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談談在做事中成長

談談在做事中成長

Talk to grow in doing things

01

最近, 好多朋友談到了做事與修行, 不知道, 該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有人認為, 真正的修行就是一個人靜靜地禪修, 修行中得到的覺受才是最重要的, 才證明修行有了進步。 可見, 他把修行與做事分開了。 他注重身體的覺受。

這讓我想起了那位主持僧說過的話。 某次, 一有名寺院的住持僧問我, 雪漠, 你閉關二十年修光明大手印, 太浪費時間了, 我只誦《大悲咒》, 一個月就有感覺, 你得到了啥?我說, 我啥也沒有得到, 只得到了一顆啥都不想得到卻啥都不缺的心。

他啞然不語, 轉身離去。

望著他略顯彎曲的背影, 我也沒再解釋什麼, 只是歎了一口氣。 因為他說的, 我懂。 但我說的, 他未必能明白。

同樣的, 我有個學生, 跟隨我多年, 一直在默默地做事, 表面上, 他沒有進行過嚴格意義上的禪修之類的訓練, 並且在做事中, 也沒少挨過我的“罵”, 但是, 他的心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換上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在雪漠老師的‘罵’中長大的, 是在做事中成長的。 ”

當別人問及他, 你修行這麼多年, 得到了什麼?有啥能力嗎?當然, 他明白問者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前者是我給了他啥名啥利啥優惠, 後者問從我這裡得到了啥神通啥法術。 面對此類問題, 我的這個學生同樣也是啞然不語, 默默離去, 沒去解釋什麼。

有一天, 他告訴我,

雪漠老師, 我明白了你那句“一顆啥都不想得到卻啥都不缺的心”的意思了。 你給了我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就是這樣, 我知道, 經過多年的做事, 多年的曆煉, 他是真的明白了。

其實, 禪修中得到覺受, 也是正常的, 但把覺受當成修行的進步與否, 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因為一個人修行的好壞是用行為來證明的, 看他是否能破執, 而不單單是覺受可以證明的。 我們知道, 覺受是依託身體存在的, 會隨著身體的消失而消失。 身體一旦消失, 你的覺受去哪裡了?所以, 好的覺受, 固然是修行中一種好的體驗, 會讓我們生起信心, 但我們不要執著它, 更不要把它當成是修行成就的標誌。 有了好的覺受, 保任它, 讓它滋養我們的靈魂, 僅此而已。

神通也是如此。 修行的目的, 不是讓我們修成《西遊記》裡的那些“妖魔鬼怪”, 而是成為真正的心的主人, 成為能利益社會的人。 我常說, 修行的“行”, 就是行為。 你的行為, 你做的事, 可以影響無數的人。 你的行為所承載的那種精神, 會被傳遞開來, 傳承下去。 所以, 這個世界永遠是因為你的行為而認可你, 不是因為你說了什麼, 得到了什麼覺受, 或者得到了什麼神通。

如果我不寫作, 不講課, 不做事, 而一味地躲在關房裡自我陶醉著, 標榜自己的境界有多高, 智慧有多大, 那麼在別人眼裡雪漠就是個瘋子, 自我娛樂者, 世界不會知道我, 也不會認可我。 所以, 這麼多年來, 就因為我寫了那麼多書, 做了那麼多事, 很多讀者才認可了我, 才願意和我一起做事。

我用我的行為, 告訴了世界, 雪漠是個什麼樣的人。 當然, 我做得還遠遠不夠, 我會在後半生繼續用自己的行為來完成自己, 為世界奉獻一個更大的雪漠。

02

我們提倡在做事中修行, 在做事中成長, 有些人會提出異議:難道專心修行就不能成長嗎?為什麼非要通過做事才能證明自己?

這裡, 有個很好的比喻, 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很認真地學習了高中的所有知識, 可是你就是不參加高考, 即使你是公認的“學霸”, 任何大學也不會認可你, 也不會錄用你。 這就說明, 你必須要符合規則。

不同的文化傳承, 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 我們的傳承是培養未來的大師, 而不是培養弟子。 所以, 培養大師, 就有更高的要求, 就有大師的標準。

我們提倡在做事中調心, 在做事中成長, 在做事中完善自己。 而且, 事實證明, 在做事中人的成長是最快的。

首先, 在做事的平臺上, 你積累了大量的福德, 助你成長。 人的成長, 人的成就, 都需要福報和功德。 你做的事越多, 利益社會越大, 世界回報給你的就越多, 這就是你的福報。 你付出的越多, 奉獻的越大, 那麼你的福報就越大, 你的成長就越快。 在付出的過程中, 你無所求, 無功利, 有顆清淨之心的話, 那麼你就有功德。 功德是你成道的基礎。 功德越大, 你的成就就越大。

同時, 在做事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 你的很多習氣、毛病都會慢慢地被發現, 被暴露。 有毛病不要緊, 要緊的是發現它, 修正它, 消除它。 如果不遇事, 那些習氣會一直隱藏於人的生命深處, 你是發現不了的。即使發現了,你也不會自覺地去修正,任由其一次次的發作,一次次的犯錯,但就是改變不了自己,這也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毛病如基因,如附骨之蛆,是很難除根的。除不掉的話,它總能影響人的命運。許多時候,人的很多苦難、厄運、災難、重疾等,往往都是習氣造成的。

所以,我常說,控制命運的還是自己的心和習氣。但很多時候,人是不知“自毒”的,這就需要善知識的點撥和指引。真正的善知識,往往從一個小小的細節中,就能發現你的問題所在,甚至能看穿你的未來。所以,善知識是你生命中的“貴人”,相遇了,就要倍加珍惜。在善知識身邊一起做事,一起成長,只要你想改變,有顆謙虛的心,經得起他對你心性的調伏,你的進步是必然的。

有人說,做事的過程中,會得到傳承的加持力。很多人都這麼認為。那麼,什麼是加持?我在《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光明大手印”書系中都談到過加持。我有過一個比喻:把傳承比喻為電路,加持力則是電流,每個好種子如果是合格的燈泡,那麼只要電流接通了,燈泡就能亮,就能發光發熱。也就是老祖宗常說的相應。只有真正的相應,電流才能傳遞。所以,你想得到加持,得到相應,就必須進入傳承的“供電”系統,接通“電流”。所以,做事也是你進入傳承的第一步。不做事,沒行為,你是進入不了的,更談不上加持。很多人在做事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益。有人說:“在做事中,才感覺到燈泡亮了,電流通了。許多時候,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03

有些人認為,做事應該保持低調,默默地,不用通過一個標準去證明自己,而且過多地在乎這個標準,是否也是另一種執著?他說的可能不全面。

我們提倡的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意思是,做事高調是為了將善行公示出來,讓它成為別人的榜樣,更多人看到後,就能效仿行事,這樣社會上就會流行更多的善心、善行。而做人要低調,要謙虛,要包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像大地一樣厚德載物,和光同塵。所以,做人、做事,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破執,做而無做,無做而做。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一個曆煉的過程。做事便是最好的曆煉。沒有做事,沒有在紅塵中的曆煉,你就永遠長不大,永遠是個孩子。因為小樹苗,只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之後,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裡的成長,包括心靈的成長、智慧的成長。

比如,現在我們就提倡以積分制度來鼓勵大家做事。首先,很多人想和我們一起做事,但苦於不知從何入手。於是,我們制訂了一種積分制度。只要你做事,每天、每週、每月、每季、每半年都會進行積分的累積和評選。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聚在一起做事的理由,我們從中會發現和選拔一些真正的好種子,著意給予培養和教育。同時,我們還會教很多人如何做事,如何共事,如何做人。做事,做事,最終做的是人。人,只有在事上不斷磨煉,不斷成長,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比如,我們制定了《志願者公約》《好種子養成歌》等,學習了之後,很多人都會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行為上就會有一個標準,少走一些彎路。

曾經,有一位讀者說:“我原本不是一個愛打交道的人,但是,當我知道有個地方可以建立圖書專櫃時,我就特別高興,主動地去聯繫,去維護。”當你看到她說話時的那份神采,那份開心,你就能感受到她那顆火熱而透徹的心,渾身上下透著那種生命的激情。在一次次的做事中,讓她擁有了巨大的自信。無疑,她的人生找到了方向,有了屬於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位讀者,她的積分一直很高,但她似乎並不在乎這些。她說,她走到哪裡,就把“圖書專櫃”建到哪裡。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一直在用自己的生命,鋪就著一條條傳播之路。比如,每到年終的時候,她總會向一些公司老闆推薦圖書,作為公司對員工的年終獎勵。她說,一般公司年終的時候,都會發放糧油、衛生紙之類的禮品給員工,但她覺得,衛生紙之類的都是消耗品,總有用完的時候,而書籍,卻可成為“傳家寶”,終生受益,代代受益。

很多讀者就是這樣的,他們都在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傳播著善文化。在生活上,工作中,因為做事而得到了改變,在廣結善緣的同時,他們也為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很多人,起初都是讀者,因為參與做事,慢慢地就成了志願者。有了夢想之後,他們就是文化傳承鏈上的好種子。

而且,因為大家一起參與了同一件事,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他們彼此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雖然有了積分獎勵制度,但是他們沒有攀比之心,沒有好鬥之行,有的只是隨喜、嚮往和自省。因為大家知道,這種獎勵制度的設定,其真正的目的就是一種督促、一種警覺,類似于修行中的一種儀軌,大家天天想,天天做,精進而不懈怠,慢慢地,就會得到智慧的薰染,就會有大定力,繼而會成為一種生命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命運從此就有了改觀。

當每個人都將做利眾之事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也就沒有執著與不執著的概念了。這時候,他是無求的,他的心永遠屬於自己,永遠不會被時代的潮流所左右。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快樂、最富有的人,什麼都俱足,什麼都不缺,自己的人生很完美。所以,每個人都在快樂地做事、快樂地成長。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提倡在做事中成長的原因。當你改變了自己,你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證明。當你的行為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時,他們自然會認可你所傳播的文化。這種成長,是潛移默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自然會在做事中得到昇華。積極做事的人,會一直跟隨著文化的成長而成長。同時,每個人的成長,也必將會促進文化的成長與壯大。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就是這樣行進的。

04

大師是開啟一代風氣的人。所以,我們希望能多出一些大師,但大師的培養需要適宜成長的土壤,需要貴人相助。所以,社會要為他們提供平臺,提供助緣,全力幫助他們成功。凡是想成為大師的人,都是我們所期待的好種子。

對於好種子的培養,我們可以這樣比喻,它有幾個等級: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博士後。如果你小學畢業了,就要升入初中,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初中之後,再接受高中、大學的教育,所以它有一個次第,如同我們修行中的五級證道一般。在你明白之前,所有的做事,其實都是在為你的明白積累資糧,包括世間法層面的資糧,也包括出世間法層面的資糧。你在紅塵中,看似做著一些世俗之事,但那事,僅僅是投向你心湖的石子。石子一投下,就會蕩起不同的漣漪,那漣漪便是你的心。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為自己尋心、安心、煉心、用心等,這便是我們心學的精髓所在。你瞧,你是在做事?還是在修心?

當然,有些好種子不一定這樣一步步來,如遇勝緣、大緣,你完全可以跳躍式成長,從小學直升博士後。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大心大願,是否信心俱足。信心俱足,你一旦發現了自己的寶藏後,刹那間,你會從貧窮的“乞丐”,一躍而成為富有的“國王”。這就是我在《無死的金剛心》裡談到的“相應”:它有點像人們在QQ空間裡傳遞資料。他點“發送”,我點“接收”,資訊的傳遞就從此開始。

那麼,如何來辨別你真實的“學力”呢?看行為。你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心。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會達到什麼樣的“學力”。當一個人被一種好的文化改變的時候,心一定會發生變化。心變化了,他的行為也一定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善文化的薰染中,加上善知識的點撥,你會一步步得到昇華,人格會一天天趨向完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煉。大家看《一個人的西部》,就能明白一種文化、一塊土地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得重要,當然,書中所有的善心、善行、善念,都是我的“善知識”。

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行為的人,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所以,前段時間,我曾寫了一段話,記錄下來,權當與大家共勉:

君若不改變,一切沒意義。

生命太珍貴,緣分轉瞬逝。

把戲是水泡,沒人太在乎。

福報是露水,正在炎陽裡。

一蒸成大夢,揮手恩怨去。

性命呼吸間,糾結沒意思。

君若造大命,快改變自己。

05

這個時代,單純地活著是很容易的,難得是,如何更好地、更有價值地活著。一個好種子,如何在做事中更好地生存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電影《百鳥朝鳳》中得到啟示。劇中的焦三爺無疑是成功的,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了下來,藝德、人品都是一流的,但到了遊天鳴一代,卻面臨著極大的問題,就是人的生存和文化的存亡問題。這個,焦三爺沒辦法解決,遊天鳴更是無奈。

我們知道,如果單憑遊天鳴個人的力量,不要說文化的傳承,就是他個人的活著,都是極其嚴峻的問題。他要活著,要生存下去,就要扔下嗩呐去打工。一旦打工,他就不能做到“嗩呐離口不離手”,他就要遠離“嗩呐”。一旦遠離了“嗩呐”,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就要改變。生活方式一旦改變,這種文化就斷裂了。這一殘酷的現實,就擺在了電影的鏡頭前。《百鳥朝鳳》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我們整個時代的很多善文化都面臨著這樣的境遇。它折射了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文化存亡的大問題。

在2017年的北京香巴文化論壇上,我有過如下發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急需傳承,尤其是民間文化。因為西方功利文化的瘋狂嘯卷,正在加速中國文化的死亡。人的生命時間只有那麼一段,在西方功利文化的薰染下,選擇中國文化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因為東方文化的傳承需要時間的積澱,而現在很多人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因此,考如何能夠在當代傳承中國文化,必須做到五點,一是要像傳承信仰那樣傳承文化;二是打造健康穩定的文化傳承隊伍,文化團隊是載體,通過持續的基本培訓,打造專業隊伍;三是建立能夠生存且發展經濟的機制,能夠有造血功能;四是適合當下時代的行銷方式,讓時代認可傳播的文化;五是找到一個能夠幫文化發聲的有力機構。傳承文化,必須具備此五點,才能在如今喧囂的時代中讓更多的人聽見中國文化的聲音。所以,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好的傳統文化,必須符合當代的發展,符合當代的人心,才能夠得以傳承。倘若傳承的人,連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何以談得上傳承?又何以談得上發展?所以,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真正的大師承載著傳承的使命,而傳承也需要與時俱進。文化要與時俱進,傳播者更要與時俱進。所謂的與時俱進,便是一個從打碎到超越,從超越到重建的過程。大破才有大立。面對文化如此的困境,如想從根本上來解決,那麼,每個傳播者,首先面臨的是靈魂重鑄的問題。

真正的傳播者,首先擁有真正的智慧,包括世間法智慧和出世間法智慧。智慧如燈,會照亮前方的路。當他生命本體的智慧一旦開啟,他會發現遍地是“財寶”,全天下都是他馳騁的舞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他都能發現“商機”,都能靈敏地知道人們的需求。而且,在遵循所有規則的條件下,他如果願意做,做什麼都會成功。如果不願做,他也會幫助別人成功,為世界提供另一種參照。

其次,真正的傳播者有著堅定的信仰、高遠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懷。他源自生命的“內證功德”,足以吸引眾多的有緣人,凝聚在自己的身邊。他獨有的人格魅力,會產生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諸多的善緣,諸多的條件,都會助他成功。他怎麼會不成功呢?!

所以,傳播大善文化需要注入時代的“活水”,需要形成一股大勢,形成健康的文化土壤。只要撒下種子,使以水分、養料、陽光,假以時日,定然會發芽、開花、結果。當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文化的傳播者、傳承者,都擔當起文化的使命,共同發出另一種聲音,而且這種聲音足夠大,足夠強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人聽到,看到,就會明白,人活著其實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讓文化成為一種信仰。讓做事成為一種信仰。因為只有信仰,你才能主宰自己的心,才能不被這個時代諸多的欲望所裹挾,才能心無旁騖地做好當下的事情。這也是我們傳播大善文化的根本所在。

目前,很多的好種子不是生存的問題,不是吃飯的問題,而是心靈的問題、成長的問題。人只要有一顆大心,就有成為大師的基因,就能用生命實踐著自己的夢想。因為,這個世界,已經不需要你說什麼了,而是需要讓人們看到你在做什麼。

做事的目的是成長,是讓自己的靈魂強大、自主,讓自己擁有一顆乾淨、明白的心。當你真正完成了自己之後,你的成功是必然的。所以,你的行為、你的人格、你的成長,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明。同時,每個人的這種成功,也是對人類、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2017年6月26日定稿于首屆兩岸人文名家高峰會

你是發現不了的。即使發現了,你也不會自覺地去修正,任由其一次次的發作,一次次的犯錯,但就是改變不了自己,這也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毛病如基因,如附骨之蛆,是很難除根的。除不掉的話,它總能影響人的命運。許多時候,人的很多苦難、厄運、災難、重疾等,往往都是習氣造成的。

所以,我常說,控制命運的還是自己的心和習氣。但很多時候,人是不知“自毒”的,這就需要善知識的點撥和指引。真正的善知識,往往從一個小小的細節中,就能發現你的問題所在,甚至能看穿你的未來。所以,善知識是你生命中的“貴人”,相遇了,就要倍加珍惜。在善知識身邊一起做事,一起成長,只要你想改變,有顆謙虛的心,經得起他對你心性的調伏,你的進步是必然的。

有人說,做事的過程中,會得到傳承的加持力。很多人都這麼認為。那麼,什麼是加持?我在《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光明大手印”書系中都談到過加持。我有過一個比喻:把傳承比喻為電路,加持力則是電流,每個好種子如果是合格的燈泡,那麼只要電流接通了,燈泡就能亮,就能發光發熱。也就是老祖宗常說的相應。只有真正的相應,電流才能傳遞。所以,你想得到加持,得到相應,就必須進入傳承的“供電”系統,接通“電流”。所以,做事也是你進入傳承的第一步。不做事,沒行為,你是進入不了的,更談不上加持。很多人在做事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益。有人說:“在做事中,才感覺到燈泡亮了,電流通了。許多時候,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03

有些人認為,做事應該保持低調,默默地,不用通過一個標準去證明自己,而且過多地在乎這個標準,是否也是另一種執著?他說的可能不全面。

我們提倡的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意思是,做事高調是為了將善行公示出來,讓它成為別人的榜樣,更多人看到後,就能效仿行事,這樣社會上就會流行更多的善心、善行。而做人要低調,要謙虛,要包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像大地一樣厚德載物,和光同塵。所以,做人、做事,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破執,做而無做,無做而做。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一個曆煉的過程。做事便是最好的曆煉。沒有做事,沒有在紅塵中的曆煉,你就永遠長不大,永遠是個孩子。因為小樹苗,只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之後,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裡的成長,包括心靈的成長、智慧的成長。

比如,現在我們就提倡以積分制度來鼓勵大家做事。首先,很多人想和我們一起做事,但苦於不知從何入手。於是,我們制訂了一種積分制度。只要你做事,每天、每週、每月、每季、每半年都會進行積分的累積和評選。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聚在一起做事的理由,我們從中會發現和選拔一些真正的好種子,著意給予培養和教育。同時,我們還會教很多人如何做事,如何共事,如何做人。做事,做事,最終做的是人。人,只有在事上不斷磨煉,不斷成長,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比如,我們制定了《志願者公約》《好種子養成歌》等,學習了之後,很多人都會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行為上就會有一個標準,少走一些彎路。

曾經,有一位讀者說:“我原本不是一個愛打交道的人,但是,當我知道有個地方可以建立圖書專櫃時,我就特別高興,主動地去聯繫,去維護。”當你看到她說話時的那份神采,那份開心,你就能感受到她那顆火熱而透徹的心,渾身上下透著那種生命的激情。在一次次的做事中,讓她擁有了巨大的自信。無疑,她的人生找到了方向,有了屬於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位讀者,她的積分一直很高,但她似乎並不在乎這些。她說,她走到哪裡,就把“圖書專櫃”建到哪裡。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一直在用自己的生命,鋪就著一條條傳播之路。比如,每到年終的時候,她總會向一些公司老闆推薦圖書,作為公司對員工的年終獎勵。她說,一般公司年終的時候,都會發放糧油、衛生紙之類的禮品給員工,但她覺得,衛生紙之類的都是消耗品,總有用完的時候,而書籍,卻可成為“傳家寶”,終生受益,代代受益。

很多讀者就是這樣的,他們都在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傳播著善文化。在生活上,工作中,因為做事而得到了改變,在廣結善緣的同時,他們也為文化的傳播做出了貢獻。很多人,起初都是讀者,因為參與做事,慢慢地就成了志願者。有了夢想之後,他們就是文化傳承鏈上的好種子。

而且,因為大家一起參與了同一件事,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他們彼此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雖然有了積分獎勵制度,但是他們沒有攀比之心,沒有好鬥之行,有的只是隨喜、嚮往和自省。因為大家知道,這種獎勵制度的設定,其真正的目的就是一種督促、一種警覺,類似于修行中的一種儀軌,大家天天想,天天做,精進而不懈怠,慢慢地,就會得到智慧的薰染,就會有大定力,繼而會成為一種生命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命運從此就有了改觀。

當每個人都將做利眾之事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也就沒有執著與不執著的概念了。這時候,他是無求的,他的心永遠屬於自己,永遠不會被時代的潮流所左右。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快樂、最富有的人,什麼都俱足,什麼都不缺,自己的人生很完美。所以,每個人都在快樂地做事、快樂地成長。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提倡在做事中成長的原因。當你改變了自己,你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證明。當你的行為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時,他們自然會認可你所傳播的文化。這種成長,是潛移默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自然會在做事中得到昇華。積極做事的人,會一直跟隨著文化的成長而成長。同時,每個人的成長,也必將會促進文化的成長與壯大。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就是這樣行進的。

04

大師是開啟一代風氣的人。所以,我們希望能多出一些大師,但大師的培養需要適宜成長的土壤,需要貴人相助。所以,社會要為他們提供平臺,提供助緣,全力幫助他們成功。凡是想成為大師的人,都是我們所期待的好種子。

對於好種子的培養,我們可以這樣比喻,它有幾個等級: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博士後。如果你小學畢業了,就要升入初中,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初中之後,再接受高中、大學的教育,所以它有一個次第,如同我們修行中的五級證道一般。在你明白之前,所有的做事,其實都是在為你的明白積累資糧,包括世間法層面的資糧,也包括出世間法層面的資糧。你在紅塵中,看似做著一些世俗之事,但那事,僅僅是投向你心湖的石子。石子一投下,就會蕩起不同的漣漪,那漣漪便是你的心。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為自己尋心、安心、煉心、用心等,這便是我們心學的精髓所在。你瞧,你是在做事?還是在修心?

當然,有些好種子不一定這樣一步步來,如遇勝緣、大緣,你完全可以跳躍式成長,從小學直升博士後。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大心大願,是否信心俱足。信心俱足,你一旦發現了自己的寶藏後,刹那間,你會從貧窮的“乞丐”,一躍而成為富有的“國王”。這就是我在《無死的金剛心》裡談到的“相應”:它有點像人們在QQ空間裡傳遞資料。他點“發送”,我點“接收”,資訊的傳遞就從此開始。

那麼,如何來辨別你真實的“學力”呢?看行為。你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心。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會達到什麼樣的“學力”。當一個人被一種好的文化改變的時候,心一定會發生變化。心變化了,他的行為也一定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善文化的薰染中,加上善知識的點撥,你會一步步得到昇華,人格會一天天趨向完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煉。大家看《一個人的西部》,就能明白一種文化、一塊土地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得重要,當然,書中所有的善心、善行、善念,都是我的“善知識”。

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行為的人,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所以,前段時間,我曾寫了一段話,記錄下來,權當與大家共勉:

君若不改變,一切沒意義。

生命太珍貴,緣分轉瞬逝。

把戲是水泡,沒人太在乎。

福報是露水,正在炎陽裡。

一蒸成大夢,揮手恩怨去。

性命呼吸間,糾結沒意思。

君若造大命,快改變自己。

05

這個時代,單純地活著是很容易的,難得是,如何更好地、更有價值地活著。一個好種子,如何在做事中更好地生存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電影《百鳥朝鳳》中得到啟示。劇中的焦三爺無疑是成功的,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了下來,藝德、人品都是一流的,但到了遊天鳴一代,卻面臨著極大的問題,就是人的生存和文化的存亡問題。這個,焦三爺沒辦法解決,遊天鳴更是無奈。

我們知道,如果單憑遊天鳴個人的力量,不要說文化的傳承,就是他個人的活著,都是極其嚴峻的問題。他要活著,要生存下去,就要扔下嗩呐去打工。一旦打工,他就不能做到“嗩呐離口不離手”,他就要遠離“嗩呐”。一旦遠離了“嗩呐”,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就要改變。生活方式一旦改變,這種文化就斷裂了。這一殘酷的現實,就擺在了電影的鏡頭前。《百鳥朝鳳》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我們整個時代的很多善文化都面臨著這樣的境遇。它折射了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文化存亡的大問題。

在2017年的北京香巴文化論壇上,我有過如下發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急需傳承,尤其是民間文化。因為西方功利文化的瘋狂嘯卷,正在加速中國文化的死亡。人的生命時間只有那麼一段,在西方功利文化的薰染下,選擇中國文化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因為東方文化的傳承需要時間的積澱,而現在很多人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因此,考如何能夠在當代傳承中國文化,必須做到五點,一是要像傳承信仰那樣傳承文化;二是打造健康穩定的文化傳承隊伍,文化團隊是載體,通過持續的基本培訓,打造專業隊伍;三是建立能夠生存且發展經濟的機制,能夠有造血功能;四是適合當下時代的行銷方式,讓時代認可傳播的文化;五是找到一個能夠幫文化發聲的有力機構。傳承文化,必須具備此五點,才能在如今喧囂的時代中讓更多的人聽見中國文化的聲音。所以,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好的傳統文化,必須符合當代的發展,符合當代的人心,才能夠得以傳承。倘若傳承的人,連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何以談得上傳承?又何以談得上發展?所以,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真正的大師承載著傳承的使命,而傳承也需要與時俱進。文化要與時俱進,傳播者更要與時俱進。所謂的與時俱進,便是一個從打碎到超越,從超越到重建的過程。大破才有大立。面對文化如此的困境,如想從根本上來解決,那麼,每個傳播者,首先面臨的是靈魂重鑄的問題。

真正的傳播者,首先擁有真正的智慧,包括世間法智慧和出世間法智慧。智慧如燈,會照亮前方的路。當他生命本體的智慧一旦開啟,他會發現遍地是“財寶”,全天下都是他馳騁的舞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他都能發現“商機”,都能靈敏地知道人們的需求。而且,在遵循所有規則的條件下,他如果願意做,做什麼都會成功。如果不願做,他也會幫助別人成功,為世界提供另一種參照。

其次,真正的傳播者有著堅定的信仰、高遠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懷。他源自生命的“內證功德”,足以吸引眾多的有緣人,凝聚在自己的身邊。他獨有的人格魅力,會產生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諸多的善緣,諸多的條件,都會助他成功。他怎麼會不成功呢?!

所以,傳播大善文化需要注入時代的“活水”,需要形成一股大勢,形成健康的文化土壤。只要撒下種子,使以水分、養料、陽光,假以時日,定然會發芽、開花、結果。當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文化的傳播者、傳承者,都擔當起文化的使命,共同發出另一種聲音,而且這種聲音足夠大,足夠強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人聽到,看到,就會明白,人活著其實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讓文化成為一種信仰。讓做事成為一種信仰。因為只有信仰,你才能主宰自己的心,才能不被這個時代諸多的欲望所裹挾,才能心無旁騖地做好當下的事情。這也是我們傳播大善文化的根本所在。

目前,很多的好種子不是生存的問題,不是吃飯的問題,而是心靈的問題、成長的問題。人只要有一顆大心,就有成為大師的基因,就能用生命實踐著自己的夢想。因為,這個世界,已經不需要你說什麼了,而是需要讓人們看到你在做什麼。

做事的目的是成長,是讓自己的靈魂強大、自主,讓自己擁有一顆乾淨、明白的心。當你真正完成了自己之後,你的成功是必然的。所以,你的行為、你的人格、你的成長,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明。同時,每個人的這種成功,也是對人類、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2017年6月26日定稿于首屆兩岸人文名家高峰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