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業兩三年,什麼樣的思維決定了你一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 知識碎片化、思維與觀念的傳播碎片化。

這同樣也是一個充滿了知識焦慮的時代, 我們面臨的不再只是簡單的資訊大爆炸, 資訊與我們的社交、關係、觀念與消費緊密交叉、互相擠兌。

在這樣的環境中, 該如何精進思維, 實現人生逆襲?

如何複製牛人思維, 實現認知升級, 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希望以下的13個Q&A能給大家一些思維方式的啟發。

問題1:拖延症的人如何自救?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我們的習慣體系, 3周21天養成一個習慣。

一、確立目標

目標是支撐你建立習慣的內在動力。 確認目標, 能讓你在養成好的習慣時獲得精神上的正向回饋。 你的目標越明確堅定, 就越能忍受改變過程中的痛苦與反復。

注意三點:

1.目標要切合實際

2.分解成小目標, 能短期看到過程中的效果, 並強化心裡暗示

3.適度壓力

二、冥想

研究表明, 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

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時間, 比平時要慢一些, 能夠啟動前額皮質, 從而有效提高意志力。 訓練幾分鐘之後, 你就會感到平靜, 有控制感, 能夠克制欲望, 迎接挑戰。

三、運動可以提升自控力

悉尼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發現, 運動可以提升前額葉皮質功能, 從而增強自控力。 比如, 15分鐘的慢跑就能降低巧克力對節食者、香煙對戒煙者的誘惑。

四、用做什麼去替代不做什麼

我們的大腦有著難以克服的逆反心理。 比如, 讓你在五分鐘內集中注意力不去想一頭白色的熊。 結果, 你會發現, 你無法做到。

很多時候, 我們都陷入我不想做卻偏偏無法停止想去做的陷阱。 正確的克服方法是換個思路, 用做什麼代替不去做什麼,

比如想吸煙的時候, 想著出去慢跑或者看部電影;想打遊戲時, 就去翻翻雜誌或者安靜地聽會兒音樂。 這些舉動, 比單純的不想做什麼要來得簡單。

需要注意的是, 自控力有極限值, 並且還會被消耗。 所以建議有選擇地使用自控力, 將它用在你認為最重要的地方。

五、獎勵是習慣養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魚缸療法」, 它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病人有機會從魚缸中抽出一張紙。 一半的紙上寫著獎勵, 從1美元到100美元不等。 另一半的紙上只寫著 “繼續努力”。 這就意味著, 你有可能獲得價值1美元的獎勵或是一句鼓勵的話。

這應該不算什麼激勵, 但它確實能起作用。 結果顯示, 83%的病人堅持了整整12周的治療,

而沒有獎勵承諾的病人只有20%堅持了下來。 而且, 治療結束後, 使用“魚缸療法”的人更難復發, 即便那時已經沒有獎勵承諾了。

問題2:如何能每天堅持看書?

其實我想說, 我也不能夠做到為了堅持每天看書而每天看書。

讀書對我來說, 是一個工具。 我覺得比每天堅持看書, 更重要的是每天堅持思考。 把自省和思考當做一個習慣, 你就會有問題, 有問題了, 你就會想要去找到答案。 而很多好的書, 能幫助你引發自己進一步的思考, 引發你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然後説明你找到答案。 這樣, 你就會習慣閱讀。

問題3:怎樣從碎片化資訊中篩選有用資訊?

一、 重視權威與專業

重視權威的機構、權威的媒體與自媒體;讓權威幫助我們篩選, 同時最好能找到權威的對立面,

能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問題的兩面性, 通過深度思考來內化, 變成自己的心得。

二、 會提問

重視搜索, 好的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會提問的人是互聯網時代下最重要的能力。

三、 辨證思考, 系統提升框架

資訊的收集與整理並不難, 會思辨才是重點,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做思維的精進這檔節目的原因。 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框架之上, 才會更好的懂得取捨。 這個需要個過程, 總之, 思考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問題4:圖書出版行業, 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提高團隊管理效率?

我們之前說過, 能力, 是一個從知識到技能再到才能到過程。

工作其實就是要學會做兩道題:

一開始學會做填空題, 提升自己的專業度, 這個需要刻意學習。

《一萬個小時天才理論》說到,天才都是練出來的。我大學老師有個觀點,叫一專多能,在出版這個行業裡,出版人要廣而博,讓自己在某一個知識板塊成為行家,又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觸類旁通很重要。

我們會做而且能做好填空題了,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學會做選擇題。

月薪兩千到100萬都可能通過努力來實現,更高的發展需要的就不再只是努力,在於判斷和決策並推動執行。

好的決策來源於「資訊的篩選和判斷」。團隊的效率很多時候來源於決策者的效率,帶團隊首先要通過做好選擇題把團隊帶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其次是「領導力」,熱情和遠景驅動大家的能量氣場。用約伯斯和馬斯克打個比方,卓越的團隊領導者很都時候身上有一種“現實扭曲力場”,讓大家敢去相信。

在當下這樣一個獎勵與懲罰全然失效的當下,如何煥發大家的熱情?我推薦一本書《驅動力》。

這裡面講到了如何讓大家把組織的目標變成自己的目標。讓團隊每一個人在目標之下能夠自主、通過工作的儀式感與樂趣願意挑戰專精,通過目標的獎賞來獲得滿足。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一樣重要,領導者要善於分解目標,找到關鍵的節點,來確保落實。團隊帶頭人要學會提供方法,並讓大家主動尋找方法,教練藝術在九零後員工越來越成為主流的當下非常重要。

問題5:如何實現職場的跨度升級?

成長與職場的晉升,本質上是一回事。

萬丈高樓平地起,首先你要做的是基於你的人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打好基礎,做好自我的能力建設。

然後,你敢於去面對挑戰,當然,不要過度去挑戰完全脫離實際、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事。

當仁不讓的做對的事,再努力把事情做對。你的職場跨度升級,就會自然而然。

關注【拾用Max】,解決你的知識焦慮

問題6: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比別人學得更多?

通過深度自我思考、自省,確定好你最重要的目標。

把事情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重要緊急四種類型。然後做一箭三雕的事,做有積累的事,做把事情能標準化的事。

當然你還覺得不夠,那就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幾條建議:

1.少即是多,目的要單一,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

2.考慮使用場景,因地因時制宜,抵禦環境的負效應。

3.新工具的運用,通過耳朵學習,比如音訊節目,專為懶人提供。本質上人在學習的事情上都是犯懶的,娛樂體驗希望越豐富越好,學習越簡單越好。

問題7:如何跟別人想得不一樣、突破自己的思維禁錮?

我在有關「直覺」的那一期節目裡通過斯皮爾伯格《大白鯊》電影的例子講道過,你看到得越少有時候想到的越多。

逆向思維、打破慣性思維、看到硬幣的兩個面,學會辯證思考、發散思維、通情,換位思考這些方面的練習對於打破思維的禁錮非常重要。比如很多時候有朋友說,那就是天馬行空羅,其實天馬行空就是思維訓練裡的發散思維。

問題8:為什麼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不夠優秀很大部分就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要思維的精進,要付諸實踐,推薦大家一本書《反脆弱》,成功是反人性的,是不舒適讓我們成長。你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最需要的是一個練習的開始。

問題9: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應該看重什麼?前途還是錢途?

三百六十行,起點不一樣但是終點是一樣的。所以第一份工作看重的應該是是否能讓你成長,是否能讓你成長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價值是發掘出來的,錢早晚會有的,能讓你學到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你應該有你的人生戰略,然後去義無反顧的實現它,哪怕別人覺得很可笑。

這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偷走,唯有你的能力和自信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問題10:如何處理職場的人際關係?

一、關於“防小人”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為了人往高處走。你比別人弱很多,自然會有人瞧不起你。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瞧得起自己,並足夠的正確的努力。

你和別人差不多的時候,你差一點,還是你強一點,還是一樣,都會有可能遭到嫉妒和貶損。所以你要做的是聚焦在事情上,聚焦在自己的成長上,陷入到人與人的較勁,只會消耗你。

當你有一天把你認為的小人甩開一大截之後,對方很可能會尊重你,認可你,或者你遠遠把他甩在後面,看不到他啦。這個時候,你也就不會覺得這小人是小人啦。

二、溝通與談判

提供一個方法,我們拾用品牌的專家合夥人吳剛老師介紹給我的,他也將接下來開一個有關「時間管理與高效能自我修煉」的節目,會提供很多有意思的實用學習方法,大家可以關注。

三明治總分總結構:誇獎、闡述不同意見、進一步肯定對方。

這樣可以避免我們百分之九十九不必要的溝通問題,這樣你和你想要提建議的人,建議起來對方也會更舒服。

還有一點,談判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精神力」,這是《輸贏》的作者付遙老師教我的。談判場上,輸人不輸陣,所以氣場和精神狀態一定要有,放平心態,不論遇到什麼,哪怕對方在事上更有道理,你可以謙遜,但不能輸掉自信。

三、克服"道德包袱"

克服道德包袱,需要我們懂得自己堅守的東西是什麼,能成為你踐行的原則。

實際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個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你的成長與你為社會可能創造的價值相匹配。所以,很多時候,年輕人會覺得有些事情被情感綁架,難以去堅持自我。我的建議是:“從一個更遠的維度更高的角度,做對的事,然後把事情做對!”先堅持你發自內心裡認為對的,然後再考慮讓人舒服,再盡可能讓人舒服。這樣有利於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問題11:究竟什麼時候應該跳槽轉行?

我會在覺得,當這個公司讓你學到了足夠扎實的東西,不能夠給自己更大的空間不能讓你更多學習的時候。

機會永遠看起來很多,但要看什麼是符合你能力和人生目標的機會,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機會,哪怕你在一個多麼不被人看好的行業。

比如,我在出版行業,過去大家都覺得是夕陽行業,但現在是一個朝陽行業。內容經濟成了互聯網下半場戰爭的風口,所以我是等到風把自己吹起來才創業的。而不是去自己明明沒有那個本事,卻去硬擠風口。馬雲說過一句話,風來的時候,豬都可以飛起來,但風走的時候,最先摔死的也是豬。我等了十年,也不是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嗎?過程中,我沒有盲目的跳入不符合自己人生目標的比如電子閱讀、影視等屬於我其他同行但不屬於我的機會。

問題12:如何在工作之余持續高效學習?

這個問題本質對我來講,是和“如何每天堅持看書”是同一個問題,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工作外,我們要多思考。當然還有個核心是我們的人生戰略。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人生戰略負責的人,就能夠不斷確定、分解、調試自己的目標。你能夠發現各種各樣學習的機會,比如說遇見一個人,或者經歷過一些事,或者旁觀一件事,都能夠觸發學習的可能性。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你要去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懂得少即是多,目的要單一,最好一次就做一件事。總而言之,要借力很多外力和工具,學習這件事情,越簡單越好。

問題13:目前哪些產業看起來是夕陽產業,哪些看起來是朝陽產業?如何在夕陽產業中絕處逢生?

我覺得沒有所謂的朝陽產業和夕陽行業。如果一定要說的話,一切跟內容行業有關的行業是朝陽行業,不能夠跟內容經濟連接起來的行業我認為是夕陽行業。

這個需要刻意學習。

《一萬個小時天才理論》說到,天才都是練出來的。我大學老師有個觀點,叫一專多能,在出版這個行業裡,出版人要廣而博,讓自己在某一個知識板塊成為行家,又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觸類旁通很重要。

我們會做而且能做好填空題了,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學會做選擇題。

月薪兩千到100萬都可能通過努力來實現,更高的發展需要的就不再只是努力,在於判斷和決策並推動執行。

好的決策來源於「資訊的篩選和判斷」。團隊的效率很多時候來源於決策者的效率,帶團隊首先要通過做好選擇題把團隊帶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其次是「領導力」,熱情和遠景驅動大家的能量氣場。用約伯斯和馬斯克打個比方,卓越的團隊領導者很都時候身上有一種“現實扭曲力場”,讓大家敢去相信。

在當下這樣一個獎勵與懲罰全然失效的當下,如何煥發大家的熱情?我推薦一本書《驅動力》。

這裡面講到了如何讓大家把組織的目標變成自己的目標。讓團隊每一個人在目標之下能夠自主、通過工作的儀式感與樂趣願意挑戰專精,通過目標的獎賞來獲得滿足。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一樣重要,領導者要善於分解目標,找到關鍵的節點,來確保落實。團隊帶頭人要學會提供方法,並讓大家主動尋找方法,教練藝術在九零後員工越來越成為主流的當下非常重要。

問題5:如何實現職場的跨度升級?

成長與職場的晉升,本質上是一回事。

萬丈高樓平地起,首先你要做的是基於你的人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打好基礎,做好自我的能力建設。

然後,你敢於去面對挑戰,當然,不要過度去挑戰完全脫離實際、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事。

當仁不讓的做對的事,再努力把事情做對。你的職場跨度升級,就會自然而然。

關注【拾用Max】,解決你的知識焦慮

問題6: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比別人學得更多?

通過深度自我思考、自省,確定好你最重要的目標。

把事情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重要緊急四種類型。然後做一箭三雕的事,做有積累的事,做把事情能標準化的事。

當然你還覺得不夠,那就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幾條建議:

1.少即是多,目的要單一,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

2.考慮使用場景,因地因時制宜,抵禦環境的負效應。

3.新工具的運用,通過耳朵學習,比如音訊節目,專為懶人提供。本質上人在學習的事情上都是犯懶的,娛樂體驗希望越豐富越好,學習越簡單越好。

問題7:如何跟別人想得不一樣、突破自己的思維禁錮?

我在有關「直覺」的那一期節目裡通過斯皮爾伯格《大白鯊》電影的例子講道過,你看到得越少有時候想到的越多。

逆向思維、打破慣性思維、看到硬幣的兩個面,學會辯證思考、發散思維、通情,換位思考這些方面的練習對於打破思維的禁錮非常重要。比如很多時候有朋友說,那就是天馬行空羅,其實天馬行空就是思維訓練裡的發散思維。

問題8:為什麼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不夠優秀很大部分就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要思維的精進,要付諸實踐,推薦大家一本書《反脆弱》,成功是反人性的,是不舒適讓我們成長。你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最需要的是一個練習的開始。

問題9: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應該看重什麼?前途還是錢途?

三百六十行,起點不一樣但是終點是一樣的。所以第一份工作看重的應該是是否能讓你成長,是否能讓你成長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價值是發掘出來的,錢早晚會有的,能讓你學到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你應該有你的人生戰略,然後去義無反顧的實現它,哪怕別人覺得很可笑。

這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偷走,唯有你的能力和自信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問題10:如何處理職場的人際關係?

一、關於“防小人”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為了人往高處走。你比別人弱很多,自然會有人瞧不起你。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瞧得起自己,並足夠的正確的努力。

你和別人差不多的時候,你差一點,還是你強一點,還是一樣,都會有可能遭到嫉妒和貶損。所以你要做的是聚焦在事情上,聚焦在自己的成長上,陷入到人與人的較勁,只會消耗你。

當你有一天把你認為的小人甩開一大截之後,對方很可能會尊重你,認可你,或者你遠遠把他甩在後面,看不到他啦。這個時候,你也就不會覺得這小人是小人啦。

二、溝通與談判

提供一個方法,我們拾用品牌的專家合夥人吳剛老師介紹給我的,他也將接下來開一個有關「時間管理與高效能自我修煉」的節目,會提供很多有意思的實用學習方法,大家可以關注。

三明治總分總結構:誇獎、闡述不同意見、進一步肯定對方。

這樣可以避免我們百分之九十九不必要的溝通問題,這樣你和你想要提建議的人,建議起來對方也會更舒服。

還有一點,談判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精神力」,這是《輸贏》的作者付遙老師教我的。談判場上,輸人不輸陣,所以氣場和精神狀態一定要有,放平心態,不論遇到什麼,哪怕對方在事上更有道理,你可以謙遜,但不能輸掉自信。

三、克服"道德包袱"

克服道德包袱,需要我們懂得自己堅守的東西是什麼,能成為你踐行的原則。

實際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個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你的成長與你為社會可能創造的價值相匹配。所以,很多時候,年輕人會覺得有些事情被情感綁架,難以去堅持自我。我的建議是:“從一個更遠的維度更高的角度,做對的事,然後把事情做對!”先堅持你發自內心裡認為對的,然後再考慮讓人舒服,再盡可能讓人舒服。這樣有利於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問題11:究竟什麼時候應該跳槽轉行?

我會在覺得,當這個公司讓你學到了足夠扎實的東西,不能夠給自己更大的空間不能讓你更多學習的時候。

機會永遠看起來很多,但要看什麼是符合你能力和人生目標的機會,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機會,哪怕你在一個多麼不被人看好的行業。

比如,我在出版行業,過去大家都覺得是夕陽行業,但現在是一個朝陽行業。內容經濟成了互聯網下半場戰爭的風口,所以我是等到風把自己吹起來才創業的。而不是去自己明明沒有那個本事,卻去硬擠風口。馬雲說過一句話,風來的時候,豬都可以飛起來,但風走的時候,最先摔死的也是豬。我等了十年,也不是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嗎?過程中,我沒有盲目的跳入不符合自己人生目標的比如電子閱讀、影視等屬於我其他同行但不屬於我的機會。

問題12:如何在工作之余持續高效學習?

這個問題本質對我來講,是和“如何每天堅持看書”是同一個問題,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工作外,我們要多思考。當然還有個核心是我們的人生戰略。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人生戰略負責的人,就能夠不斷確定、分解、調試自己的目標。你能夠發現各種各樣學習的機會,比如說遇見一個人,或者經歷過一些事,或者旁觀一件事,都能夠觸發學習的可能性。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你要去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懂得少即是多,目的要單一,最好一次就做一件事。總而言之,要借力很多外力和工具,學習這件事情,越簡單越好。

問題13:目前哪些產業看起來是夕陽產業,哪些看起來是朝陽產業?如何在夕陽產業中絕處逢生?

我覺得沒有所謂的朝陽產業和夕陽行業。如果一定要說的話,一切跟內容行業有關的行業是朝陽行業,不能夠跟內容經濟連接起來的行業我認為是夕陽行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