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琦以全族擔保,范仲淹幹了件大事,讓宋仁宗驚歎不已

4.《岳陽樓記》背後的甘肅情結

“慶曆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乃重修岳陽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後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是散文名篇《岳陽樓記》中的幾句。 這篇傳誦了近千年的名作, 是無數仁人志士, 心憂天下的見證;也是千百年來, 人們所渴盼達到的做人標準。 如今人們只知道, 《岳陽樓記》是當年范仲淹應嶽州知州滕子京之邀而寫的。 可是, 它隱藏在背後的甘肅情結卻鮮為人知。

這就要從宋夏之爭說起。 960年, 趙匡胤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 過了78年, 又一個地方政權在宋王朝的西北面正式建立了。 1038年, 西北黨項首領李元昊稱帝, 正式建立政權“夏”, 史稱西夏。 宋夏在西北邊境展開了大規模的爭奪戰。 康定元年(西元1040年), 元昊派兵從東路南下圍困延州城。

環慶路副都部署劉平與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孫合兵救援, 在三川口與西夏兵遭遇, 發生激戰, 宋軍大敗。 這是宋夏交戰的第一個敗仗, 西北形勢真是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下, 范仲淹被韓琦的全族人以性命為擔保調到陝西。

韓琦字稚圭, 自號贛叟, 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 宋仁宗時, 他與范仲淹率軍防禦西夏, 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人稱“韓範”。 韓琦一生, 歷經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 始終終替朝廷著想, 忠心報國。 熙寧八年(1075)六月韓琦去世, 諡忠獻, 宋神宗為他撰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勳”。

范仲淹字希文, 本是唐朝丞相范履冰的後人。 其先祖世居豳州。 唐末, 他的四世祖范隋, 因官任處州麗水縣丞, 舉家南遷赴任, 隨即在蘇州吳縣定居。 范仲淹的父親范墉, 曾任宋武寧節度掌書記, 駐紮在徐州一帶, 范仲淹在徐州出生。 范仲淹兩歲時, 範墉就去世了。 他的母親謝氏改嫁給了山東淄州長山縣的朱文翰, 范仲淹改名為朱悅。 由於從小失去父親, 范仲淹生活極其艱難,

改為朱姓生活狀況才有所改變。 范仲淹的成功和他少年時的苦讀密切相關。 使他對當時的社會現狀有了深刻的認識, 也是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根源。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1015年)陽春三月, 27歲的范仲淹考中進士。 二年後, 他上書改名, 請複為範姓, 才有了范仲淹一名。

康定元年(西元1040年)五月, 韓琦與范仲淹一同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 充當安撫使夏竦的副手, 韓琦主持涇原路, 范仲淹主持鄜延路。 韓琦持強硬立場, 主張進攻。 宋仁宗慶曆元年(西元1041年)十月, 范仲淹提出攻守策, 一方面要搶佔宋夏邊境處的戰略要地, 一方面屯田固守, 利用有利地形拖住夏軍, 反對貿然進攻。

慶曆二年(西元1042年)二月, 李元昊率 10 萬大軍攻渭州(今甘肅平涼), 直逼懷遠城(今寧夏固原西)。 韓琦聞訊, 急派大將

任福領兵1.8 萬人, 誰知任福貪功冒進, 在好水川大敗, 6000 餘人陣亡, 任福等百余將校級軍官戰死。 戰後, 撤去了夏竦職務, 韓琦、范仲淹也被調職他用。 韓琦降為右司諫、知秦州, 范仲淹被降為“本曹員外郎,知耀州,徒慶州,遷左司郎中”。十月,宋廷分陝西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其中韓琦知秦州,范仲淹知慶州,各兼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從此,一代名臣把他一生中的三年時光留在了甘肅慶陽這塊土地上。

范仲淹到慶州後,立即犒賞諸羌,閱其人馬,同時極力和解各民族之間的仇殺,“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曾與李元昊暗中勾結的酋長600余人,受其感召“自是始為漢用矣”。他還冒著極大的風險,對當時“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軍制進行了改革,把慶州所屬的18000人的兵馬,分成六隊,每隊由一員將軍常年統領,每隊3000人,平時分別訓練,戰時根據敵兵多少合兵出擊。

范仲淹花大力氣對慶州進行建設,大量修城築堡,建設立體防禦體系。在慶陽,他不僅修築了有“天開雄勝險設金湯”的鎮朔樓,而且對傳說中周人先祖養鵝的“鵝池洞”進行了改造,以防備西夏人的大舉進攻,甚至長期圍困慶州城池。范仲淹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了“虹吸”作用,將鵝池洞與城外的東河道挖通,起到四季不涸的作用。這樣,徹底解決慶州城的水荒問題,至今慶陽還流傳著“慶陽有一寶,吃水不用舀”的諺語。

慶曆二年九月,李元昊突襲涇源,葛懷敏陣亡,關中震動,范仲淹從慶州率軍救援,擊敗西夏,派部將曲珍追敵,曲珍率軍進入西夏腹地,大獲全勝,邊地軍民唱道:“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十一月,范仲淹又調任陝西四路都部署、經略安撫使兼沿邊招討使,與任同職的韓琦共同開府涇州。但與韓有分工,韓兼管秦鳳路之事,范兼管環慶路之事。

慶陽西北一個叫馬鋪寨的地方,是西夏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守住此地就可以堵住西夏人的進犯。但由於此地地勢險要,西夏人日夜提防,宋兵只能設立一個小寨子,達不到長期守禦的目的。范仲淹決定在這個地方修築城堡,以徹底斷絕西夏人進犯的通道。范仲淹想了一辦法,他先派他的兒子和蕃將趙明先悄悄佔據其地。而范仲淹則親率大軍隨後跟進,由於保密工作非常好,不僅西夏人不知宋軍的目的,就連范仲淹部下也是在快到時才知要築城。由於準備充分,范仲淹所部十天就築成了一座城池,命名為大順城。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創舉。西夏人見宋兵固守不出,攻城又怕後路被斷,無奈退兵。范仲淹以大順城為中心,修築了一大批城堡和烽火臺派兵駐守,建了一條完整的防禦體系。范仲淹築城成功的消息傳到汴京,宋仁宗看了大順城的圖紙大為驚歎。由於戰功卓越,范仲淹於這年十一月被調任陝西四路主帥。

第二年(慶年三年西元1043年)范仲淹到大順城視察,看到此地一改昔日破落,時刻面臨西夏人威脅境地的景象,他心中非常感歎,於是吟道:“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見花,將軍了邊事,春老未還家。”慶曆四年深秋,范仲淹再次巡邊大順城,於是他寫了《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時他已經是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在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努力下,西北前線不僅穩住了局勢,而且培養出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在同西夏的對抗中逐漸擺脫了被動處境。

由於西夏長期用兵,境內老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宋夏雙方開始議和。從慶曆三年開始商談,直到慶曆四年才算完成和談。韓琦、范仲淹等人為宋夏邊境贏得了20多年的和平時期。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四月,范仲淹回京除樞密副使,後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職務。後來,范仲淹開始了“慶曆新政”。慶曆新政大約實行一年時間左右,就失敗了。慶曆五年,范仲淹任陝西四路安撫使。年末,因朝中有人誣陷范仲淹、富弼助石介謀亂,遂罷范、富安撫使之職。范仲淹引疾求解邊任,遷知鄧州。

范仲淹調回朝,滕子京接替范仲淹任慶州知州。不久,滕子京遭受誣告後來也被調到了嶽州。事情是這樣的:慶曆二年滕子京到涇州不久,定川守將葛懷敏戰敗,西夏兵趁機攻涇州。其時,涇州軍隊大部分被葛懷敏帶走,城中只剩老弱病殘,形勢萬分嚴峻。滕子京處變不驚,招募農民、殘兵守城,還身穿盔甲登城巡查,將國庫中錢財拿出來給守城軍士。范仲淹聽到消息後,立即率兵相救,終於擊退西夏。戰後,涇州士兵士氣異常低落。滕子京再次拿出國庫中錢財,宰牛酤酒犒賞將士,同時,超度亡靈,撫恤陣亡將士的家屬,並親自祭拜。

由於當時事情緊急,沒有向上級申請,一些人就誣告他貪污庫錢,卻又查不出證據,後來只好把滕子京貶到了嶽州擔任知州。

其實,這背後是朝中新舊兩派爭鬥的結果,慶曆新政失敗的必然,滕子京是范仲淹舉薦的官員,新政失敗范仲淹遭貶鄧州,他也自然難以倖免。於是被貶到了巴陵,也就有了重修岳陽樓的舉措。

慶曆六年(1046年),范仲淹在鄧州官邸,收知巴陵的滕子京的來信,請他為重修完工的岳陽樓寫一篇碑記。儘管范仲淹沒有到過岳陽,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思緒。次年九月,他寫成《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此文寫在范仲淹的仕宦生涯最低落、最暗淡之時。儘管如此他依然恪守文人的處世之道,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處世態度。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滕子京和范仲淹在甘肅慶陽、涇州等地共同抵抗西夏入侵時所結的友誼,恐怕也就不會有《岳陽樓記》這篇佳作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岳陽樓記》是從甘肅慶陽開始的。

各位朋友:您的學識、見聞、經歷以及與之有關的文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史地:與西北歷史、地理有關的新觀點新發現;

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偽識別;

藝術:書畫、攝影、雕刻等的創作體會及作品;

書介:各種圖書的推薦及評論

體驗:各種體驗類文章,如登山、飲食、手工、養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電話告知,也可發郵件。郵箱:358030614@qq.com

講蘭州故事,探絲路風情,解西部地理,精彩每天都有哦!

范仲淹被降為“本曹員外郎,知耀州,徒慶州,遷左司郎中”。十月,宋廷分陝西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其中韓琦知秦州,范仲淹知慶州,各兼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從此,一代名臣把他一生中的三年時光留在了甘肅慶陽這塊土地上。

范仲淹到慶州後,立即犒賞諸羌,閱其人馬,同時極力和解各民族之間的仇殺,“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曾與李元昊暗中勾結的酋長600余人,受其感召“自是始為漢用矣”。他還冒著極大的風險,對當時“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軍制進行了改革,把慶州所屬的18000人的兵馬,分成六隊,每隊由一員將軍常年統領,每隊3000人,平時分別訓練,戰時根據敵兵多少合兵出擊。

范仲淹花大力氣對慶州進行建設,大量修城築堡,建設立體防禦體系。在慶陽,他不僅修築了有“天開雄勝險設金湯”的鎮朔樓,而且對傳說中周人先祖養鵝的“鵝池洞”進行了改造,以防備西夏人的大舉進攻,甚至長期圍困慶州城池。范仲淹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了“虹吸”作用,將鵝池洞與城外的東河道挖通,起到四季不涸的作用。這樣,徹底解決慶州城的水荒問題,至今慶陽還流傳著“慶陽有一寶,吃水不用舀”的諺語。

慶曆二年九月,李元昊突襲涇源,葛懷敏陣亡,關中震動,范仲淹從慶州率軍救援,擊敗西夏,派部將曲珍追敵,曲珍率軍進入西夏腹地,大獲全勝,邊地軍民唱道:“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十一月,范仲淹又調任陝西四路都部署、經略安撫使兼沿邊招討使,與任同職的韓琦共同開府涇州。但與韓有分工,韓兼管秦鳳路之事,范兼管環慶路之事。

慶陽西北一個叫馬鋪寨的地方,是西夏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守住此地就可以堵住西夏人的進犯。但由於此地地勢險要,西夏人日夜提防,宋兵只能設立一個小寨子,達不到長期守禦的目的。范仲淹決定在這個地方修築城堡,以徹底斷絕西夏人進犯的通道。范仲淹想了一辦法,他先派他的兒子和蕃將趙明先悄悄佔據其地。而范仲淹則親率大軍隨後跟進,由於保密工作非常好,不僅西夏人不知宋軍的目的,就連范仲淹部下也是在快到時才知要築城。由於準備充分,范仲淹所部十天就築成了一座城池,命名為大順城。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創舉。西夏人見宋兵固守不出,攻城又怕後路被斷,無奈退兵。范仲淹以大順城為中心,修築了一大批城堡和烽火臺派兵駐守,建了一條完整的防禦體系。范仲淹築城成功的消息傳到汴京,宋仁宗看了大順城的圖紙大為驚歎。由於戰功卓越,范仲淹於這年十一月被調任陝西四路主帥。

第二年(慶年三年西元1043年)范仲淹到大順城視察,看到此地一改昔日破落,時刻面臨西夏人威脅境地的景象,他心中非常感歎,於是吟道:“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見花,將軍了邊事,春老未還家。”慶曆四年深秋,范仲淹再次巡邊大順城,於是他寫了《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時他已經是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在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努力下,西北前線不僅穩住了局勢,而且培養出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在同西夏的對抗中逐漸擺脫了被動處境。

由於西夏長期用兵,境內老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宋夏雙方開始議和。從慶曆三年開始商談,直到慶曆四年才算完成和談。韓琦、范仲淹等人為宋夏邊境贏得了20多年的和平時期。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四月,范仲淹回京除樞密副使,後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職務。後來,范仲淹開始了“慶曆新政”。慶曆新政大約實行一年時間左右,就失敗了。慶曆五年,范仲淹任陝西四路安撫使。年末,因朝中有人誣陷范仲淹、富弼助石介謀亂,遂罷范、富安撫使之職。范仲淹引疾求解邊任,遷知鄧州。

范仲淹調回朝,滕子京接替范仲淹任慶州知州。不久,滕子京遭受誣告後來也被調到了嶽州。事情是這樣的:慶曆二年滕子京到涇州不久,定川守將葛懷敏戰敗,西夏兵趁機攻涇州。其時,涇州軍隊大部分被葛懷敏帶走,城中只剩老弱病殘,形勢萬分嚴峻。滕子京處變不驚,招募農民、殘兵守城,還身穿盔甲登城巡查,將國庫中錢財拿出來給守城軍士。范仲淹聽到消息後,立即率兵相救,終於擊退西夏。戰後,涇州士兵士氣異常低落。滕子京再次拿出國庫中錢財,宰牛酤酒犒賞將士,同時,超度亡靈,撫恤陣亡將士的家屬,並親自祭拜。

由於當時事情緊急,沒有向上級申請,一些人就誣告他貪污庫錢,卻又查不出證據,後來只好把滕子京貶到了嶽州擔任知州。

其實,這背後是朝中新舊兩派爭鬥的結果,慶曆新政失敗的必然,滕子京是范仲淹舉薦的官員,新政失敗范仲淹遭貶鄧州,他也自然難以倖免。於是被貶到了巴陵,也就有了重修岳陽樓的舉措。

慶曆六年(1046年),范仲淹在鄧州官邸,收知巴陵的滕子京的來信,請他為重修完工的岳陽樓寫一篇碑記。儘管范仲淹沒有到過岳陽,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思緒。次年九月,他寫成《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此文寫在范仲淹的仕宦生涯最低落、最暗淡之時。儘管如此他依然恪守文人的處世之道,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處世態度。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滕子京和范仲淹在甘肅慶陽、涇州等地共同抵抗西夏入侵時所結的友誼,恐怕也就不會有《岳陽樓記》這篇佳作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岳陽樓記》是從甘肅慶陽開始的。

各位朋友:您的學識、見聞、經歷以及與之有關的文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史地:與西北歷史、地理有關的新觀點新發現;

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偽識別;

藝術:書畫、攝影、雕刻等的創作體會及作品;

書介:各種圖書的推薦及評論

體驗:各種體驗類文章,如登山、飲食、手工、養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電話告知,也可發郵件。郵箱:358030614@qq.com

講蘭州故事,探絲路風情,解西部地理,精彩每天都有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