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時剛入伍的學生,為不做日本俘虜800人跳黃河殉國

小學課本裡, 有一篇《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 我們從中感受到了這五位壯士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但還有一個比狼牙山五壯士更加悲壯的壯舉, 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那就是八百國軍投黃河。

1939年6月, 爆發了中條山會戰中, 最為慘烈的六六戰役。 侵華日軍三萬餘眾憑著人數優勢和精良的武器裝備, 分成了9路向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的中條山防地逼近。 我軍在敵人強烈的攻擊下展開多次抵抗, 致使陣地失而復得多次。 數日後, 國民革命軍從正面突圍而出, 但仍有一些部隊, 因分散開來, 而沒能突圍成功。

這一部分軍人被日軍圍困于老莊、許八坡、沙窩口、大小溝南、張峪、沙口、太陽渡與茅津渡等處。 雖經與日軍反復拼殺, 怎奈寡不敵眾且彈盡糧絕, 被困絕於中條山沿河懸崖和黃河北岸邊。 前面是奔騰洶湧的黃河, 後面是殘暴的日軍。 這僅剩的八百多名官兵抱著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志向, 仰天高呼:甯跳黃河死, 不做亡國奴。 隨後, 相繼縱身跳入黃河, 無一投降苟活者。 據相關資料稱, 殉國烈士的遺體, 沿著芮城、平陸、夏縣與垣曲縣境內的黃河漂浮長達三日多, 其悲壯喋血之慘狀,

足令中條垂首而黃河嗚咽!

令人悲憤的是, 這些人都還只是剛入伍的學生, 他們才剛參加訓練沒多久, 拼刺刀的技術和體力也比不上日軍, 為了不做俘虜。 他們都在長官的帶領下跳入黃河, 可有的人卻發出質疑:為什麼八百多人的隊伍, 不去跟鬼子搏鬥而要選擇跳河?

也有人說, 這個事情是後人杜撰的, 因為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過這件事情。 但通過戰後對一些老兵的採訪, 加上八百冷娃的說法, 都有著一定的真實性可供參考。 就算退一萬步來講, 這件事情無論是真是假, 只要是為民族獨立奮鬥而犧牲的人都是人民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