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使用鞭鐧的王侯名將圖鑒

鞭, 中國古代兵器之一, 短兵器械的一種。 鞭起源較早, 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 其由來與鐧相同, 惟鐧必雙用, 鞭有單雙軟硬之分。 硬鞭多為銅制或鐵制, 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常人所稱之鞭, 多指硬鞭。 常用的鞭法有劈、掃、紮、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小說演義中用鞭鐧將軍:黃蓋(鐵鞭)-《三國演義》

黃蓋, 字公覆, 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 東漢末年名將, 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 早年為郡吏, 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 孫權即位, 諸山越不賓, 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 前後九縣, 所在悉平, 遷丹楊都尉。 黃蓋為人嚴肅, 善於訓練士卒, 每每征討, 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西元208年赤壁之戰時, 黃蓋前往曹營詐降, 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 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 以功拜武鋒中郎將, 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 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

不久武陵蠻夷反, 攻打城邑, 黃蓋以五百人, 放其半入, 攔腰截擊, 大破諸賊。 春去夏來, 寇亂盡平。 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 加偏將軍。 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 有一子黃柄。

傅僉(四楞鐵簡)-《三國演義》

三國時蜀漢將領。 義陽(治今湖北棗陽東南)人。

父肜伐吳戰死後為左中郎, 後為關中都督。 景耀六年(263), 與魏軍戰于關城, 陣亡。

秦瓊(瓦面金裝鐧)-隋唐

唐初著名大將, 勇武威名震懾一時, 是一個于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 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

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其功居於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民間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隋唐演義》有大量關於秦瓊的故事記載, 如:《秦瓊當鐧賣馬》、《叔寶救駕紅泥澗》, 作為義士、良將、忠臣的形象貫穿全書。 小說《西遊記》裡記載了秦瓊變成門神的故事:一老龍死後陰魂不散, 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 魏徵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 守在宮門保駕, 果然奏效。 唐太宗命畫家吳道子畫了兩人之像貼在宮門口, 照樣管用。 於是, 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 秦瓊與尉遲恭便成了門神。

秦瓊的絕招是撒手鐧, 使之成了中短程的投擲兵器, 根據《興唐傳》的描述, “秦瓊說了 聲:‘著鐧!’就瞧這鐧打著旋飛了過去, ”是夠嚇人的;當然如果是空心內藏銅球的話,

撒手鐧就不會打旋, 而是直著飛過去, 一旦擊中, 力量更集中, 破壞力更 大。

秦瓊的鐧雖然家喻戶曉, 但在歷史文獻中卻幾乎從未提起, 反倒是“學自羅家”的槍無論在評書中還是在歷史文獻中都很不得了。

尉遲恭(鋼鞭)-隋唐

字敬德, 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州朔城區)人。中國唐朝名將,封鄂國公,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併州都督,諡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呼延贊-北宋

呼延贊,並州太原人。父琮,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贊少為驍騎卒,太祖以其材勇,補東班長,入承旨,遷驍雄軍使。從王全斌討西川,身當前鋒,中數創,以功補副指揮使。太平興國初,太宗親選軍校,以贊為鐵騎軍指揮使。從征太原,先登乘城,及堞而墜者數四,面賜金帛獎之。七年,從崔翰戍定州,翰言其勇,擢為馬軍副都軍頭,稍遷內員寮直都虞候。雍熙四年,加馬步軍副都軍頭。嘗獻陣圖、兵要及樹營砦之策,求領邊任。召見,令之作武藝。贊具裝執鞬馳騎,揮鐵鞭、棗槊,旋繞廷中數四,又引其四子必興、必改、必求、必顯以入,迭舞劍盤槊。賜白金數百兩及四子衣帶。端拱二年,領富州刺史。俄與輔超並加都軍頭。淳化三年,出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至屯所,以無統禦材,改遼州刺史。又以不能治民,複為都軍頭、領扶州刺史,加康州團練使。咸平二年,從幸大名,為行宮內外都巡檢。真宗嘗補軍校,皆敘己功,或至喧嘩,贊獨進曰:“臣月奉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無以報國,不敢更求遷擢,將恐福過災生。”再拜而退,眾嘉其知分。三年,元德皇太后園陵,命掌護儀衛,及還而卒。贊有膽勇,鷙悍輕率,常言願死於敵。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至於妻孥僕使皆然,諸子耳後別刺字曰:“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及作破陣刀、降魔杵,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十數斤。絳帕首,乘騅馬,服飾詭異。性複鄙誕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長能寒而勁健。其子嘗病,贊刲股為羹療之。贊卒後,擢必顯為軍副都軍頭。

牛皋-宋代

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魯山)人[1],南宋抗金名將。牛皋出身農民家庭,初為射士,精練武功,擅長騎射。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紹興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軍、長勝軍。牛皋使用雙鐧,乃金所制。後隸歸嶽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中屢立戰功。曾參加鎮壓楊么起義。嶽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八賢王趙德芳《楊家將》

趙德芳(959-981),宋太祖第四子。宋太宗繼位後被封為興元尹。981年(太平興國六年)病逝,諡康惠,贈中書令、岐王。後加封太師,改封楚王。其六世孫為宋孝宗。戲曲演義中,趙德芳也被後人虛構為手持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常出現于楊家將的故事中。

袁崇煥(虎眼竹節鞭)-明代

字元素(《明史本傳》),一說字自如(《黃尊素說略》),廣東東莞人,祖籍廣西梧州。于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廣東東莞石碣鎮水南鄉,年十四隨祖袁世祥,父袁子鵬遷至廣西藤縣(一說出生於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縣北門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明末著名軍事家、文學家、抗清(後金)名將、民族英雄。先後取得了甯遠之戰、甯錦之戰、廣渠門之戰等勝利。己巳之變,後金實施反間計,最後被崇禎帝以通敵謀叛等罪名磔殺。《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州朔城區)人。中國唐朝名將,封鄂國公,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併州都督,諡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呼延贊-北宋

呼延贊,並州太原人。父琮,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贊少為驍騎卒,太祖以其材勇,補東班長,入承旨,遷驍雄軍使。從王全斌討西川,身當前鋒,中數創,以功補副指揮使。太平興國初,太宗親選軍校,以贊為鐵騎軍指揮使。從征太原,先登乘城,及堞而墜者數四,面賜金帛獎之。七年,從崔翰戍定州,翰言其勇,擢為馬軍副都軍頭,稍遷內員寮直都虞候。雍熙四年,加馬步軍副都軍頭。嘗獻陣圖、兵要及樹營砦之策,求領邊任。召見,令之作武藝。贊具裝執鞬馳騎,揮鐵鞭、棗槊,旋繞廷中數四,又引其四子必興、必改、必求、必顯以入,迭舞劍盤槊。賜白金數百兩及四子衣帶。端拱二年,領富州刺史。俄與輔超並加都軍頭。淳化三年,出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至屯所,以無統禦材,改遼州刺史。又以不能治民,複為都軍頭、領扶州刺史,加康州團練使。咸平二年,從幸大名,為行宮內外都巡檢。真宗嘗補軍校,皆敘己功,或至喧嘩,贊獨進曰:“臣月奉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無以報國,不敢更求遷擢,將恐福過災生。”再拜而退,眾嘉其知分。三年,元德皇太后園陵,命掌護儀衛,及還而卒。贊有膽勇,鷙悍輕率,常言願死於敵。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至於妻孥僕使皆然,諸子耳後別刺字曰:“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及作破陣刀、降魔杵,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十數斤。絳帕首,乘騅馬,服飾詭異。性複鄙誕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長能寒而勁健。其子嘗病,贊刲股為羹療之。贊卒後,擢必顯為軍副都軍頭。

牛皋-宋代

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魯山)人[1],南宋抗金名將。牛皋出身農民家庭,初為射士,精練武功,擅長騎射。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紹興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軍、長勝軍。牛皋使用雙鐧,乃金所制。後隸歸嶽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中屢立戰功。曾參加鎮壓楊么起義。嶽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八賢王趙德芳《楊家將》

趙德芳(959-981),宋太祖第四子。宋太宗繼位後被封為興元尹。981年(太平興國六年)病逝,諡康惠,贈中書令、岐王。後加封太師,改封楚王。其六世孫為宋孝宗。戲曲演義中,趙德芳也被後人虛構為手持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常出現于楊家將的故事中。

袁崇煥(虎眼竹節鞭)-明代

字元素(《明史本傳》),一說字自如(《黃尊素說略》),廣東東莞人,祖籍廣西梧州。于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廣東東莞石碣鎮水南鄉,年十四隨祖袁世祥,父袁子鵬遷至廣西藤縣(一說出生於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縣北門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明末著名軍事家、文學家、抗清(後金)名將、民族英雄。先後取得了甯遠之戰、甯錦之戰、廣渠門之戰等勝利。己巳之變,後金實施反間計,最後被崇禎帝以通敵謀叛等罪名磔殺。《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