現實後果的象徵性自我傷害,來滿足種種心理需要,這不妨說是一種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手段。”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經歷強烈情感苦痛之後,人們為了負面情緒的自我宣洩,可能做出種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

所以才會出現有人割傷、抓傷、燙傷自己,有的人絕食、用針刺自己、故意過量服藥等,這都是自我宣洩的手段。

然而,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自我宣洩,而是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資本。

青少年最易發生“自我傷害行為”

15歲到19歲的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發生率是最高的,家長尤其要關注這一時期的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干預和引導。

美國心理學家Janise Whitlock對自殘的研究表明,女生發生自殘行為的比例要高於男生。

“人體刺繡”這種遊戲之所以容易被青少年群體接受,源於他們熱衷於玩酷、叛逆、標新立異的心態。他們自己則認為:“這是傷痕的青春時代。”

網友:隔著螢幕,看著就疼!

古有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青春期終會成為過去,

身體受到的傷害卻會留下永久的傷疤。

在這裡想告訴孩子們,

“人體刺繡”真的一點也不美,

你們的身體才是世界上

最寶貴的財富和最獨一無二的存在!

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人參與類似活動,

請立即制止!

為了孩子,

請轉發給廣大家長們!!

(本文整合自網路)

隊長打開這個貼吧,就看到一個人體刺繡的教學貼,其中涉及到用什麼樣的針,用什麼樣的線,怎樣縫才不疼。

還有人教大家怎樣不被父母發現。

相互之間還分享自己的“成果”,最常見的是縫在手上的……

還有人縫在嘴上……

還有縫在身體上的,甚至掛上飾品!

“人體刺繡”遊戲從境外流入

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並非是某個人的獨創,而是來源於日本某動漫作品裡的角色。

該角色在漫畫劇情中是一個熱衷於“人體刺繡”、為人怪異的19歲青年男孩。漫畫形象上可見遍佈在他的手腕、脖頸、嘴角以及眼角處的刺繡。

二次元的人物設計可以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但將二次元裡的思想用到現實中,結果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一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對這種自殘肢體的行為,居然趨之若鶩!然後在社交網路上曬出名為「ボディステッチ」(人體刺繡)的照片。

在孩子的思想裡,“人體刺繡"宛如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只有美與不美之分,背後的疼痛、危險全都忽略不提。

萬幸的是,這些貼吧依據法律法規已經被強行關閉了。

“人體刺繡”遊戲對青少年危害巨大

雖然不少青少年表示,如果針線光從表皮穿過去,並不會疼,但他們卻不知道,線留在體表內是會造成感染的,引起破傷風等疾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據醫生介紹,這種所謂的“人體刺繡”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非常嚴重。

把針縫在皮膚上面的話可能會產生創傷,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感染細菌或病毒,一旦細菌病毒侵入人體,就可能發生嚴重的後果,比如敗血症等疾病。

刺繡的線被拆除後,孩子們手上的傷口更是觸目驚心。

“人體刺繡”更多是在獲取社交資本

對於“人體刺繡”愛好者來說,它是時尚的,但青少年玩的這種刺繡遊戲近乎於一種自殘。

在心理病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自我傷害行為”(Self-Mutilation),用來概括這種沒有自殺意圖的,但對自己身體造成直接或間接傷害的行為。

然而,對“自我傷害行為”的傳統解釋似乎已經不足以解釋“身體刺繡”的流行。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宣洩自我,而更偏重於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價值。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家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中說:“以一種造成最小的現實後果的象徵性自我傷害,來滿足種種心理需要,這不妨說是一種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手段。”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經歷強烈情感苦痛之後,人們為了負面情緒的自我宣洩,可能做出種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

所以才會出現有人割傷、抓傷、燙傷自己,有的人絕食、用針刺自己、故意過量服藥等,這都是自我宣洩的手段。

然而,當社交媒體成為“人體刺繡”得以流行的基礎,自殘的初衷不再是自我宣洩,而是通過炫耀和自我傷害獲取社交資本。

青少年最易發生“自我傷害行為”

15歲到19歲的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發生率是最高的,家長尤其要關注這一時期的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干預和引導。

美國心理學家Janise Whitlock對自殘的研究表明,女生發生自殘行為的比例要高於男生。

“人體刺繡”這種遊戲之所以容易被青少年群體接受,源於他們熱衷於玩酷、叛逆、標新立異的心態。他們自己則認為:“這是傷痕的青春時代。”

網友:隔著螢幕,看著就疼!

古有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青春期終會成為過去,

身體受到的傷害卻會留下永久的傷疤。

在這裡想告訴孩子們,

“人體刺繡”真的一點也不美,

你們的身體才是世界上

最寶貴的財富和最獨一無二的存在!

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人參與類似活動,

請立即制止!

為了孩子,

請轉發給廣大家長們!!

(本文整合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